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也说“盗版字典”

也说“盗版字典”

2013-10-17 14:29 作者:吴墨 阅读量:31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是一篇迟来的评论。说迟到,不是指别人,而是愚自己。是有点有意为之。

文友们发了很多议论,本不想再说,但还是憋不住,不说心里闹腾的不停。

要说的是湖北盗版字典的事。人民网2013年5月5日消息:据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湖北省教育厅政府采购《新华字典》320万册,由政府拨款当地省新华书店中标崇文书局出版,该字典中标价格高于零售价格,更要命的居然是这个版本字典无主编,只是拼凑起来的盗版书。据辞书出版界的专家说,湖北免费发放给学生的《新华字典》存在着20%的错误,这个数字是国家规定的20倍,超过国家规定销毁规定的4倍。《新华字典》出版单位是湖北崇文书局,已经发放了320万本,还有60万本正在印刷中。

好乖乖,真够水平!整整相差二十倍!这种问题字典还是工具书吗?!从中能获益什么?

网上评论文章不少,网友纷纷从各个角度批评抨击这一卑劣行径,愚愿意从此事有可能酿成的长远影响和后果,再唠叨几句。

看了这消息,脑子里蹦出了“基准”、“度量衡”、“第一记忆”等字眼儿。表面看似是个人从中捞取好处,抑或贪腐问题,实则其作用和影响远非如此。

字典是什么?字典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字典收字为主,亦会收词。应当说,字是汉语之本,是学习汉语汉字的基准或曰标准,学习掌握汉语正是要从每一个字和词开始,只有正确领会、掌握和熟练运用方可有正确说话和作文一说。《新华字典》又是我国目前在校中小学生所用通行的指定的唯一字典,以其为准的字典。如若读音或字形或字义词义谬误,运用起来将会遭人小觑是小事,如遇到法律文书等庄重文本或许还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纠纷。这样说,似乎太玄乎太严重、太小题大做了,若仔细想想也并不为过。

一般而言,在常人心目中工具书尤其是字典词典不敢有错也不能错,世人及其信任,公信率极高。怀疑什么书也不能怀疑他们,这是常人的尝试。岂料,竟然有人也敢打它的主意。按央视所说,该盗版字典存在百分之二十的错误,须注意,它的直接受众是分辨率极为有限的中学生。学生是什么?是来学校接受教育的,在学校需充实和记忆各类文化等知识。生字生词就是通过老师教授和查阅字典变为熟字熟词,才会正确领会和使用。学生一生中知识,尤其是汉语字词的积累主要在学校完成。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字典印什么,学生信什么记什么。某种意义上,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带有鹦鹉学舌的意味,以老师说的和字典印的为准,学生无法分辨良莠真伪。如果老师手中也拿着这种盗版字典,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退一步讲,即便是老师也未必有几个敢于产生怀疑或质疑正规出版的工具书,况乎分辨能力极为有限的学生?

为什么盗版字典对学生的危害较大?这要从人的记忆功能说起。在人的记忆功能中,第一次记忆尤为重要和关键,往往对一个陌生的字或词,第一次见到和知晓它的读音、字义或词义很容易以此为准镌刻于心,形成深刻永久的记忆,若不有意纠正很难改变最初的记忆。对正在学习的学生而言,第一次记忆犹是。第一次记错了,如若无人予以纠正,或许有可能一生都会错下去,这样的例子或许不少人都有过。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把“奇数(jishu)”误读为“qishu”、把“如火如荼(ruhuorutu)”错写为“如火如茶”……时有耳闻,时有所见。其原委怕是和第一次的深刻记忆不无关系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讲,在新的生的知识面前恰似一张白纸,输入大脑中的第一次记忆会记忆深刻,会牢记心中,纠错勘误如同用橡皮擦一般,虽然擦去错误记忆,但其痕迹或多或少还会留在心里。这也和“犯错误容易,改正错误不易”同理。因而,如何保证学生初次记忆正确,老师和字典的正确至为重要。很有可能,一个错别字一个错误的读音,没人刻意纠正会陪伴终生。仔细留意一下,花甲老者口出错字错音者怕不乏一二。

勘误字典差错非一般人能为,非专家不可。一般人纠正自己的文字差错相当不易,即使是热衷码文字的也同样。原因在于,自己认为自己的读音、写法、理解和用法是正确的。甭说文学业余爱好者,就是专业作家,甚或大牌名家也未能例外。日前,《咬文嚼字》继咬嚼央视春晚、咬嚼百家讲坛、咬嚼网络语文之后,今年将目标锁定为名家名作,“咬嚼”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些被“咬”对象,是从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获奖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它们是:阿来的《尘埃落定》、张平的《抉择》、张洁的《无字》、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麦家的《暗算》、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

这些当今文坛大牌大腕们对此举欢迎并致以谢意。莫言诚恳而又坦率,说:“欢迎!到时将结果告诉我,以便再版时修改。”贾平凹是最先表态的作家,短信发过去几分钟就收到了回复:“谢谢你们的更正!你们把检查结果传给我的秘书施先生,他会打印出给我看的。”

什么原因导致和形成呢?不能说全部,至少个别或少部分是与初次记忆的顽固性有关吧。

大腕名家都难免初次记忆错误,况乎十几岁的学生。而查字典往往得来的就是第一次记忆。

说盗版字典害人不浅,看似害了孩子,实则危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学生记上几个错字、发上几个别音貌似小小不言无关大局,既不影响长个儿,又不影响衣食住行,就是说错写错考试时扣上几分,也不影响升学,再说常人也不大注意,就是注意也不会有几个人较真。的确看似无关痛痒的琐碎小事。但深入思之也挺可怕的。字典的作用很类似度量衡中的长度、重量和容积的标准样板,试想一下,机加工使用的游标卡尺、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尺子、磅秤等不准,将会怎样?母机不准,加工的零件岂能精准?字典不准,以它为准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又会怎样?

这样的有害毒素不像地沟油、红心鸭蛋、毒奶粉、毒生姜那样听着吓人,它的危害在不知不觉中渐进和侵染之中。吃有害食品伤及的是身体,查有错字典危害的是正确认识汉语的能力和心智。它坏就坏在了损害的是汉字基准,损害了孩子们的初次记忆,有损于育人的堤坝,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朋友说得好:“字典不比医书和药方,纸质差点,别字多点,死不了人。倘这些孩子在电子媒介发达时代还“坚持”查这样的字典,这些孩子的老师依旧要靠这样的字典教书,他们的未来也就这样了。没有盗版的字典没有多大助力,盗版的字典自然也没有很大的破坏力!”

朋友圈儿里有教书先生,在以往的闲聊中也曾听过让学生高价买的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中,错别字或用词不准词不达意的现象不乏一二。找校长提意见,得到的答复是:改改就行了,哪本书里没有错,没错的就是《新华字典》。

呜呼哀哉!那位校长大人看来真是高见,遇到今天的盗版字典可能他能更有说辞。

愚曾在数篇拙文里说过,金钱能使灵魂改变色泽。盗版字典一事正是有关当事人的灵魂被金钱俘获和腐蚀了,良知良心道德都喂了狗吗?

文友一篇文章题目用了《盗版字典盗走了什么?》,问得好!

盗走了什么呢?想必读者都有答案。

国家好心给学生免费发字典出了大把银子,却肥了中饱私囊者,发到孩子们手中的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呢?

2013.05.10.14:50.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也说“盗版字典”》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