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朝鲜平壤四日游有感

朝鲜平壤四日游有感

2013-10-14 08:46 作者:流水 阅读量:37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的家乡丹东与邻邦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美丽的鸭绿江犹如一条玉带连接着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雄伟的鸭绿江大桥,横跨两岸,不仅记录着抗美援朝血腥的战史,也托起了中国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两岸的风光。

朝鲜新义州是我们丹东的近邻,但对于多数丹东人来说还是那样的神秘和陌生,人们只能伫立在江畔,远望着对岸,幻想着对岸,期盼着对岸……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除了定期的边境贸易外,两岸的百姓们却也不能自由的相互往来,只能在道听途说中,了解对岸的一知半解。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朝鲜终于达成了旅游协议,开辟了丹东到新义州一日游;丹东到平壤或妙香山四日游,人们终于有机会踏上朝鲜那片神秘的土地,虽然有些走马观花之感,却也算是近距离的接触、观看了朝鲜的风貌、民情,轻轻地揭开那一层神秘的面纱。

终于有一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丹东人,有幸加入了市有关部门组织的赴平壤四日游团队。我的双腿也踏上了虽然近在咫尺,却从未雷池过半步的朝鲜大地了。

大巴车载着我们的新奇、神秘感,缓缓驶上了鸭绿江大桥。说实在的,身居丹东,终日与鸭绿江大桥相伴,还真没有过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桥。

鸭绿江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是铁路桥,始建于1909年,1911年竣工,长944.2米,宽11米,共有12孔,为便于江上较大的船只航行通过,从中方第四孔起,摁动开关,桥梁可以像活动门一样打开,旋转90度,船通过后,再旋回;第二座桥是铁路、公路通用桥,始建于1937年,1943年启用,没有旋转通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座大桥被美国飞机拦腰炸断,朝方那一半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裸露在江面上凄凉的倾诉着那场血腥的战史;中方的一半,傲立在天空下,彰显着不屈和坚强。断桥现在已改名为《鸭绿江断桥》旅游景点,供人们参观、探寻那段战史的悲壮;第二座大桥,虽然经过美国飞机的狂轰乱炸,却始终巍然挺立,成为中朝两国的人员、贸易来往的重要陆路通道,每周还会有一辆北京至平壤的国际专列往返通过。

透过大巴车窗,仍然清晰可见桥梁上弹洞斑斑,见证着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

大巴车驶入朝鲜新义州口岸,就看见不少装满了各种生活物资、尤其是粮食的中国大货车,排满了通道,等候关检,很是热闹。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我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却有一丝忧伤和愤慨,我的妻子就是由于在和朝鲜做边贸生意中曾经上当受骗过。那一年,妻子将单位和从亲朋好友那筹齐的近二十万元人民币,统统地购买了朝方过节所需要的肉、水果之类的物品,亲自跟车运往朝鲜,准备换回事先早已达成协议的铜沫和松籽。谁知到达后,只见几辆挂着军、政牌照的车,一股脑的把东西拉走了,却没有了下文。身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真是呼天天不应,问地地无声啊!一连七天渺无音息,她急,每天以泪洗面,我们家里亲人和她所在的单位更急,当时和朝鲜又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可联系,我们只有在默默哭泣中,祈求上天保佑了。第八天,她才满脸憔悴带着空车返回,妻子是个刚强、能干的人,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打击,由于万分懊恼,倍感窝囊,在家里和单位都抬不起头来,而至抑郁成疾,一病不起,几经住院治疗,却也留下了病根,几年后,终于撒手人寰,丢下我和孩子,魂归天国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伤痛。看到此,想到此,我心虽如刀绞,却不得不强忍悲愤,因为我知道今天是来旅游的。

我们也随即下车,准备改乘朝鲜旅游大巴前往火车站。上车前的检查,那可以说是“相当”的严格,包括手机、传呼机、笔记本电脑一律都不准带入。朝方一名年轻的男导游和一名着装全灰色制服的“安保”人员,用照片对我们逐一进行对照并开包检查。

我们乘坐的似乎是一列旅游专列。虽然从新义州到平壤只有200多公里,却不知何因,走走停停,竟然花费了四五个小时,不得不在火车上吃起他们早已有所准备的盒饭了,一看那递过来的塑料饭盒,一闻那飘香的气味,就知道这是我们家乡丹东饭店的产物,真没想到,踏上朝鲜的第一顿饭,竟然是家乡的,心中情不自禁地掠过一丝温暖和自豪感。

车慢却也有车慢的好处,我们透过车窗一路向外掺望着,因为事先早已得到告诫,旅游途中,对于朝鲜的所看到的情景,哪怕是带有一点阴暗的,都是严禁拍照的,否则将会对本人和旅游团队带来严重的后果的,所以,我们只能用眼望,用心揣摩罢了。

这真是个封闭而又充满神秘的国家,到处都洋溢着人们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拜的激情,车厢里、站台上、大街醒目的建筑物上都悬挂着最高领导人的画像,或者是领袖的“主题思想”大标语,根本看不到什么商业广告之类的标牌;一路上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喧闹的繁华,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摩托车、自行车也很罕见,更别说私家车了。

沿途的房屋比较整洁、有的还很鲜艳,一看就知道被粉饰过了。着装千篇一律、端着步枪的守卫桥梁女兵和一些行人,不知为何见到列车驶过来,都纷纷蹲下,好像怕我们看见、躲着什么似的。

远望去,农村更有一番景象,一片片稻田中,彩旗飘飘,一队队农民在过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集体耕种,定时休息的劳作方式。看到此处,我不禁感慨万分,不知这种吃大锅饭的形式能否调动起朝鲜农民的积极性?又能“创造”出多少高产来?!其实,我们国家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了。不过,朝鲜稻田中的用管道喷洒灌溉方式倒是很科学。只是听不到鸡鸣狗叫声,也没见到什么牛、羊之类的大牲畜,据说,为了节约粮食,凡是食粮动物基本不养,所以,以后的几天,我们餐桌上除了一点牛肉外,没见到过猪肉。

农舍,更具有特色,一个村子里的农民都居住在几排整齐划一的平房里,而且全部都集中在一块地方,也许是为了便于管理吧?平坦的或是蜿蜒的乡村小路,很难看到几个身影,据说,农民进城,甚至是村落之间的走动,也是不能随意的,还需要有关部门开具路条呢。

火车终于驶进了朝鲜的首都平壤了。这是一座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早在檀君时代就是都城,又称柳京,意思是一座柳树遍布的京城,可惜是在那场朝鲜战争的摧残下,悠久、古老的建筑几乎都被美机炸毁。不过,这也造就了今日的现代化风格建筑群,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宽广、整洁的公路,一座座独具朝鲜风格的建筑群,令人赞叹、惊愕不已。

我们下榻的是一座市中心现代化规模的酒店,离朝鲜有关政府部门的家属住宅楼不远。晚餐虽然并不丰盛,但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吃不饱,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不仅能吃到具有朝鲜风味的饭菜、烤肉等,甚至还能喝上一两瓶朝鲜自己生产的啤酒哩,啤酒很爽口,可能是朝鲜国营厂家还没有掺假的理念吧?!我们在来前准备的那些“充饥”食品到显得有些多余。

晚饭后,我们信步到附近简单地走了一走,转了一转,真是大开眼界,街巷整洁得连一张纸屑、烟头都没有,绿荫、花坛、树木尽皆映入眼帘。望着那二三十层高的居民大楼,我的心中不免有些纳闷:在这样一个闭关锁国,科技也并不发达的国家里,居民的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基本生活所需又是如何运转的呢?

街面倒是有一些商店和饭店,只是货架上商品极少,顾客也寥寥无几。以至于我们回国前想买点、带点什么留作纪念或送给亲朋好友的想法难以实现,根本没有什么可买,最后只能买了一些瓶装或是塑料盒装的朝鲜辣酱带回。少许不多的饼干,珍贵得也是一块一块的用糖纸包裹着卖,使亲朋好友们竟然不知是何物,打开后,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饭店也不知是无人问津,还是无?可售,无钱可买?更显冷清。

异国他乡的第一夜,我们睡得很晚、很晚,想的也很多、很多,虽然外面的天很蓝、很蓝,月亮也很圆、很圆……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平壤市内景点,给人的感觉是:整洁、漂亮、安静,没有扬尘的天气,没有杂乱的建筑,没有熙攘的人群,没有令人心惊胆战、川流不息的车辆;大街上的行人着装都很整洁,女人的民族服装更是靓丽、显眼,每个人胸前都别着一枚领袖像章,这是区别朝鲜人与近邻国家人的最直接方式;据说,在朝鲜是严禁着装不整的人出门的,因为那会影响国家形象的。

我们先参观了万寿台景区,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修剪整齐、造型别致的草坪、花坛中一只美丽的孔雀在悠然自得的东张西望着;喷泉公园令人倍感清凉;遥望那标志着朝鲜的腾飞、高高矗立的千里马铜像,不仅让我想起了朝鲜政府所描绘出的、让朝鲜百姓心中充满希望的:“吃米饭、喝肉汤、穿绸缎、住瓦房”的前景,不知今朝实现了没有?为纪念金日成60诞辰而修建的大纪念碑,象征着朝鲜革命意义的群像雕塑和大幅镶嵌壁画簇拥着朝鲜人民最敬仰的金日成主席铜像,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敬献了花篮,以表敬意。

在少年宫,朝鲜少儿艺术团的精彩表演:舞蹈、声乐,无不彰显着朝鲜的民族特色,精湛之极,令人赞叹不已,难怪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小就注重培养、传承民族文化风情,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联想到我们国内一些少年宫,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几乎丢弃了它的本意,改作为盈利性的各种培训班了,不能不令人叹息。

当我们纷纷把带来的一些小食品和学习用具送给孩子们时,发现他们并不太在意。也许是由于纪律约束,礼物不能归个人所有,须交给老师或领导后,再做分配处理;也许是能够到这里学习的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家境较好,并不需要、渴望这些物品;也许是由于各旅游团队参观者的礼物都是千篇一律,孩子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的缘故吧?记得,有一年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由两国团中央在我们家乡丹东的鸭绿江上,举办了一次中朝少年儿童大联欢,当戴着红领巾的中朝学生们乘坐的游船在江中挥手相遇时,鲜花舞动、歌声四起,场面热烈、感人,当时中国儿童纷纷把准备好的一些一些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扔到朝鲜儿童的船上时,就看到了不知是让人感动还是叹息的一幕,孩子们立即把食品交给了老师,至于后来,就不得而知、无从谈起了。

美丽的大同江,碧绿的江水在风中涟漪阵阵,岸边高耸入云的“主题思想”塔,向人们诠释着金日成主席的自立、自主、自卫的治国思想、理念。

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伫立在中朝友谊塔,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塔前,凭吊那些有名字和无名字的、为了世界和平而捐躯异国他乡的烈士们,心中涌动着无限的哀思,想着这些烈士们,没有看到和平景象,没有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没有享受到,甚至是没有吃到一顿热饭菜汤,就长眠于此,怎么不叫人心痛、悲泣呢?!我们只能在心中默默的倾诉着我们的思念,述说着中国的大好形势,以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

高大的凯旋门,始建于1982年金日成诞辰70周年之日。巨大的门柱之间刻有“1925”、“1945”金色字样,标志着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投身革命和胜利凯旋的年代,楼的正面上端还镂刻着《金日成将军之歌》,门柱边上有70块金达莱花纹浮雕石板,寓意着金日成将军70寿辰。这儿有穿着民族服装、始终面带微笑的、漂亮的女青年讲解员,她们详细的介绍了凯旋门的深刻含义和金日成主席的丰功伟绩,并欣然与我们在凯旋门前的合了影,这一珍贵的镜头,至今还保留在我的相册中。

在花坛旁边遇到了几个天真浪漫的孩子,当我们友好的把小食品递给他们时,一开始,他们连连摇手表示不要,在我们的“强迫”之下,他们握着糖果,脸上瞬间流露出的欣喜,让我们深深地感动着。

在乘坐大巴路过的街巷时,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琢磨的现象,那位满脸严肃、一脸“阶级斗争”像的朝鲜安保人员,不时地打开手中的书册,似乎在看一张什么地图,忽而掺望一下车窗外的民居,忽而看一下车内。后来,我们揣测,那一定是标注着什么坏分子的居住房屋,看看我们路过时,有没有异常举动……,现在每每想起,心中就会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滋味。

几天下来,我们和导游以及那位安保人员“和平共处”,混得熟悉起来。那位年轻、活泼、能歌善舞的男导游,曾在中国天津某大学深造过,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旅途中为我们平添了许多乐趣,不过,他的警惕性还是蛮高的,时不时地观察我们的言行举动,据说其父亲还在中央政府某部门工作;那位安保人员,资历也很深。快要离别的那一天晚上,我们邀请他在房间共进自助夜宵,也许是几日相处有了感情,他欣然答应了。这一下,我们原来怕吃不饱而“千里迢迢”带来的各种食品、当然还有为了消磨时间用的北京名酒“二锅头”,都派上了用场。几瓶下去,都微有醉意,相互调侃起来,只见他每喝一口烈酒,就会用生硬、蹩脚的汉语喊出一句了:哇,好辣呀!我们都会开心的笑了起来。只是那位导游却有些对此不满意的表情。其实,这只是表达我们友好的感情和对于这几天来一直与我们相伴的感激之情罢了。当我们硬把几只五香鸡蛋塞给安保,让他回去带给女儿,瞬间,他脸上流露出的喜悦和感激之状,让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滋味,至今还清晰地保留在我的记忆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四日的观光,让我记忆犹新、难忘的莫过于是开城板门店之行和观看阿里郎表演了。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并经过四个军事检查站的严格检查,才进入板门店三八线非军事区。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条人为地将一个国家分为两半,形成两种水火不相容的社会制度的分界线,充满了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是世界上瞩目的焦点。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长条石碑,上面雕刻着金日成临终前希望祖国统一而批示文件的签名,醒目的矗立着,彰显着朝鲜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一名朝鲜人民军的军官向我们讲解、介绍了三八线分界示意图,我们旅游团队有一个武装部门的游客,故意的调侃说:在分界线上你们设了多少个“炮楼”?当即就被那个军官狠狠地瞪了一眼,并严肃地说:那不是炮楼,是掺望哨!我们真是捏了一把汗,在这个国度里,这样的玩笑是万万开不得的呀!

这两座外视简陋的平房,其实是闻名遐迩的停战谈判大厅和停战协议签字大厅,里面陈放着当年的桌椅,桌子上摆放着朝鲜国旗和联合国旗帜以及停战协议的签字文件副本。据人民军军官介绍,当年这里举行过多次会商、谈判,桌子的一边坐着美国和南朝鲜的五名代表,另一边,坐着朝鲜和志愿军代表。介绍完毕允许拍照时,可想而知了,人们纷纷抢占志愿军代表的座位,举着和平的手势,在闪光灯不断地闪烁下,留下了一张张珍贵、见证历史的镜头。

站在观光景台上向分界线两边望去,只见南边两个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的,不知是南朝鲜还是美国大兵,戴着墨镜、傲慢的背着手、微微衩着双腿、站在分界线一侧的岗哨上;北边也有两个穿着朝鲜人民军服装的军人威严地站在自己的一侧。不过,气氛并不像外部渲染的那样紧张,倒也平和、宁静,不时也会看到南面也有观光的游客和大巴车。

在五一体育场观看阿里郎表演,可谓是一个重头戏。那场面,那参加表演人数之多,令人震撼。其实,阿里郎表演是把艺术表演融进大型团体操的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据说,参加演出的人员有10万之多!光由人员组成的变化万端的背景墙,就有一、两万人,他们不断变化着手中的画板,瞬即组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图案或文字标语。成千上万穿着各种服装的表演者,时而涌进会场,跳起优美的舞蹈,舞着民族的风情和斗志,时而,在几秒钟内无声无息,瞬间退场离去,又会在瞬间悄无声息地涌进另一拨的万人表演方阵,不断的变化着各种阵型及图案。在近两个小时的表演中,军乐队、少儿、体操、杂技等表演方阵变化万千、秩序井然,动作之齐,身姿之美,变化之快,令人惊赞!近尾声,当中国国旗和朝鲜国旗出现在中央方阵中时,表演达到了高潮……

说实在的,歌舞升平、一派祥和的阿里郎表演,至始至终都充满了快乐。我深信此时此刻,人们的心中都期盼着,让这祥和、快乐一直延续到永远,因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谁也不愿意让美丽的朝鲜半岛上空被战争狼烟笼罩着!

观看表演者中既有游客,也有轮派的当地各界人士,每场都有几万人之多。真是巧的很,在这儿我也竟然和阔别多年的学生小姜相遇,在异国他乡的观看场地,嘘寒问暖地唠起往昔校园里的那些人和事,倒是别有一番情趣,似乎还有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哩!

在朝鲜旅游这短短的四天中,没有通讯工具,没有沉重的工作负担,没有油盐酱醋的骚扰,没有堵车,没有喧嚣和嘈杂……仿佛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由于闭关锁国,朝鲜民众生活在清贫寡欲的“幸福”之中,却浑然不知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

你看,不光这世界真奇妙,人也是很奇妙的啊!

相关文章关键词

《朝鲜平壤四日游有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