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春波桥”
到了绍兴的“鲁迅故里”东门出口,只要横穿过那条中兴南路的宽阔马路,往东沿着鲁迅中路去沈园的路上,靠右侧人行道走上十五米,就能看到南首有一条“春波弄”的弄堂,这巷口与人行道的相接处还有一座并不那么起眼的小桥,石桥虽小可是大名鼎鼎,这桥就是“春波桥”,原名“罗汉桥”。可能因为旧时在桥的北址,禹迹寺内供奉五百罗汉的缘故。
在江南水乡的绍兴,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上,建有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石桥,几乎每一座古桥都有让人动容、感叹的故事。小小的“春波桥”上曾经演绎了陆游与唐婉的一段美丽动人又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
陆游,名游,字务观,书香门第出身,当年的陆家也是绍兴的名门望族。据说其母在生陆游的时候梦到了北宋大诗人秦观。秦观,名观,字少游。陆游的家人仰慕秦少游决定将新生儿子也起名“游”和字“务观”,就是把秦观的名和字调换了一个位置。
而陆游对自己的名字能与秦观相系很是高兴,他曾在《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中书写了自己的心境:“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陆游是南宋时代的一位伟大诗人,留下诗作万余首之多,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公元1196年的这年春天,72岁的陆游因为再次来到沈园旧地重游,触景伤情,挥笔写下了二首七律怀旧诗《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沈园》里的其中一首。
后人逐取“伤心桥下春波绿”诗句将位于沈园北侧禹迹寺前的一座“罗汉桥”易名为“春波桥”。又有人称它为“伤心桥”。
春波桥,位于春波弄北端。为清代重建的单孔石拱桥,拱圈为纵联分节砌置,桥面纵坡很小,采用两根石梁做桥栏。
万历《会稽县志》:“罗汉桥,旧亦名春波。”乾隆《绍兴府志》:“俗名罗汉桥。《一统志》:在会稽县东南五里千秋鸿禧观前。取贺知章‘春风不改旧时波’为名,今俗呼罗汉桥。《会稽县志》:罗汉桥,本名春波桥。案春波桥有二,一在稽山门外,国初知府许宏勋拒寇时撤去。”《越中杂识》云:“俗名罗汉桥,在禹迹寺前。”“陆放翁过此赋诗,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之句,后人因以名桥。《志》引贺知章‘春风不改旧时波’句,盖失考也。”
春波桥,全长10米,宽约3米,原为南北走向的小型石拱桥。如今的这座桥早已不是老桥原物了!
据说,1961年绍兴曾经大规模地填河,把春波桥下的河填上了土做成了路,河填了,桥也就没用了,于是拆了春波桥。
在竖年的1962年绍兴下了一场大雨,“水漫金山”,大水一直淹浸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后来,绍兴有关部门又派人重新挖掘开通,恢复了一些河道。
春波桥下的亲水河是挖通了,但历尽千年沧桑的罗汉桥却永远没有了,现在的这座春波桥是在原址上于80年代修建的抬架式水泥梁桥。
在我看来,此桥与原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能算作历史遗址了,但春波桥上曾经发生的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经过绍兴人的代代相传,已经在绍兴人的心中永远定格了。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唐婉,这是一位大家闺秀,不但美丽贤淑,而且才华出众。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20岁的陆游与表妹唐琬成了婚,婚后的夫妻两人是情投意合,常常花前月下,燕尔缠绵。
陆游功名还未成就,就如此缠绵在儿女情长之中,这让家教甚严的陆游父母很生气。父母担心陆游玩情伤志,因此作为公婆的陆母迁怒于儿媳,再难以容下唐婉。
尽管唐琬是陆游母亲堂兄的女儿,除了婆媳关系还是姑侄关系,但陆母也不管了。以命克翁姑为由,执意要把唐琬送回娘家,硬逼着儿子休弃唐琬。
陆游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哀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和拒绝,陆游万分伤心。
最终在母亲的逼迫下,陆游万般无奈,不得不与唐婉挥泪抉别,忍痛与唐琬分离。
过了四年,陆游依着母亲的心意,另娶了四川人王氏为妻,王氏为陆游先后生了三个儿子。唐婉亦迫于父命改嫁了同郡的赵士诚为妻。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的一个春日,山阴城禹迹寺前的沈园内青青柳叶新,殷殷桃花绽。陆游独自一人漫游在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陆游已与唐婉分离七年,自己也有了三个儿子,但是他心里对唐婉的感情依然。
陆游面对唐婉这个曾经的爱妻,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及难以言表的凄楚,顿时悲伤之情涌上心头,他肝肠寸断、痛彻心肺。
陆游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
这个时候唐婉却征得赵士程的同意之后,竟给他送来一杯花雕酒。
陆游体会到了唐琬的深情,百感交加,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便喝下了唐婉送?的这杯岁月酿成的苦酒。然后信手在园壁粉墙之上奋笔题写了词一阕《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中记述了陆游与唐婉相遇时的情景及过去美满幸福的生活,表述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宣泄了诗人怨恨愁苦和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眺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从头至尾反复地读了几遍。
虽然唐婉已被婆婆无故而休,但心里依然眷恋着陆游。
此时的唐婉,肝肠欲断,悲恸欲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地痛哭起来。
唐婉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痛苦万分,于是和了陆游的《钗头凤》也填了一阕和词以诉衷肠。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这两首《钗头凤》,是心与心的相契,是情与情的交融;是对这场悲剧的导演者和着血泪的痛诉。充分表达了陆游与唐婉俩人之间的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一往情深,矢志不渝的忠诚爱情。
唐婉在写了这首《钗头凤》之后,郁闷成疾,愁怨而死。
唐婉向陆游送去的一杯美酒,其实是一杯苦酒。就是这杯苦酒,使陆游心头的创伤难以愈合,抱恨终生。
晚年的陆游居住在鉴湖三山,每次进城,必经罗汉桥登禹迹寺眺望,不能胜情。
在他68岁时(1294年),重游沈园,赋诗寄情:“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悉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悠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陆游以烧香的方式祭奠唐婉,也难平静他和唐婉分离的切肤之痛,怀念不绝的深情。
五年之后,陆游再游沈园之时,又作下了《沈园》绝句两首,诗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已经是80岁的放翁,梦游沈园,又写了更为悲凄的两首绝句。“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对唐婉的爱情历久弥新,刻骨铭心,在春波桥前到了“已怕行”的程度。
在85岁临终前一年,陆游还作诗《春游》以悼念唐婉:“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一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些缠绵悱恻,哀婉深沉,动人心扉的诗篇一直在人们的心中激荡,真是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一阕《钗头凤》没有挽回陆游与唐琬的爱情,却使《钗头凤》成为了千古绝唱,在历史的长空里哀婉缠绵不绝如缕地回荡。
如今,陆游和唐婉都远去了,陆游是带着他对唐琬的爱寿终正寝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千年不老!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春波桥”留下了一代诗人陆游悲欢离合的绝句,令人感慨万千,悲愤不已!
每当人们行走或驻足在“春波桥”上,总会情不自禁地洒下一抹同情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