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河上打鱼人
导读:在老李的心目中,沙溪河简直就是他的眼睛,而眼睛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这么好的一条河,若被污染了,那么各种鱼类的生存环境就会被破坏,河里的鱼就会愈来愈少,沙溪河上就不会再有渔民劳作的身影了。
◆红桃十
夜里两点左右,当山城的人们还在熟睡,家住梅列区徐碧村的李文荣就早早起床了。他简单的洗漱、吃点东西后,带着渔具,就骑着单车来到徐碧大桥旁。在沙溪河边,有一条老李专门用于捕鱼的竹排。李老麻利地跳上竹排,摇着船桨,来往穿梭在徐碧大桥和梅列大桥宽阔的河面上,他一边布网一边取鱼篓,忙得不亦乐乎。上午十点左右,老李的竹排又停靠在老地方了,尽管衣服几乎湿透了,但老李还是很开心很满足,因为竹排上有他的劳动成果呢。老李有时一天会捕到三四百斤鱼,有时一天会捕上百来斤,最差时每天也能捕个十斤二十斤的,他很少空手而归。上了岸的老李,把水箱里和网袋里的鱼虾,用单车驮着送到鱼店卖掉。然后回到家里呼呼大睡,他这一天的渔民生活就算告一段落了。
这种昼伏夜出的打鱼生活,对于老李来说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不是一年两年,老李在沙溪河上捕鱼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光景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老李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李文荣是莆田市人,他初中毕业后,在当地农村下过乡,当过知青队长。年少的时候,李文荣就迷上抓鱼了,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到木兰溪河畔钓鱼。1970年,三明重机厂招工,李文荣只身从莆田来到三明,成了重机厂一名国营工人。闲暇之时,李文荣经常到沙溪河边转转。有一天碰到了一个列东打鱼的老人,他主动跟老人搭讪起来,说自己非常喜欢捕鱼这个行当。老人被李文荣的真诚打动了,夜里就隔三差五的带李文荣到他的竹排上,把竹排摇到河里教他打鱼。本领学到家了,李文荣弄了一个竹排,说自己想单独打鱼。老人告诉他这沙溪河里的鱼,可不是随便捕捞的,必须得到市渔业局批准才行……办了渔业证的李文荣从此开始了他的捕鱼生涯。在重机厂上班是李文荣的第一职业,在沙溪河上捕鱼是李文荣的第二职业。准确地说,捕鱼是李文荣最大的乐趣和爱好。一个人摇着竹排在沙溪河上捕鱼捉虾,有清风明月相伴,那是何等的自在逍遥呀!
年轻时,一表人才、聪明好学的李文荣爱好广泛,志趣高远。除了捕鱼外,他还喜欢文艺,吹笛子在三明地区文艺汇演中拿过二等奖;他喜欢武术,其武技相当了得,三五个人根本无法靠近他;他喜欢炒股,水平不上不下马马虎虎;他还是篮球场上一名猛将,打起球来虎虎生风,进篮的概率相当高。八0年,李文荣下海经商停薪留职了几年,尽管生意场上应酬很多,但他每天夜里二点左右都会准时起床,到沙溪河上从事他乐而忘忧的捕鱼生活。后来由于夫妻离异,李文荣曾经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对朋友们说是沙溪河救了他,当他站在竹排上捕鱼的时候,人世间所有的不快和烦恼都没有了……提起沙溪河,年已六旬的老李话语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沙溪河是个聚宝盆,各种鱼类少说也有三四十种。在老李的眼里,沙溪河就是衣食父母,就是生生不息的母亲河。提起年轻时捕鱼的光景,老李说那时候沙溪河的水可真清啊,鱼海了去了,怎么捞也捞不完……言外之意,老李担心沙溪河水被污染。每次捕鱼回来,他的竹排上都堆着一些从河上捞上来的垃圾。见到岸上有人往河里乱丢垃圾,老李看见了就会上前阻止,阻止不了自己就下水把垃圾捞上来……在老李的心目中,沙溪河简直就是他的眼睛,而眼睛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这么好的一条河,若被污染了,那么各种鱼类的生存环境就会被破坏,河里的鱼就会愈来愈少,沙溪河上就不会再有渔民劳作的身影了。
说起捕鱼,老李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在他四十多年的捕鱼生涯中,他捕到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有一年夏天,老李竟然捕到一条一百一十多斤重的大鱼,让看到的人们无不惊叹。说到沙溪河里鱼的种类,老李更是如数家珍,他掰着手指,说沙溪河里有鲫鱼、鲇鱼、鲤鱼、鲢鱼、包鱼、刀鱼、黄鳝、甲鱼、石板鱼、桂鱼、金枪鱼、泥鳅……至于螃蟹河虾就不再话下了。老李捕鱼有个习惯,个头小的鱼仔捞上来,他一个不剩的重新丢到河里去;若是捕到国家保护的珍稀鱼类,即使市场上能卖出好价钱,他也不贪心,而是毫不犹豫的丢到河里放生。老李说做人不能贪心,他捕鱼就图投一个乐字。
长年累月的撑着竹排,来往于沙溪徐碧大桥和列东大桥的河面上,老李除了捕鱼,还自愿的担当了见义勇为的角色。有小年轻的谈恋爱失败了,怎么想也想不通,寻死觅活的从桥上跳下去,这样碰巧的事竟让老李撞上四五回。前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有一个女青年被男朋友给甩了,她悲痛欲绝,从沙溪河边跳了下去。正在布网的老李摇着竹排赶到出事地点,他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硬是把奄奄一息的女青年拉到岸上来。苏醒过来的女青年见没死成,又哭又闹的,骂老李瞎操心多管闲事。冻得直哆嗦的老李,耐着性子开导这个一时糊涂做下傻事的女青年。在他的开导下,女青年终于打消了轻生念头,重新恢复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07年,老李退休了,捕鱼成了他退休生活的精神寄托和最大的乐趣。据李文荣介绍,目前在市区沙溪河面上捕捞的专业渔民,最多不超过十人。由于这个行当非常辛苦,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老李担心后继无人,自己将成为沙溪河上最后一批捕捞的渔民。已经逐渐步入晚年的老李,和一收养的年少的养女相依为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女儿好好读书,长大后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老有还想买一条像样的小木船,毕竟年岁有些大了,而开木船会省下不少的力气。作为三明城里少见的渔民,老李的生活丰富、忙碌而充实,那条贯城而过的沙溪河,仿佛流淌着他无穷无尽的快乐、梦想和激情。2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