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四十五)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四十五)

2013-10-19 12:48 作者:蓝宝宝 阅读量:3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四十五、

我的宝宝8个多月了,宝宝口仓大,我的乳汁不够宝宝吃。文英就让我用米碾成粉,然后每天晚上冲制一顿米粉糊糊,放入少量的白糖喂给宝宝吃,为宝宝增加一顿“营养晚餐”。因为农民的经济来源不可能让宝宝消费奢侈品的。宝宝刚出生时就是9斤婴儿,经过8个多月的苦水锤炼,苦度囡大。艰难中的宝宝居然也茁壮成长,健康乖巧,日长夜大,宝宝的身高体重让人开怀。虽然宝宝这颗嫩芽在艰苦的环境中悄悄问世,但宝宝在亲情的关爱下也能狭路逢生。富家有富家的养育方法,穷家有穷家的育婴方法,宝宝同样长得白白胖胖胖,人见人爱。有道是“不怕不长,只怕不生,”“烧到锅里,吃到肚里”,宝宝不吃牛奶,奶粉、奶糕等高级营养品,只吸乳汁与米粉照样长得粉嘟嘟,白嫩嫩。宝宝的生长如稻田里的禾苗长势,蓬勃得旺盛,生动得喜悦。

金生的心中沸腾得激荡,我的为人之妻,为人之母在不知不觉,稀里糊涂中形成。正在家人欢天喜地之时,正应了那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宝宝生病了。

宝宝接连几天有拉肚子病情症状,哭闹频繁起来,不断的拉屎,拉的是稀屎,宝宝的哭闹厉害起来。到晚上宝宝的症状更明显与凶猛。宝宝已经脱水,吃什么吐什么、拉什么,吃米粉,米粉全部拉出,吃奶水,奶水也全部奉还。人一生病,什么都犯上了,水都成了冤家对头,喝水吐水、稀里哗啦的拉水。宝宝什么都不能吸收,噼噼啪啪的拉不停,这是感染了痢疾病毒严重症状的表现。我与金生这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宝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熬到天亮恐怕给耽误了。救人如救火,此时公社卫生所早已关门大吉,肯定无人应诊。我与金生俩口子只能轮流抱着宝宝,星夜疾步前行6公里去地区医院看急诊。乡村的小镇,大白天公交车就少之又少,天一擦黑就全部收班了。可怜我家连一辆自行车也无力购买,此时此刻,只能发挥战士急行军的精神,风急火燎地直奔目的地。好在地区医院通宵达旦有医生值班,为急诊病人服务。

宝宝的病情达到可怕的程度,在路上不断的拉,仿佛要拉完肚中所有的水分,手脚冰凉出虚汗。我与金生一路拼命竞走,急得直冒冷汗,恨不得一步赶到医院。那急行军的速度令人折服,因为宝宝的虚脱病情容不得再有丝毫拖延、怠慢。我们俩人轮流抱着宝宝拼死往地区医院急赶,冲进地区医院为宝宝挂好急诊号的瞬间,我们俩个人上气不接下气的一屁股跌坐在急诊室的座椅上。医生护士没等我们俩人缓过气来,催着、听着我俩如拉风箱似上气不接下气的叙述,医生早已明白了宝宝的病情,并为宝宝进行一系列的病情检查。我俩稍作休息片刻,协助医生、护士为宝宝做抢救工作。

此时宝宝已经脱水、晕过去了,医生为宝宝配了痢疾的针水,让护士为宝宝打点滴。但是护士在宝宝的手上、臂膀上、腿上、脚上扎针,都找不到静脉血管,注射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无法进行挂水治疗。几次的针戳疼痛让宝宝又从晕眩中惊醒过来。由于宝宝的症状来得凶猛,虚脱得厉害,护士找不到宝宝的静脉进行打滴挂水,护士紧张的额头上也直冒冷汗。无奈,护士只能在宝宝额头上找静脉血管了。我紧张、害怕得不敢看护士在宝宝额头上的操作。宝宝从晕眩到惊醒的状态又变成抵抗挣扎的状态;金生抱住宝宝,抓住宝宝的手;我两手捧住宝宝的头,脸却别向另一边,害怕看到宝宝痛苦的状态;护士在宝宝的额头找着打点滴的静脉血管。小孩的静脉原本就细,而且宝宝病情严重,静脉更细、更难找了,护士在宝宝额头找静脉更是可怕。我边捧住宝宝的头,不让她的头乱动。我看着宝宝的狠命挣扎,听着宝宝的痛心哭叫声,我的眼泪如马尿似的汹涌滚滚,无声滴落,我尽量别着头不忍心看那宝宝的惨样;金生抱着宝宝也在难过,他原本不正的五官,一急二怕三爱怜,他的五官似乎往一边挪位,成了个歪弥罗。护士的针尖在宝宝的额头小静脉中如淘宝似的淘啊淘,宝宝在拼命挣扎,宝宝声嘶竭力在哭,我大滴大滴泪水尽情流淌,金生心里痛苦落泪。金生抱着宝宝的身体,抓住宝宝的手与脚,我按住宝宝的头,护士在宝宝的额头上进行她的技艺展示。我与金生再心疼也不能哭出声音,不能让护士紧张、分心,任何分散医护人员注意力的行为都会影响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救护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所以俩人只能将泪水往肚中咽,协助护士完成打滴挂水的工作。

说时迟那时快,护士在庄严神圣的状态之中终于在宝宝的额头上找到了静脉血管,挂上了点滴。宝宝好不容易安静了下来,但是额头上挂的点滴,大人得十二分的注意,不能让宝宝动掉了针头,有危险。一通宵的点滴挂下来,宝宝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逐渐安定下来,病情趋于稳定,不再吵闹,逐渐趋于好转状态。

我的双眼一晚未合,眼泪如断线的珍珠一直流淌。一夜下来,我双眼肿胀得像水蜜桃,眼皮罩住眼球,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线。第二天宝宝还要打点滴,挂瓶时由于我的眼皮耷拉,双眼想睁都睁不大开,险些将宝宝的挂瓶踢倒。随着宝宝的病情有所好转,我的心情随之阴天转多云,多云转晴天,不知哪来的力量撑开了我肿胀的眼皮,我的脸上又开始绽放开心的笑容。

天光大亮,阳光绽放,我与金生抱着宝宝乘公交车回家。上午回家后我俩闭了一会儿眼睛。下午又去卫生所李医生那儿挂号就医。因为李医生是这一带名声显赫的妇产科、小儿科的专家,她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附近是众所周知的。宝宝急救工作结束后,就得进行调理工作。经过李医生看过的病人普遍的反应是李医生的医术确实高超,医疗效果好,对人热情,服务周到。李医生为宝宝配了一星期的药,我与金生按照李医生的医嘱,如小学生朗诵课本,反复吟诵三遍,回家根据李医生七步三叮嘱的用药方法,给宝宝喂药,宝宝很快就痊愈了。其中有一种药是用锅巴碾成粉状喂宝宝吃,应该很难吃。宝宝很乖,居然不哭不闹把药都吃下去了。李医生配的药很灵光,就如仙丹妙药,喂宝宝吃了3天药,宝宝痢疾症状彻底消除,痊愈得痛快,康复得彻底,五白团窜的可以,宝宝又生动活泼了。我还是按照李医生的叮嘱,坚持喂了宝宝一个星期疗程的药,把疾病彻底根除在不可侵犯的庄严气势之下。

宝宝这次的灾害性疾病把我吓得不轻,折腾的够厉害,够伤心,够害怕。宝宝躲过了此次灾难,有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宝宝的前途应该充满阳光。

宝宝生病期间,我与金生两个人奔忙在医院与家之间。这个苦难的家庭,亲人、朋友没有一个人来到我的身边帮助我克服困难,哪怕是问候一声。有的时候,人情薄如纸。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着一种天生自己管好自己的自私心理。如果一个人运气洪福,富裕有钱,就会有人奉承巴结;反之一个人运气欠佳,贫穷沦落,没有人来理睬你,更有甚者会欺负打击你,这就是人性,尽管那是政治运动所造成。当然大多数平民百姓只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中国生存状态就是如此自私狭隘。当然奉承拍马、打击压制,人性中的劣种坏人毕竟占人口中的少数。

虽然我已经成为人母,但是我的社会经验太缺乏了,在这个社会中农民阶级永远的被压在了冰山最底层,农民们自顾不暇,哪还能顾别人的闲事呢。从这亲身经历中让我亲身感受、认识到一个中国的真理,尽管有亲人与朋友的关爱,但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只能靠自己自立、自强,去体验、感受与承担命运给予自己的心酸与不公。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刚来张家时的情景,那是在前年,当地的知青以及当地乡村小学校的教师都来看望我。因为他们都听说了金生的女朋友是一个漂亮的上海知青。他们与我认识,与我交朋友,与我聊天。但是如今我碰到了难题的时候,这些人中却没能有一个人出现在场景之中。让我感受到真正的患难知心朋友难相遇,难相交。

两年前,年轻幼稚的我刚来到张家,这家人家把我捧在手心里当宝贝。知青与教师们来到张家低矮破旧的小屋看新鲜。婆婆文英是很会招待客人的一个农村女人。她让我将厨房间的破大桌子搬到破房间内,几条破长凳也搬入房间内,烧水斟茶,吃糖、瓜子,热情招呼这些人。她让这些知青、教师与我亲切交谈、聊天。

知青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与我促膝谈心。他们中有春色家的青青与苗苗,她们两是投亲靠友,投的是自己的农民父母——春色夫妇,我投的是丈夫农民金生,可我的投亲靠友是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爱情;有小学校的教师——青青的男朋友张老师;有小学校的顾老师以及他的妻子丁老师;还有当地知青小陈、小雯,连我在内正好八仙桌满满一桌人,围着、坐着,喝茶聊天......在破小屋中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四十五)》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