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踏遍青山人未老

踏遍青山人未老

2013-10-16 17:10 作者:花青 阅读量:3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河北省遵化市地北头镇东峪村流传着一个人长达八年之久独自一人开发荒山,植树造林的故事。这个人与泉水为伴,与青山为朋,与百姓为友,改变了当地人乱砍乱伐牛羊吃山的旧习惯;这个人吃住山顶,戴月披星,栽种了林木,保住了水土,涵养了水源,使这里的人与生态正走向空前的平衡与和谐;这里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是林丰果茂、花草茵茵、空气清爽、泉水甘甜;如果你还知道,这个人曾经是个几乎被判了死刑的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与荒山独处八年,经历许多困苦与磨难,反而精神重振,雄心勃发,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人一定很了不起,而且还有些传奇?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郭然。

今天你走近郭然,看不出他是个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据医生说,他患的这种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几乎万人一遇,如果不好好静养,他活不到45岁。今天,你再看他,个头不高,身材结实,目光炯炯,屋子里放着刀枪棍棒,浑身透着一股遇事不服输的劲儿,早已没了严重的心脏病患者的迹象。

郭然出生在河北省唐山,3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因公去世,撇下了母亲、他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1976年地震,母亲也在不幸中丧生,郭然成了孤儿。1976年底,根据中央指示,要把唐山大地震中的孤儿尽可能都收编到部队中,郭然成了一名军人。复员后,政府安排他到唐山市冀东水泥集团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上了班。1990年,郭然得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那时候他面色蜡黄,每天与药为伍,身体极度虚弱。1993年,他的一位朋友介绍他到五台,山转转,说那里的环境对郭然身体有好处。郭然上了五台山,一住就是半个月,他留连在五台山的青山绿水之间,白云绿树,幽静舒服的环境使他神怡目旷;甘甜的泉水,清爽的空气使他神定心安。果然,在车马喧嚣的城市里,自己的病情得不到很好的生息,而到了空气清馨、林青水秀的大山里,却有了明显的好转,这让郭然兴奋不已。

郭然自打五台山归来,他就再也离不开绿水青山了,只要走到有山的地方,他都要上山走一走看一看,听几声树林的鸟叫,吸几口清爽的空气。当看到一些山林被毁,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如时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开山造林,住在自己养育的山林中,呼吸着自己山林中的空气,岂不是利已利国又荫及子孙的好事么?

此后,郭然心中一直装着这件心事。一次,他来到了遵化的鲁家峪上寺山,他被这里的山峦吸引了。清晨,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七山五沟,山峰间祥云缭绕,升腾着氤氲的紫气,喝一口清澈的山泉水,让他从嘴一直甜爽到心底,这山这云这水,令他如逢故友似曾相识,只可惜草多树少,石露岩枯。这勾起了他开山造林的愿望,回去后立刻查阅了有关遵化鲁家峪东峪村上寺山的资料,并走访了当时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战友,说明了他的想法。他的战友当即表示赞同,并且,向郭然说明了个人承包荒山,开发治理荒山的有关政策。于是,他开始了对鲁家峪东峪村更详细的考察。

鲁家峪地处河北省遵化市、丰润县、玉田县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鲁家峪是冀东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冀东军分区卫生部、兵工厂、报社和丰玉遵联合县政府等机关单位的驻地。大批地雷、炸药、枪支在这里的山洞里制造出来,大批报纸和宣传品从这里印刷发送各地,很多伤员是在这里山洞中养好伤重返前线,因此,侵华日军曾先后七次动用近万人的兵力,对鲁家峪周围的抗日军民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围剿。英勇的鲁家峪军民与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鲁家峪人民平整土地,治理荒山,五六七十年代,政府组织植树造林,曾经在山上种植了大面积的松柏和果树。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致使大部分山体经风化侵蚀,岩石裸露,山表土层较薄,生态环境急速恶化。

郭然通过详细了解,反复考察,认为东峪村北的上寺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地理位置优越,基础前景比较好,是个值得开发的地方。回家后,他又征询许多朋友们的意见,他们也认为这里开发条件不错,有的竟然愿意和他合伙投资搞开发,这更给他增加了勇气,奠定了信心。于是,郭然一咬牙,决定把这辈子的身家性命交给这座待开发的绿水青山,到东峪村北的上寺山落户,把党关系转到了东峪村。一千九百九十九年八月八号,在遵化市地北头镇政府和东峪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就3590亩的荒山治理,他与东峪村签订了70年的承包合同。合同签了,他回到家里,心情实在是复杂而又复杂,他知道会遇到很多困难,或者吃很多苦,但他毕竟不知道那难有多大,那苦有多深。人在没有遇到具体的困难具体的苦的时候,说说要勇于克服困难,要勇于吃苦等等,虽说也够豪迈,但到底是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只有尝到了那个难,吃到了那个苦,才知道“克服困难勇于吃苦”八个字是多么的沉重,它沉重到可以让你脱胎换骨,扒一层皮。现在郭然知道了,独身一人,吃住青山,那个难和那个苦竟令人刻骨铭心。

1999年8月22日,郭然带着粮食、帐篷,离开了生活38年的城市,离开了妻子和孩子,住进了遵化市鲁家峪东峪村的北山主峰——上寺山。

如果,你过惯了灯明火亮饭好茶香的城市生活,突然让你独自一人住进深山,天天在没有路,没有房子,没有电,靠拾柴烧火做饭,夜里又一个人与狗说话,与月亮做伴,你会是什么反应?几乎可以肯定,一万个人中也没有几个愿意做这样的事,其实,这些对郭然来说,并不算什么。初上山时,不用说风吹雨淋,蚊虫叮咬了,白天,他和民工们一起修路,备石料、垒坝、盖简易房、挖坑栽树、修建古井和蓄水池……,晚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点上蜡烛,学习林果栽培开发荒山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山上昼夜温差大,夜里睡觉冻醒了,就把草帘子盖在身上遮挡风寒,赶上大风大雨,帐篷里不能呆,就穿着雨衣找个山洞躲避。因为施工紧张,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可是,吃这样的苦,郭然照样十分乐观,他知道,开发两个字本来就不轻松,开发的真实涵义就是劳心加吃苦。在修路、盖房、筑大坝的同时,他聘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上寺山整个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滚动开发的实施方案,把山场划分为育苗区,造林绿化区,种植区,养殖区和水土保持示范观光区等五大区域,并计划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把这片贫瘠的荒山,建成既有休闲观光,又有度假休养生息;既有民族抗日传统教育,又有人文和谐、佛学信仰文化等具有生态示范作用的综合型旅游度假村。为此郭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搞个可行的方案当然不容易,但做起来就更难。郭然没承包前,村民到山上放牛放羊,对山上的植被破坏非常严重,本来封山育林就是禁止村民到山上放牧,村民养一头牛一年可以赚1000元,一只羊一年可以赚300元,不让村民到山上放牛羊,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为此,村民对郭然的意见很大,于是,放火烧荒,偷树伐树的事时有发生。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向他们宣传《森林保护法》,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个别人直到两年后,才改变陋习,开始圈养牛羊。

为了多快好省地修建完山路和大坝,尽可能多地开垦出高质量的荒地,郭然需要雇佣很多当地的村民帮工。他是城里长大的,一点农活也不懂,有的民工刨地只刨一层土,没刨出新土,根本种不上庄稼栽不上树;运料搬石头,有的民工偷懒耍滑,混工时泡工资,工时费却一分不少。对此,郭然不好和他们争道,因为,他知道,个别村民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在哪里都可能发生。但是,他的开发事业没有当地群众的真诚帮助和支持,将一事无成。为此,他千方百计地和他们建立感情,不管干什么活,他都和大家一块干,七八十斤的石头搬起来就走;村里谁家的老人过大寿,谁家的媳妇生小孩,他准去道喜;谁家有个为难着窄的事,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助,时间长了,他不但和村民学会了种田种树等许多农活,还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村民几天不见郭然,就要到山上来看看。由于他到底没有爬山越岭连续干这样体力活的基础,加上那时身体还很虚弱,有一次,他刚搬起一块大石头,就觉得嗓子一热,呼的一下,吐出几口血来,当场晕倒在地上,在场的民工看到了,焦急万分,众人你呼我喊七手八脚地把他抬下了山,当村里的群众和医生看到他时,都十分心疼,这使得泡工资的民工很不好意思。有的人说:“人家老郭从城里到咱们这儿开发荒山,不光是为了他自己,也是替咱们修了路,改造了环境,咱们给他干活,拿着他的工钱不说,还哄弄人家,这也忒不合适了吧”。从那以后,只要是给郭然干活,根本不用郭然看着,只要是交给村民,准保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

现在,他知道了农村的难处,知道了老百姓的苦,知道了为什么国家反复提:要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所以,什么深山孤独,蚊叮虫咬,什么风来雨去,腰酸背疼,他根本不觉得难,也不觉得苦了。真正让他难受的,而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曾经说好了要和他一起战斗到底的伙伴,在没有即时利益的时候,先后离他而去。上山后不到半年,和郭然一起投资的人思想就开始动摇了,有的借口不想再干下去,有的要求退还本应承担的资金,好些的要把投资改为借款,郭然虽然没有埋怨他们,心里却很难受。说起来这儿也实在是太艰苦了,夜里住的是冰冷的帐篷,吃的是粗饭,连解个手都没地方,加上没日没夜的苦干,前途却一片渺茫,又有几个人能坚持的了呢?伙伴们走了,郭然却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面对荒山,孤独无助,白天吃不好,夜里睡不着,身体也极度下降。

这年年底,连着下了两场大雪,没膝盖深的大雪把山封得严严实实,四面成了冰雕雪铸的世界。因为找不到路,山下的人上不来,郭然也下不去,只有两条狗成了郭然可以说说话解解心宽的对象。干打垒的房子四面透风,捂上草帘子还是冷得不可忍受,他只好和他的两条狗住在山洞里,夜里实在受不了了,就搂着狗睡觉,从狗身上取暖。本来,平日是村里的一个民工给他做饭,大雪封山的头一天,恰巧那个民工下山回家了。头两天,郭然还敢吃的饱饱的,到了第三天,郭然做饭时,拿起粮食口袋,里面几乎都空了,口袋让耗子嗑了好几个洞,大概,这么厚的雪,耗子也没有吃的了吧。也不知道大雪哪天能化,这点粮食只能算计着吃,一天吃一顿饭还不能吃饱。都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因为手机没处充电,竟然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第六天的时候,他和两条狗连续几天吃不饱,连冻带饿,浑身一点劲都没有,也不知道还要在山上困几天,这总得想个办法啊。郭然活了大半辈子好象到今天才知道,原来大雪还可以封山,竟然让人分不清哪里是路;原来老天还可以连续阴天,竟然让人不知道大雪哪天能化,而且这些平平常常的事情,现在竟显得这么重要,重要到已经危及到他与狗的生命了。第七天,郭然在一个山洞逮了几只耗子,他发现耗子很肥,就和狗一起吃了顿煮耗子肉。到了第八天的早晨,天气好象更钻心的冷,浑身不由自主地直打哆嗦,他知道,一点东西不吃肯定不行了,他把仅剩的一把玉米面做了一碗粥,一边吸溜着嘴,一边叨咕着对两条狗说:“老伙计,我们可就这一碗粥了,雪啥时候化我不知道,山下到底哪天送上粮食来,我也不知道,反正咱们下顿可就没吃的了。”说着,把最后的一碗粥分成两份,拔给两条狗一半,自已吃了一半。吃完了,他抬头看着白雪皑皑一望无际的白山银树,心里想:我们不会真的就这样冻死饿死在山上吧,老天就真的这么不开眼?想到这里,他不由地一阵心酸。快中午的时候,太阳终于慢吞吞地露出了山头,雪也稍稍化了一点,猛然,他听到有人喊他,他朝山下一望,看到有两个村民上山来了,他不禁一阵狂喜,心说,天哪,总算有救了。果然,来的两个村民,给郭然送来了八个豆馅包子和一些粮食。他一边连连道谢,一边拿起包子就往嘴里塞,紧接着又随手抓了两个,急忙跑到那两条狗面前。可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分给狗的那半碗粥竟然一动也没动,他想,这是怎么了?嫌粥凉了吗?不对啊,刚才还是热的啊,突然,他的心里一紧:莫非这两条狗是怕我郭然饿死,舍不得吃这半碗粥了么?都说狗通人性,莫非他们真的懂得我郭然的苦处难处吗?事情已经过去六年了,到今天,说起那八天大雪封山的日子,提起狗没吃掉的半碗粥,他仍然禁不住眼圈发红。

有人说:“爱人和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基石”,这句话郭然比别人有更深的体会。郭然的第一次婚姻失败,儿子判给了女方,郭然每月要负责给儿子抚养费。经人介绍,郭然和现在的妻子刘丽娟重组了家庭,刘丽娟带来了一对双胞胎的儿子。由于双方都是从第一次婚姻中走过来的,所以就显得格外珍惜这个新的家。郭然上山前,曾多次对上寺山进行考察,但在没有正式决定前,一直没对妻子说,直到准备与大队签订合同时,这才和妻子说明情况和他的想法。为此,妻子刘丽娟好几天睡不好,吃不好,琢磨郭然身体本来就不行,上山开荒又不是游山玩水,明摆着是去吃苦受罪,而且还止不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可经过左说右劝,郭然态度依然很坚决,没办法,也就勉强同意了。

就在最后一拨朋友抽回投资,离开上寺山的那天夜里,郭然失眠了。他反复琢磨,是干下去?还是放弃?是放弃?还是干下去?翻来覆去,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他开始问自己,这是何苦呢,哪如回家守在孩子老婆身边,好好地过安稳日子。可是,眼下已投入60多万元的资金,就这样半途而废了吗?这咋跟妻子和战友们交代呢?这一夜,他掉了许多头发。妻子刘丽娟知道后,请了半个月的假,来到了山上,她对郭然说:“人家走就让人家走吧,这也不是勉强的事,别人没人帮你,这不还有咱一家子呢吗?实在不行,我就把工作辞了,也到山上来。再说,咱们两个儿子也快长大了,干不好别的,咱们就看着这座山,还能看不好?”从这以后,刘丽娟由原来的每月一两次上山,改为每月三四次,星期天和寒暑假孩子们就跟着上山来,每次来都给郭然带来吃的、用的和郭然平时吃的药品等等。山上没有电,没有交通工具,每次来都是步行上下山,连俩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也要背上十几斤重的东西,爬六七里的山路,冬天时,爬到山上棉衣都湿透了,到山上又得帮郭然干这干那,郭然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妻子和孩子们的支持给了他很大的安慰,郭然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了,他每天和民工们没日没夜的干,没有极特殊的事情,他很少下山回家。

2000年是郭然最困难的一年。这年春天,经有关部门的引荐,要在山上稼接了一千亩的山东大枣。为此,他聘请十几位林业技术员,干了一个多月。可惜由于对山东大枣的生长期了解不透,直到秋后,寒霜扫落了?枝的叶子,可一颗颗青涩的大枣依然挂在树上,这一下让郭然损失了10多万元。

稼接山东大枣给郭然带来的损失,加上前期工程建设入了很多资金,掏空了郭然的所有积蓄。为了使工程继续下去,郭然不得不向亲朋好友们借钱,有借给几万元的,有借给几千元的,也有借给几百元的。可筹借的资金必竟不多,只能维持二三个月。这时候,平日里经常走动的亲戚朋友听说了郭然的意图,有的就冷淡下来,有的没借给郭然钱不说,背地里还骂郭然是疯子、傻子,吃饱了撑的。为此,妻子刘丽娟提议,把家里的小服装厂卖了,后来又卖掉了家里的住宅楼和刘丽娟的一些金银首饰。这年7月,一家人只好搬到不足29平米的房里去住,到此,他尝到了负债累累家徒四壁见人矮三分的滋味。

一天,郭然坐班车回唐山,车到百货大楼时,看见一个男孩儿在向过往的人卖报纸,觉得很象儿子牛牛。郭然想,早该给儿子抚养费了,可惜兜里分文没有,咋见儿子呢?可是,他还是忍不住下了车,要看看儿子。下了车却不见儿子踪影,这下,他见儿子的心反而更切了,就在人群里寻找。其实,牛牛早已看见了爸爸的影子,就钻进人群里躲了起来,郭然在人群里追了半天才追上,儿子的脸和手冻得紫萝卜似的,郭然又心疼又生气,厉声地问牛牛:“该上学你不好好上学,跑这儿卖报纸干什么?啊?你妈知道吗?我看你是欠揍了吧你?”儿子见郭然不高兴了,才慢吞吞地说:“爸爸,你别生气,我知道你在山上又苦又没钱,也帮不上你,我就放学卖报纸,攒点钱,就省得你给我生活费了。爸爸,您就放心吧,我卖报纸只是利用放学的时间,不会耽误上课的。”听了儿子的话,郭然楞住了,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觉得眼泪一劲在眼圈里打转转,本来欠儿子的已经够多了,可做为父亲,连最起码的责任都担负不起来,他的心怎么能不痛呢?

2001年正月,家家户户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郭然已经和爱人孩子们上了山。这天,天格外的冷,郭然怕孩子们受冻,就把炕炉子烧的很旺。为了省点蜡烛,饭后,娘仨就早早地睡下了。郭然为了申请早日给山上送电,赶着给电力部门写材料。夜里一点多钟,郭然在隔壁屋里写完了材料,回到房间准备睡觉时,习惯地叫孩子们起来解手,可与每次不同的是,两个孩子只是嗯嗯两声就不动了,郭然觉得不对劲,又赶紧叫妻子,妻子起来后又一头扎倒在炕上,郭然马上意识到,不好,可能是煤气中毒了,他赶忙打开窗户门通风。三个人中,妻子最轻,一个劲地呕吐恶心,叫两个儿子时,他们依然只答应不睁眼。郭然脑袋嗡地一下就大了起来,他知道,这么晚了,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叫医生去医院都是不可行的,只好给朋友们打电话,问问有什么办法没有。朋友们寻问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症状,并安慰郭然,不要着急,不要害怕,赶紧让她们娘仨到屋外的空地上通通风,然后再喝点酸的。郭然马上给他们裹上棉被,把她们抱到屋门外,想到酸菜缸里有酸菜汤,又赶紧让她们都喝了一些。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妻子和两个儿子的症状终于慢慢地减轻了。他看看在寒风中裹着被子,瑟瑟发抖的妻子和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看看身后不敢进去的屋子,再看看天上零零落落的寒星,看看四周黑压压冷冰冰的群山,好象有莫大的委屈袭上心头,浑身禁不住地颤抖起来,这个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的铁汉子,竟猛地蹲在地上毫无顾忌地嚎啕大哭起来......。

家有贤妻如国之有良相,说的是大凡事业成功的男人,一定有一个懂你疼你,在事业面前能与你同生死共患难的妻子。刘丽娟受这么大的委屈,却丝毫没有埋怨郭然,反而劝慰他,体贴他,更加坚定地支持他。因为这时的刘丽娟已经十分清楚地知道,治理荒山这件说起来利国利民,荫及子孙的事,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一句轻轻松松的口号,而是已经和他们的身家性命息息相关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郭然开发荒山的事迹越来越多地感动了人们。这引起了河北省遵化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遵化市林业局给郭然送来了树苗和5万元现金,遵化市环保局给郭然送来了3万元,遵化市水务局给郭然送来11万元,尤其是遵化农业银行党峪营业所的8名同志,被郭然的精神所感动,在得知郭然申请贷款由于政策原因,未被批准的情况下,他们自愿为郭然捐款,郭然用这笔钱买了500棵树苗栽在山上。这一年,郭然被河北省水利系统评为治理开发“四荒”的先进个人,他的事迹开始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广泛播发传诵。他的一些战友通过新闻媒体知道了他的行踪,有的打来电话,有的到山上来看望他,还给他带来了50来万元的资金。2005年,在地北头镇政府和遵化市电力局的支持下,终于架设了1600米高压线路,安装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没有照明用电的生产和生活。

是啊,七年夜宿青山,多么漫长的七年,可是,七年,又是多么短暂的七年啊。七年间,上寺山的自然生态得到了大面积恢复,山上栽种了雪枣,桃树,梨树,柿子树,核桃树,樱桃树,李子树等果木500余亩,直播了松柏树籽和草籽1200余亩。在镇村领导及当地村民的配合下,乱砍,乱伐,盗伐,自由放牧等生态破坏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松柏树籽、草籽的直播,促进了天然林木和山草的更新,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问题。七年来,共动用了土石方76500立方米,建永久性住房13间,修复古井一处,建水窑2个,修筑谷坊坝1560余米,开凿了一条长2.8公里、宽5米,两侧带有排水沟的盘山道,架设高压线路1600米,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修复了原有的古庙——望海寺,建设总投资达370多万元。经过七年的开发建设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6%。可见,郭然的苦没有白吃,难也没有白受。

然而,命运却好象故意和郭然过不去似的。2006年4月19日,一把大火从几里地以外一直烧上了上寺山,22万多棵果树被烧死,造成200多万元的损失,绿化林烧毁了92%,大面积山场一片焦黑。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下子使郭然瘫了,精神几近崩溃。村干部找来几个人轮流看着郭然,怕他承受不了打击想不开。大家对郭然7年多的付出叹息,对郭然的命运叹息,这次郭然肯定会回家不干了。

半个月后,郭然默默地开始整理山场,补种树苗,他的精神、他的毅志没有瘫痪下去,这个打不倒,催不毁的硬汉,又一次站了起来。遵化市林业局了解到郭然的情况,送来了7万株树苗,1.5万现金。遵化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到山上慰问,给郭然送来了生活用品,对郭然的这种顽强的精神给予了赞扬,地北头镇党委给予郭然大力的支持,经过雨季,被烧毁的绿化林自然成活了20%,重新造林300多亩。2006年8月,唐山市松下开元电器有限公司被郭然的精神所感动,拿出200万元的资金资助郭然,用于修路、打井,现在一条2.8公里的水泥路已通向山上。遵化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郭然治理荒山的决心,他说“现在的上寺山不是我郭然一个人的,是大家的,是全社会的,有这么多人关注着上寺山,我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又有什么困难可攻克不了的呢!”

八年的时间,短暂而又漫长,苦吃过了,难也尝过了。吃过苦尝过难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干成几件事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自豪,而这里,是让千亩荒山“旧貌变新颜”,郭然一家怎么不感到骄傲,又怎么能不感到自豪呢?望望云蒸霞蔚的大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听听山鸡的啼鸣泉水的叮咚,吸一吸爽心润肺的空气,再看看郭然雄心勃勃宏图在握的样子,让人不禁想起毛泽东的那阕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相关文章关键词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