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树,那人,那城
四、串烟馒头
每年端午时节,地方中学的学生食堂会改善伙食。除限量供应每人一个鸡蛋外,还可以买一个平日少见的大个馒头。困难时期的学生,对馒头的“向往”胜过年青人对初恋情人期盼和渴望。根据往年的经验,一大早,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赶往食堂,馒头掐在手里的,兴高采烈;没拿到的呢,正在排队急着抢。正起劲儿时候,不知谁最先说了句:“这馒头的味儿不对啊。”
一个说了,两个说,没说出声的,掰下一块馒头来,闻闻、嚼嚼,也觉得这天的馒头是有明堂。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经看却不经吃?
学生们久经磨练,见多识广,判断起食品来经验老道:不熟的馒头一捏死,手指头按下去,会出现一个深坑儿。这样的馒头要小口吃,咬多了一口咽不下去,能把人噎着。加过黑面的馒头夹带着粉尘,只能用牙轻轻咬,要不然牙碜得让人受不得。有人吃过用发霉了的面粉做出来的馒头,这样的馒头不起发,特粘牙。至于说那些个碱大了裂开的,碱小了发酸的,还有糊了锅、结了硬袼不能吃的,大家见得多了去,只是还从来没见到过那天那种馒头那样的。
那天的馒头哪么了?个头大,白灵灵的,不酸,居然还真的熟了,又很起发!学生们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为什么这样白的馒头,里面串烟的味儿,不是一般的大?白面馒头火大了能糊,能焦,就是不可能串烟啊!
食堂的管理员是个矮胖子,大家私下叫他“猪头小队长”。这位煤场上的小工,因为娶了局长家的瘸子千金,调到中学当上了总务主任兼食堂管理员。胖子总在食堂里里喝得眼晴血红,最爱盯看漂亮女生。
端午节这天的半下午,当胖子又一次深一脚浅一脚打着饱嗝晃走过来时,几个高年级的漂亮女生向他行起了注目礼。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爱戴的胖子,“猪头”一样的脸涨得紫红。那张笑面皮看上去,像是马上就要给笑纹吹弹破了似的。
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展开,在学生们的引导下,很快切入正题,串烟馒头的迷底也就此解开:原来食堂一直向和好的白面里头掺豆腐渣。事儿有凑巧,端午那天掺的豆腐渣串烟了,于是有了串烟馒头了。
别看小城小,还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儿,“串烟馒头”这样的发明,那是一般的智力水平开发得出来的吗?!
五、一封信的来去
得知真相,学生们切齿痛恨。其中最蔫的一个女生秋月说:“得给这个死人送份好礼!把烧给死人的黄纸寄给他!”
秋月的脸儿,黄黄的,窄成小小的一条。从没见过一点细润的光泽。平日里连个清汤清水的清汤都舍不得买的秋月,端午那天咬咬牙、狠狠心,买了两个大馒头。这下可好,居然全是串烟的。
中学生正是淘气的年纪,于是出新信封的,出旧信封撕邮票的(邮票要从信封上面撕下来,又不损伤上面的邮戳,确实需要很高的技巧),在极度兴奋的快感催促下,一封样子正常、内容别致的信,就这样热热地出炉了。
学校的信总是在下午的第二节课后送来,各班有专人到总务室去领。大家商量停当,这封特别的信就在这个时候,由取信的同学,悄悄混在正常的信件里,交到了总务办公室。
每个人都怀着一种难言的热切渴望着、期盼着。组织者特意一对一地分了工:有人负责送信,有人负责查看反应情况。课代表呢,要在这个时候去送作业……
下午上课,老师在课堂讲了什么,大家全不知道,只在焦急地等着下课的铃声。
课代表作业送去时,可巧听到胖子的惊叫。跑过去一看,矮胖子的手在抖,嘴巴哆嗦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那天,“猪头”回家的时候,走得很晚。不知道为什么,这头猪第一次脚下走得稳了些,虽然打了几个晃,却没有平时晃得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