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雾霾与忏悔

雾霾与忏悔

2013-10-17 14:39 作者:公子小白 阅读量:31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最近,“阴霾天气”“多地空气严重污染”一下子成了官方、媒体和大众普遍关注、议论和担忧的焦点话题。

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内地中东部地区雾霾久久挥之不去。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13日,困扰各地多日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最高级别的雾霾黄色预警,北京首发霾橙色预警,各地环保、卫生、交通等部门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美丽中国,“十面霾浮”,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关注、热议、担忧,我们每个人到底需要不需要“忏悔”呢?甚至担当、发力?

雾霾天气,究竟缘何而起?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由于工业化迅速、依赖煤电、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以及漠视环保法律,空气污染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许多城市天空愈加浑浊,霾日天数逐年上升的原因就在于,汽车排放尾气中的化合物,燃料燃烧释放的大量粉尘,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物,建材等行业制造的各种颗粒状物质,都成为了大气颗粒物大家庭的新成员。此外,环境中的各种化合物与大气颗粒物互相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了崭新的“颗粒二代”,一些组成更复杂、对人体毒性更强的物质。

最近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推进,各类资源富集在若干地区,主要是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造成空前的人流向局部地区集中。经济活动增强之后,财富高度集聚,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资源和能源的巨量消耗,各类废弃物包括废气的排放跟着水涨船高。近年来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和空气污染首要因素的PM2.5上升,就是这样形成的。

由国内外环境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的专业团队联合完成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日前已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Ⅱ级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还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持续或系统的监测。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北京的室内空气样本甲醛浓度超标73%,杭州超标79%,室内空气样本中的苯浓度是安全标准的11倍。调查显示,我国94%接受空气污染检测的新车污染物超标,90%的新装修房屋甲醛浓度超标。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环境空气污染使得肺功能下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住院及门诊病人增加,缺勤以及过早死亡。

的确,呼吸本身不能杀死人,但污染严重的空气有时可以。根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和当时的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形成的结论之一是:以PM10为指标衡量的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35万至40万人“早死”。

2012年12月18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空气质量相对于2010年没有改善,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达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人民币。

过去20年,我们一直在讲“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最近几年,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污染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业已形成,再也没办法期待它的不到来或者无视。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重视并治理环境问题,因为“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中国,而不是一个迷雾重重的中国。

我们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中国”包含的概念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环境友好显然是最基础的条件之一。近年来,内地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建设“美丽中国”显然应该不能忽视,甚至要十分重视这个方面。

浓雾中,是时候反思中国的发展方式了,也是忏悔我们教育弊端、国民素质的时候了,这才是浓雾中真正的“隐形杀手”,也是大气污染的真正“元凶”。我以为,阴霾天气持续肆虐,暴露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恶化问题,还深深刺痛着我国发展方式的不科学,教育的弊端、国民素质的神经。

伦敦在20世纪上半期污染严重而被冠以“雾都”称号,也令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受尽折磨。但随后的反思与治理也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样本。我们更应该谦虚学学用用。

如果有人说,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不是说了嘛,从16日开始,有一股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将会自北向南逐渐消散或者明显减弱,“雾霾”之后,就是“彩虹”,你也不必大惊小怪了。我想,问题不应该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面对雾霾,我们再也不能束手无策的等待“北风救驾”了,即使暂时吹走了“污染”,也吹不来一个“美丽中国”。

就像有文章说的那样,“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需要我们对现在和未来共同担当、发力、呵护。

是啊,“美丽中国”,要从健康的呼吸抓起。“同呼吸,共责任”,丽日蓝天、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的责任。这个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去忏悔、去担当,去发力,去“呵护”,去“持续”,这样,“人比黄花瘦”才有可能不再是现实。倘若再不下势力茬从源头综合治理,“美丽中国”势必幻化为“空中楼阁”!

相关文章关键词

《雾霾与忏悔》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