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西柏坡之旅

西柏坡之旅

2013-10-19 15:22 作者:亦仁亦智 阅读量:3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岁次癸巳年三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一度的五月一日小长假,这一天八时整,我伴同智者天行文化艺术学校全体同仁和部分教职工共十六人,驱车赶往革命圣地——西柏坡。

我们一行十六人共有三辆车,从石家庄西二环出发,沿蜿蜒起伏的高速公路于上午十时整到达目的地。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的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革命圣地西柏坡,是我向往已久的旅游之地,这一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沿途青山绿树,尽收眼底。高速公路之上,车流如梭,给五一小长假平添了节日的气氛。于此时,我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不时掏出手机,拍摄下那些难忘的记忆。

我们的“小车队”到达西柏坡后,停放在一家“毛家特色菜馆”门前,然后便徒步来到当年革命前辈办公、生活的地方。

革命前辈生活过的地方呈南北方向,依山傍势而建,步入农家小院式的建筑群,可以看到当年伟人和革命前辈们的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是多么古朴、简陋,可想而知,当年为革命创业的前辈们生活之艰苦!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和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办公的地方以及下榻的住所。这里陈列着他们用过的物品,验证了革命前辈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废寝忘食、艰苦创业,为拯救中国的命运所建立的丰功伟业!

西柏坡,群山环绕,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易守难攻。走出革命前辈们生活的居住区,我和同游的同事们向东南方向,沿下坡公路缓缓来到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广场前。

纪念馆面南背北,依山傍势而建,属于现代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纪念当年伟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为教育后人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国家拨专款在西柏坡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开阔的广场之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位领袖人物高大的雕塑,矗立在纪念馆门前。站在广场之上,放眼东南方向:著名的岗南水库碧波荡漾,如半圆明镜,映照着纪念馆;青山绿水,映入眼帘,漂泊的船只东来西往,水上飞机腾空环绕。放眼西南方向:青山绿树,荫翳蔽日;山峰?立,层次分明。这美丽和壮观的场面,让游人顿足。游览的人群,人头攒动,相机咔嚓之声,不绝于耳;歌颂西柏坡荣耀的民间小曲,余音袅袅。步入展厅的人流,排队有序;来自全国各地的童叟男女激动异常!那惬意,那敬佩,那惊叹,那昂奋的心情难以言表,让游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纪念馆共分三层建筑。每层建筑宽敞开阔。每层展厅可以四面环绕瞻仰。从一楼来到三楼,当年革命志士所用过的枪炮器械、书信文件等遗物,让人望之生叹。当年革命志士激烈战斗场面的大型展示模拟布局造型,就坐落在二楼展示大厅之内。从纪念馆电子示意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革命红军从延安出发,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行程万里到达西柏坡的艰辛历程!

走出纪念馆,每一位游者的脸上春风荡漾,感慨异常。“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没有西柏坡,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革命志士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日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永远记住西柏坡这个名字,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住,当年革命先辈所创立的丰功伟业和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纪念馆来到停车处的特色毛家菜馆,我们全体同仁和部分教师在这里聚餐,十六道丰盛的特色菜让我们食欲大震。衔一口水中鱼,风趣有味;品一道烧野鸡,津液顿生;尝一下烹野菜,风味独特;吃一块醋扒糕,精神异常。那肥而不腻的野味猪,美不胜收;那清淡可口的农家菜,回味悠长……

当我们从西柏坡驱车离开时,已是下午四时许,回头望一眼青山绿树环绕的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巨幅雕字,在脑际中久久萦绕。没有西柏坡,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永远记住西柏坡这个名字吧!当我们今天生活中有了一丝不屑的郁闷时,当我们今天的工作中有了一丁点困难时,我们想一想当年革命前辈所做的奉献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我们就会化作不懈的动力、昂扬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去面对一切!

作者:亦仁亦智

时2013年5月1日初稿

2013年5月16日定稿

相关文章关键词

《西柏坡之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