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说“皇帝”职业
帝王之家,被世人看作荣华富贵的极至,但她真的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南朝时,刘裕的直系子孙刘?被灭门时,流着泪说出一句非常凄惨的话,流传于世:“愿身后世世,勿复生帝王家。”可谓血泪凝成。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半日,贾妃方忍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里,不禁又哽咽起来”;之后“又隔帘含泪对其父亲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至极,骨肉各异,然终无意趣。’”。其中的辛酸与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贾妃所言,无半点矫情,皆由肺腑涌出。
在世俗的眼光中,“皇帝”是最好的职业,而大多数当皇帝的人并非十分“热爱”这个职业,没有真正做好它;换言之,最不好做最难做的职业,也莫过于当皇帝。
这些人不是愚笨,而是把当皇帝看做了“副业”。李煜和赵佶,皇帝就当得一塌糊涂,而他们笔下的词却名满天下。
再如,南北朝时期梁的建立者萧衍(梁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对佛学研究很精深,非常有造诣。荒唐的是,他动不动就把自己施舍到庙里面去,公元527年,他竟然跑到同泰寺当了3天的住持和尚,“皇帝”在朝廷“旷工”3天(皇宫的“考勤表”记载,他最后一次“旷工”长达37天)。因为赎他,国家花尽了金钱。
五代唐朝的建立者李存勖,从小喜欢唱戏,喜欢演戏,即位后不理朝政,天天粉墨登场,穿上戏装,上台演戏,还给自己取了艺名,叫李天下,自得其乐,自以为得意。
到了明朝,这样的皇帝可以挨个儿数。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天文学家;明神宗酷爱在宫廷里边摆各种摊儿,堂而皇之地做起了买卖;明熹宗朱由校酷爱做木匠,常常“旷工”做私活,打家具,等等。
上述的几位皇帝还只是“不务正业”,到了清朝,第二个皇帝顺治,因为爱妃董鄂去世,干脆“撂了挑子”,离宫出走,削发为僧了。
他们也算是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真的是“皇帝”这个他们并不热爱,并不擅长的职业害了他们,如果不是“命中注定”,让他们去从事他们感兴趣愿投入的行业,他们或许要比他们做“皇帝”成功得多。
对此,美国的奥里森.马登深有同感:
“一个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如同鱼失去了水一样,鱼的鳍便派不上任何用场,甚至成了累赘,鱼所做的只是垂死挣扎;然而当鱼鳍一接触到水,它们就立刻大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