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若干事(四)
四、
回忆其实是一个时代真实与浓缩的写照,不管是当时、当地的景致生态,还是风土人情,以及风趣调侃,或者家庭状况,无不体现了那个时代民间的生存状态、简单生活与人们曾经生动活着的场景、画面。
在我上海念小学的年代,每年暑假我与表妹便会在浦东乡下相聚。
表妹是我姑姑领养的女儿,她与我同届。共产前我的姑姑与一个旅馆工人结婚,共产后,我的姑姑没有去找工作做,她过着相夫教子清闲的生活,她很会享受她的美好生活。每年夏天的暑假期间,姑姑都会带着她领养的女儿到浦东我的奶奶(她的母亲处)居住处避暑度夏。我的表妹是到她的外婆这儿度假,我是到我的奶奶这儿度假。
那个浦东乡下的家,是祖母与二哥世代居住的地方。那个地方是爸爸与祖父的祖籍,我们兄妹都在浦西上海出生,所以我们兄妹从小只知道我们是上海人。二哥在上海出生,9个月后,跟随祖母去往乡下。由于祖父外面有二奶的原因,祖母被祖父赶往浦东乡下居住,根本无法在浦西上海居住。因为祖父见到祖母便像眼中钉肉中刺,不是骂就是打。男人喜欢妖艳的新欢,祖父有了新的相好,他的结发妻子便成为穿旧的衣服被丢弃。于是妈妈把二哥委托奶奶带领,然后二哥随着祖母,定居浦东乡下。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二哥对爸爸妈妈把他放在乡下,当农村农民而心怀伤痛,耿耿于怀。尽管几十年后的今天,浦东幸遇改革开放,还是没有驱除二哥心中的阴影。
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的浦东农村祖籍,那是相当落后,一幅典型的中国农村面貌水墨画。但是我为什么要说那是美好的回忆呢。因为那时我们生活在上海城市,我们小时候到乡下去毕竟是去玩耍,带着游山玩水的眼光去看待农村,那个感受是不同的。
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在上海上班。爸爸是利用星期六把我从南京西路的家带往乡下,星期日他便赶回上海,星期一他得上班;姑姑便随心所欲了,因为她不需上班,她带着表妹,两人从西康路的家去往乡下。我与表妹两个小女孩便在浦东乡下开心的相聚,这是我们儿提时代的欢乐。
虽然那时代国人生活不富裕,尤其是农村生活更艰难,但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有一个很美的家乡情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祖籍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一个非常美好神圣的地方。那儿景色优美,风光秀丽。我觉得我们家乡下的房子很多,我与表妹两个女孩子在老房子内穿梭、嬉戏,感受到童年生活一种别样的童贞快乐。
爸爸妈妈祖籍——浦东高桥老家在我儿时脑海中的记忆那是太美好的回忆,那种景致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直到今天我的脑袋中还留有一丝残存的朦胧与依稀的雾美之感。深入其中,还感腾云驾雾,烟雾缭绕,栩栩如生,亦真亦幻,迷迷离离。犹如登入海市蜃楼漂游,又如走进鲁迅笔下民国古迹之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