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走进彩云之南

走进彩云之南

2013-10-17 15:22 作者:河边柳 阅读量:32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我对它的印象也多来自于书本、电视、媒体和网络,那充满神奇的传说,那绿水随着青山、青山装饰绿水的景色,那古老的民族风情,像穿越千年的梦而令我向往。今年四月中旬,终于背上行囊,满怀期待与憧憬,踏上了彩云之南的寻梦之旅。

(一)

中午时分,我走出昆明飞机场时竟是走路摇晃、打漂、似醉酒的感觉,这可能是初到高原还不适应的状况吧。旅行社派人把我送到宾馆住下后,就逐渐适应高原的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了。因当天旅行社没有安排旅游行程,我便打的去了昆明世博园,聘请了一位导游,乘坐电瓶车在此游览。

昆明世博园大门口是迎宾广场,中间花坛摆满的各色盆花使整个花坛形成了高低错落、很有层次感的花锦。花坛中间一只手持鲜花的动物就是昆明世博会的吉祥物滇金丝猴“灵灵”,喻指集天下万物之灵气,也指云南的风光秀美、人杰地灵。步入大门看到的是由花朵组成的一座“世纪花坛”,后面是花园大道,中间有一艘正扬帆起航的巨大花船,它是仿造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而建成的。向前走有五根花柱,花柱和地面四条花带分别象征了五大洲与四大洋。过了花柱,就到了世博园的中心广场---世纪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造形抽象的马蹄莲不锈钢雕塑,体现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参观大温室时,见到了荟萃热带植物展区、温带植物展区、高寒植物展区三个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1400多种植物,真是奇花异树,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看到的娑罗双香料树,旅人蕉、国王椰子、菩提树、箭毒木、兰花等珍稀花卉和植物,让我大开眼界。大体浏览中国馆后,去了国内展园。听导游讲,各省的微缩景区是中央号召,由各省出资新建的,展园位置也是大致按照中国行政版图分布,中部由两条绿化带组成,寓意“黄河”,和“长江”;展园在园艺、花卉、绿化、园林小品、民族文化、地域环境、传统艺术和地方标志物等方面,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鲜明特色。有的是山中有洞,洞中流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园林景象,有的则是白墙黛瓦、镂空花窗、半廊半亭的庭院组合,使人领略到精美的建筑风采。广西省的“山水园”、湖南省的“潇湘园”、四川省的“蜀风园”、贵州省的“黔山秀水园”、陕西省的“唐园”、黑龙江省的“天鹅园”、吉林省的“白山天池园”、河北省的“燕赵紫翠园”、海南省的“风情园”、湖北省的“楚园”以及“台湾园”、安徽省的“徽园”、河南省的“豫园”、湖北省的“楚园”等等,各个景区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园林的华丽景观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锦绣中华的微缩精品。

山东省的“齐鲁园”是荣获金奖的作品。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造园构思。牌楼依曲阜孔林“万古长春”坊而建,上面雕刻龙凤、麒麟、仙鹤等吉祥动物,造型栩栩如生,玲珑剔透;牌楼后的照壁上有一副“孔子圣迹图”,取材于曲阜孔庙,表现了儒家开山鼻祖孔子的形象。进到园内,“东岳泰山”映于眼帘,“泰山十八盘”、“孔子登临处”等名胜尽在其中,转身后,“趵突泉”、“云步桥”、“观澜亭”、“杏坛”、“望月榭”等等尽收眼底,在这里,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融于了园林建造之中,我作为一个山东人也感到自豪。

由于时间关系,缅甸国家馆金光闪闪的金塔和及一些欧洲国家馆,只是听着导游的讲解从外面匆匆走过,也没有一个馆一个馆地细细观看。

世博园从国内到海外融汇了各种令人欣喜的元素,即井然有序,又典雅大方,既包含了无数的精美景观,每个细节又那么精细入微,造型精美的建筑,气势恢宏的布局,让我感到了国家的文明和富强。

我从世博园出来去了滇池海埂公园,所幸游人不多。但见滇池左边是由人工筑成的一条堤坝,右边是绵延起伏的大山,山顶若隐若现。由于是傍晚时分,夕阳下的滇池,烟波浩淼,静若处子,波澜不惊,就像一个羞涩的少女,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凭栏远眺,阳光回照着湖面,金光闪闪,别有一番神韵。滇池旁挺拔的百年桉树,也在诉说着世事的沧桑。

滇池的美,美在她的恬静,美在她的芬芳,美在于她的湖光山色。可惜的是,滇池的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清澈。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无奈的离开了湖边,来去匆匆没有尽情观赏滇池的风采,是我一大憾事。如果有机会再来昆明,还到世博园和滇池领略她们的别样风情。

(二)

上个世纪播放的电影《五朵金花》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苍山洱海的秀丽风光、绚丽的大理民族风情、优美的白族民风古韵,像溢出的清冽甘醇缕缕飘香,在我的心中慢慢升腾。

在旅行社的安排下,清晨早早起床,乘中巴车赶往大理古城。一路上导游讲解着大理的风土人情和我从未听过的历史典故,思绪不时跟着导游的解说飞扬。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背靠苍山,面临洱海,方圆十二里,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呈棋盘式布局。听导游讲,大理是白族人的聚居地,在这里美丽的姑娘称“金花”,小伙子叫“阿鹏”,男人们多在家练习琴棋书画,女人们却是白天和黑夜辛苦劳作,听着导游的介绍,感觉到在大理做一个白族男人还是不错的。

来到大理城门前,看着厚重的墙体和凝重的颜色,透着沧桑而久远的故事。从古朴典雅的城门进去后,只见店铺鳞次栉比,既有民族的意蕴,又有现代的气息,色彩夸张的手工扎染披肩、围裙、挂毯,壁饰、珠宝玉石等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有的店员还在抛光打磨着纯银的饰品,有的男人倚门悠闲的抽着竹筒水烟,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古朴风情和别致神韵。

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看到古老的住房独具民族特色。白族建房以白色为主色调,重视门楼建筑和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等手法组成串角飞檐,形成斗拱重叠的建筑风格,院内房屋的窗棂采用雕花木格,显得既雄浑稳重,又美观大方,使人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宁静悠远。我慢慢的观赏着,不停的寻觅历史留给这座古城沧桑岁月的印记,脑海里也隐约浮现着这座古城的兴衰往事,耳畔仿佛回响着茶马古道的悠悠铃声……

走到“洋人街”,导游介绍说,这条路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原名“护国路”。在这里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中西餐馆、咖啡馆和茶馆一家接一家,画室也一个挨着一个,成为“洋人街”特有的一道别致风景。最具特色的还是街上流淌着来自苍山的清泉水,淙淙不绝,错落着贯穿在石条、石块上,加之轻风中绿树婆娑,枝条摇曳,显得韵味无穷。我想,假如夜晚在幽暗的灯光下,看着这潺潺流水,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点上一杯咖啡,斟上一杯美酒,品味着人生过往,也是一种享受吧。可惜当晚我不住大理,不能享受这高原古城的别样浪漫。

到大理,品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最高礼仪。第一道是苦茶,茶味清冽苦涩,第二道是甜茶,甜中带香,第三道是回味茶,喝起来五味俱全,回味无穷。喝“三道茶”的寓意,就是告诉人们人生就像这茶一样,要历经生活的艰辛方能品得生命的甘甜,先苦后甜方为人生的最美景界。我品完“三道茶”后,佩服白族人民在茶文化中蕴藏的人生哲理。

泛舟洱海,看苍山与洱海浑然一体、山中有海、海中映山的空浩景致,观游船点点、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的悠远画卷,令人无比快慰。我坐在游船上,面对晶莹娴静的洱海,欣赏着波光潋滟的景色和绿树枯枝的倒影,体会着船走景移,碧波粼粼的奇妙感觉,顿觉秀雅脱俗起来,陶醉在洱海的美韵之中,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充满心间,心灵也净化了许多。

由于日程安排较紧,蝴蝶泉、崇圣寺三塔没有时间参观,我怀揣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品味着古城的文化,又带着诸多遗憾,踏上了奔向丽江之路。

(三)

早晨六点半,我坐上通往玉龙雪山的中巴车,几番峰回路转后,晶莹剔透的雪山峰顶在旭日照耀下,宛如初醒的少女罩上了一层透明的轻纱出现在眼前。

导游说玉龙雪山是以险、奇、秀著称,常年云雾缭绕,扑朔迷离,一年中只有三十多日的晴天,无数游人很难看到她的容颜。所幸我的运气不错,当日清空无云,远处就可看到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我们先到玉水寨。玉水寨在龙雪山脚下,海拔2500米,导游讲先在这里游览的目的是让游客逐渐适应海拔高度的环境。这里泉水清澈,瀑布秀美,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也是纳西族地区的“东巴”圣地,至今仍保留了纳西族传统古朴的风貌。

中巴车不知穿过了几道弯,一个天然的高山牧场---甘海子牧场展现在我的眼前,略有起伏的绿地,好似一幅靓丽挂毯铺展开来,黄、白、紫、蓝各色不知名的野花,宛如精心描绣的美妙图案点缀其间,三五成群的牛马、天空中飘散的雪白云朵,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大自然赋予玉龙雪山的独特地理景观,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我买了便携式氧气瓶后,乘坐垂直高差1150米的我国海拔最高的索道缆车,从海拔3356米到海拔4506米,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看到了青绿的草甸、高大挺拔的松林、丛生的灌木、以及最后的皑皑白雪,经历了温带到寒带的自然景观。当我走到海拔4506米观光台时,玉龙雪山的雄姿映入眼帘,那陡峭险峻的山峰披着白雪高高屹立着,云雾时隐时现的穿梭在山峰之间,显得冰峰雄奇,壮美无比。向下俯瞰,波浪状的山川绵延起伏,秀丽壮观,不禁感叹雪山的美妙与雄奇。

面对这亘古未化的冰川,勇敢的游客不屈服于耀眼的雪峰,有的向海拔4680米处的观光台攀登。(据介绍,许多登山者都非常青睐这座山,但始终没有一人能够登上顶峰,它至今仍是一座未被征服的处女峰)。在这个高度,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走路也步履蹒跚,脚踩在地上有点飘飘如仙的感觉,我不时的吸着氧气,以免发生高山反应,乘索道缆车返回。

乘坐电瓶车来到了美丽脱俗的白水河。它是一条幽深的河谷,冰雪从峰巅融化流淌而下,遇陡崖成瀑,过浅滩成溪,因其水质未受任何污染,加之其河床是白色石灰岩组成,水也仿佛成了白的,故名白水河。在这里有许多椭圆形的“小台地”,从高到低排列的,水流也从高处的小台地流入低处的“小台地”,水与周围的绿树、雪峰、蓝天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俯下身来,掬一捧清水在手,竟也是那样的晶莹剔透,纯净清亮,从指尖滑落时有一种丝丝幽凉,沁人心脾。

我沉醉在这座圣洁的雪山里,沉静在这安宁秀丽的景色中不忍离去。

我走进了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也走进了我的心中!

(四)

1996年云南发生了一场里氏7.0级的大地震,震后救援人员赶到位于震中的丽江时,他们吃惊地发现,一片狼藉的丽江古城居然还保存着相对完好的砖木结构的房子。此事经电视、报刊铺天盖地的报道后,全世界的目光被吸引到了这里,使一个偏居一隅的丽江古城一跃成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家喻户晓、举世闻名了,导游如是说。

从导游的介绍中了解到,在丽江生活着的是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纳西人重文轻武,崇尚和平,有着本民族的文字——东巴文,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是不多见的;纳西人以胖、黑为美、男称“胖金哥”,女称“胖金妹”,窃以为我若住在这里就不必刻意的减肥了,导游又说:“纳西族男人和白族男人一样,一生只做琴棋书画烟酒茶和看孩子,常年在外奔波争钱,下田干活的大多是女人,纳西族是女人的天下,是男人的天堂”。这时我痛恨自己不是丽江的永久居民。

丽江古城没有城门和城墙,街道呈蛛网状四通八达。据说很久以前,被朱元璋赐姓“木”的纳西族土司认为,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就是“困”字,故此全城均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对于初到丽江的我来说,初入古城就好似误入一座巨型迷魂阵,到处看到的是相似的人流、相似的水流、相似的街巷建筑,街巷的交叉处虽有清晰的指路牌,但稍不留心,就会找不到出口。为防止在古建筑群的迷宫中迷路,我买了丽江导游图,按照地图指示游览就省事多了。

整座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再由三条主要街道由里向外辐射延伸组成。所有的街道均由大小不等的五花条石铺成,光滑洁净。城内小巷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淙淙流水循巷迂转,亦步亦趋。街边店铺林立,民居错落,人声鼎沸,走在丽江古城就像走进了高原古老的历史画卷。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依山傍水,错落别致的随河流而建,房屋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显得那么朴质、自然、恬淡、悠远,加上屋檐下的潺潺流水和两岸的纤纤垂柳、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韵致扑面而来。走在这与水缠绕的丽江街头,看到流水穿室,人居水上的飘逸与浪漫,看到柔波里水草青郁,鱼儿游弋的悠闲自在,看到夜幕降临时游客们在茶坊、酒吧、餐馆品茶、饮酒、用餐时,感觉这座古城既清丽久远,又恬静休闲,那么具有诗情画意。

桥是古城的特色之一,据说城区内有石拱桥、石板桥、栗木桥等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桥梁上百座,有的桥上还有桥市,呈现日子桥上过,岁月桥下流的景致,把古老的丽江点缀得既有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与辉煌,又别具特色。水是这座古城的灵魂,清清的,细细的,长长的绕街过巷,穿梭在古城,那水流的声音,宛如跳跃的乐谱,是那么清澈,那么圣洁,又是那么的柔软。徜徉在古城街头,疑似身处江南水乡,好不惬意。

夜幕降临后,我步入剧场观看了《彩云飞歌》的大型文艺演出,《彩云飞歌》是以丽江少数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为主线,串联纳西族、白族、藏族、彝族、摩梭族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以舞蹈、诗画、说唱的形式加以表现的大型民族歌舞演艺,“茶马古道”、“月亮湖”、“雀之舞”、“蝴蝶泉边”等节目,配以炫目的舞台灯光和震撼的音响效果,使我感受到了纳西民族文化和丽江当地群众富有生活情调的劳作场景,品尝了一顿丽江各民族文化的视觉、听觉的盛宴。

看够了都市繁华,却看不够丽江这富有生命力的古城,她那清美冷艳的外表,厚重沉甸的历史,纳西族那古老的文化和茶马古道久远而神秘的传说,都将在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挥之不去。我永远忘不了丽江古城的魅力。

(五)

那天天气晴好,中巴车载着我和游客,在高速公路上奔跑,驶向心驰神往的世界自然遗产——石林。

不知在多少万年前,这里是曾是海底,由于地壳运动而露出水面,在悠悠岁月中,千奇百怪的石灰岩又经过风雨侵蚀,终成今天的石林奇观。听导游说,在这里居住的是彝族人民,当年彝族的“彝”为“夷”,后来毛主席听说后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彝”字中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日子就会富裕,彝族人听说后异常高兴。由于电影《阿诗玛》的美丽传说,在这里,姑娘们被称为“阿诗玛”,小伙子被称为“阿黑哥”。

坐着电瓶车进入石林景区后,就像走进巨大的静穆之境,只见石林湖碧水如镜,湖畔绿草茵茵,湖那边林立的石柱影映水中,形成山间有水、水中有山的美景。在石林景区举目四望,石峰千姿百态,成林成片,移步换景,情趣盎然。来到主景区后,只见平地上芳草萋萋,四周怪石林立,有一簇巨石气势雄浑的拔地而起,似一把倚天长剑直指苍穹,在巨石的半腰,镌刻的“石林”两个红色大字,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成了石林的景区代表。我跟着导游边走边看,只见石柱、石墩,石梁或突兀,或清奇,或联袂成墙,或隐现林间,或与苍天对视,或盘踞依偎,加之绿草古树在石隙间点缀,显得那么沉静和凝重。在石径间穿行,精巧奇诡的奇峰怪石不时扑入眼帘,当来到扑朔迷离的“刀山火海”、“剑锋池”、“坐井观天”、“极狭通人”、“双鸟渡食”、“望夫石”等景点时,如入童话世界,给石林平添了许多生机。看到这些景观,我想亿万年来,很多物种都被时间冲刷殆尽,这些顶天立地的石头却留存下来,向人展示她的沉默和永恒。

来到矗立在湖水对岸的阿诗玛石峰前我仔细凝望,石峰宛如一位背着背篓的姑娘,向我款款走来,不禁想起《阿诗玛》电影,想起了阿诗玛和阿黑哥海枯石不烂的忠贞爱情,彝族人民传诵的不朽诗篇《阿诗玛》在这里成了石林一道难得的人文风景线,更增添了石林的几分神奇和魅力。

夕阳西下,天边撒下一片金光,我走出石林回头望去,许多数不尽大大小小充满辉煌、又充满灵性的千奇百怪的石头显的更加肃穆、庄重和神秘。

在春城的最后一个晚上,我躺在酒店里久久不能睡去,回味着这几天所经历的一切。由于时间的太短,没有游遍云南的景点,太多的地方没有到,如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泸沽湖,元谋土林等等。但是,云南一行,让我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领略了那里的纯净与浪漫,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但昆明的秀丽春色,大理的古朴与庄重,洱海的妩媚与博大,玉龙雪山的挺拔与雄峻,丽江的自然与清新,石林的婀娜与神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行走在彩云之南的山水之间,体味了自然的美妙,感受着风情的独特和人性的质朴,使我回归到了纯真。为了了解更多的、神秘的古朴民风、蓝天白云和高原风光,如果有机会,云南,我还会去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走进彩云之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