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与家族那些人(四十九)

我与家族那些人(四十九)

2013-10-12 18:20 作者:蓝宝宝 阅读量:28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四十九、

我居住的长三角农村当然也会跟上全国的形势。然而这个长三角农村执行中央政策却是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地方利益集团把持着手中的生杀大权,他们将与农民结婚的这批知青,全部打入了冷宫,继续将他们压在暗无天日的冰山底层,只不过让他们稍稍透了一口暖气,不至于被冻死。他们人为的将知青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的等级。

在民主国度中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在中国,人与人之间历来存在着等级关系,这个等级关系有体制的因素,有地方利益集团人为刻意制造的因素。知青中间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存在,有投亲插队的,投直系亲属插队其中有投父母亲的、投祖父母亲的、投嫡亲兄长的;有婚姻照顾的,婚照中有知青与知青结婚的,知青与农民结婚的。所有这些都是在一个政党领导之下,是国家认可并且计划内的一种下乡的途径与方法;所谓最“清白”的就是没有结婚成家的男、女知青。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知青,不管你结没结婚,只要你不与农民沾边、成家,在长三角农村这个中央政策就能在你头上发生阳光光环的作用。否则的话一般平民你就得被吞噬平等权力,与农民一样仍然被压在冰山底层。不过只要你的亲属手中有权力,哪怕你的丈夫是农民,你也能转危为安,逃脱农字的危害。

当然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人们不禁要说“你城里来的知青是人,我们农村的知青就不是人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理解释怀的:在上山下乡运动全面纠错,拨乱反正的时候,因为造成危害的直接原因是下乡运动,这些知青理应得到政策的落实纠错。不管他与谁结婚,这并不能成为不落实政策的理由。至于那些原本户口就在农村的“土著”知青,他们的状况不属于在此范畴之内。因为他们的状况不是下乡运动所造成,而是原本人为的等级制度所造成,与城里的知青属于不同范畴的两类情况。那种连“土著”知青都挨不上边的原本农民,那纯粹是党的干部带头谋利,中国式的特色政策。当官有特权,子女就能站在政策之上,真正的农民变成知青,享受阳光政策的照射;真正的知青仍然被埋在冰山底层,永世不得翻身的奇怪现象,这便是特色政策倒行逆施,违反人类大统理念的不齿行为。

当然我也知道这乡镇企业的待遇自然不如国家大集体以上的单位,这两种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待遇有着天上地下的不同。你这农民丈夫,背上的筋很细,农民的知青妻子只能按照这些官爷们的硬性安排,到乡镇企业工作;我这个真真正正的上海知青,由于与一个底层农民成了家,我的身份随之跌入深渊,犹如染上了麻风病,被压在冰山最底层,享受皇恩浩大的照顾与怜悯。

不过当时的我还是欢天喜地,觉得社会往前跨越了一大步,乡办企业总比与黄土相伴修地球好多了。激动之余,为求生存找生活,我没有犹豫,又一次俯首帖耳甘当孺子牛,听党话跟党走,乖乖的到乡办企业报到上班去了。

社会制度的框定让大部分人被关在了“体制内”权益的大门之外,农民在这个群体中占有的数量、份额最大。正因为与农民结合,而这批真真正正的上海知青被顺理成章的划在了底层人群中。中国历来是一个等级社会,社会制度的框定人为的将平等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的不同阶层。

79年7月的一天喜鹊喳喳叫,凉风徐徐飘,生产队召开会议,我正在倾听生产队长地生的精彩发言。正在此时,有人带到通知“谁是X小华,你被安排到XXX厂,本月中旬即刻报到。上面贯彻下来,凡是上海知青都被安排在本地乡镇企业,除有后门者外。”至此一场怠害子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上山下乡”的运动灰不溜秋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场祸害劫难宣告正式结束、彻底失败。被烙在了中国千秋史肮脏的一页上。凡是没有与农民结婚的知青全部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却把与农民结婚的上海知青推向了万丈深渊,凡是与农民结婚的知青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替罪羊、牺牲品的悲惨角色。

中国农民好像上辈子欠了权贵们的债一样,这辈子不还或欠多还少,这辈子权贵们要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就连他们的老婆都不放过啊,穷追猛打。你要是嫁给农民,那么你就得进乡镇企业。进了乡镇企业,就得什么待遇也没有。若不去,就与农民一样,更是永世不得翻身。那股子穷凶极恶凶狠劲,就像前世冤家对头,这世讨还血债样。这利益集团对农民似乎有深仇大恨,刻骨仇恨,恨之入骨,非把他们打入冷宫,搞死不可。比哪一朝代的“株连九族”更深一层,连没有遗传血亲,农民老婆的上海知青深受牵连,遭到往死里整的经济处罚。

梅雨季节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迎来了骄阳似火的盛夏酷暑。7月初,我接到知青安排的调令后,便准备迈入乡镇企业新的征途。虽然我也知道乡镇企业的地位卑微与待遇差劲,它不是国家企业,是国家不承认的企业。但这是国家知青办的政策,是国家安排知青工作的单位。凡是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一律被安排在乡镇企业,当然开后门的除外。为了生存,出于万般无奈,我只能再一次选择听党话,跟党走,服从组织安排,开开心心去乡镇企业报到上班。

我接到自己被县知青办安排乡镇企业通知的时候,既喜又忧。喜的是总算远离了与黄土为伴,苍凉心酸的岁月,忧的是这一生将与自己并不相爱的男人终身厮守,在这没有出头之日的乡镇企业中继续忍受煎熬,埋没前程直至闭眼。

我接到通知后,刚开始时似乎还有一丝庆幸脱离贫下中农、地主子女的快乐感,安静之后,我便感到这是一个更大的圈套,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再不踏实也是于事无补。十年的上山下乡农村生活,让我有种呆滞了的感觉。我虽然只是脱离农业,但没有真正脱离农村与农民。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感觉社会前进了一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与家族那些人(四十九)》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