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校结识吴有才
2011年在地委党校学习时结识了公安局宣传科长。我们给他取绰号叫吴有才,他的绰号是他的个人经历和能力的别名。
吴有才没有在报名哪天来学校报道,也没有在中青班点名时答“到”的新生。是班主任老师特别向大家给他请的假。老师后来补充说,有的学员,很不在乎来党校的学习,多是挂个名,结束时来拿毕业证,当然不是说吴科长,但那时我以为他就是那种挂名走读,捞“资本”的红人。
在入班作自我介绍时,我开始对他的经历惊叹。他在贵阳上大学时,第一次去学校,家里只凑足40元作为他上学的全部费用。花十元钱到了省城,他拿出十元藏在袜子里面,心想,怎么也得留下去学校的车费。地摊上有压鸨的,他拿出二十元本钱,想赌一把,在家的时候他也跟人家玩过这种游戏,经常都是他空起手回来,有人会帮他把东西背回家。他观察了许久,主意拿定后,觉得有把握挣够学费,只要挣够就立马收手,谁知,地摊上是一伙扎麦子的合伙人,不到一个小时,一元一元的零票,全被摊主套走。他责怪自己的手气太差,运气不济。想着还是读书重要,起身离开了地摊。当他走在人行天桥的路面时,他被一个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凄凉的称呼喊停了脚步,向他索要二元钱,给背上饥饿的孩子买口饭吃,其实那时中年妇女也饿得站不稳了。他从袜子里面摸出剩下的十元钱,当时没有地方把钱换零,他索性尽其所有给了中年妇女。妇女和孩子的饥饿那时在他看来比自己更需要这笔钱,他只是犹豫了一秒钟的时间,就作出了决定。宁可自己空着两手走到龙洞堡,也不能让这对母子,眼巴巴伸出求助的手,就这么一直伸着,乞求的眼光就这么一直乞求地看着自己迈开步子消失......他说,尽管自己是一个大孩子,但毕竟是男儿身。第一次毅然决然地做出决定的结果是,他到了学校才醒水,自己一整天水米未进,而且还悲惨到身无分文的境地。这是他第一次做男人的全部形象。说实在的,在心中,他是以自己献出了爱,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了自己的担当。
到学校报名需要270元钱,可是他的口袋明显是0,就是要解决一顿早餐也只能是负数!
于是,开学的第一天,就只有伸手挨个向同学借为数不多的零钱,在同学们不信任的目光中被大家记住。他是个没有带钱来读书的穷学生。
80年代从农村到城里读书的人身上没有钱的情况不是怪事,但是父母连学费都凑不足给儿子上学却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40元这个最具体的现实,没想到已将自己的老人从高兴之中拉入了窘迫。录取通知书和金钱带来的兴奋与尴尬场面是无法破解的难题。好赖有路费,车到山前必有路,他几乎是没有抱定明确的打算就匆忙启程了。
他开口向同学借钱的时候,表达上已经出了错,他是先告诉同学,一个星期保准如数归还,然后就已经把手伸在陌生同学面前了,那时他几乎是莽撞地没给自己留后路,也没给对方留后路。陌生同学对他的承诺始终半信半疑,所借的钱也如心情一样的放在他手上,没准备等他归还,就迅速离开了这个异样的新同学。
吴是个很机灵的农村孩子,天性聪明,再一个客观原因是家境所迫,他必须要做城里孩子不做的事,想城里孩子不敢想的事,才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他拿着给同学们借来的钱,到市西路批发市场,别人是论斤卖的棉袜秤来,然后跑到建筑工地上按双一双一双的推销,一个星期,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口袋里可支配的人民币从0变成了正数。他又一次变换着角色,在挣扎中挣得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位言出守信的学友。
有一次他进城坐在公交车上与一个盲人挨坐在一起,他就好闲地问盲人一个人怎么独自出行,结果他被盲人的记忆力深深打动,同时为盲人忍受各种困难形成的坚强毅力而佩服他们的生活能力。回到宿舍,他心潮难平,立马写下一篇感想作文,“盲人日记”,并作为稿件寄到报社,最初抱着只是发表自己的真实感想。未曾想稿件被报社采用,还给他寄来了第一笔稿酬。同时引来很多同学的称赞和羡慕。这在当时在校学生和一个半成熟男孩子来说,是耀眼而辉煌的光环。他的文字成了他的能力象征,同时也变成了他的拓展希望。文字可以展现他的思想,表达感情还树立了梦想,尤其使他不能放弃的是,写作还解决了他上学读书的经济来源,原动力的开发使他有了自己的追求。三年的大学费用,他没有再向父母伸手要过一分钱,可以说他的大学生活是新版的80年代勤工捡学的真实再现。在学校有他追求知识的无限空间,课外却又成了他感受底层,书写生活,服务民工的忙碌。他曾因为年轻的民工穿上喇叭裤,戴上墨镜,进城务工出现的变化,精心为他们打造,用照片的形式为农民工记录了挣到工资的喜悦,也为他们慕求异性装扮青春打造过无数鲜活的感人场景。他总是围绕着自己熟悉的那些之前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兄弟的生活变化,用文字,用图片生动地记载了面前的历史和人物。而为此有了自己的相机,有了一支书写自如的钢笔,并成了多家媒体的特邀新闻记者,写作使他贴近了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同时也积累了他的人生成就。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到所学专业的工作,却是因为他沉甸甸的一摞摞发表在各家刊物上的稿件帮了他的大忙。大方县公安局局长看过他发表的作品,马上召开党委会,宣布:破格录用,直接从事公安新闻工作。对他是个奇迹,对他们那个学工业制造的全班同学更是奇迹的惊诧!他的收获让全班同学不得不对他高看一眼。
说实在的,他的经历给我留下很深的映象,我也在想,吴有才真真是个新闻人物,身上一定还有故事。
在一次休息的时候,我们有意出够题目,要求每个同学讲一个自己身上感人的事件,让我们大家记住那些事和你这个人。为了抛砖引玉,我讲述了一段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
在小学五年级我十一岁的时候,开始独自起居,一个人和父母分开居住,父母住在后排宿舍,我住在前排单间房。一个冬天,雪凝很大,凝沟子从瓦沟上拖出四五十公分的样子,寒冷得出奇,夜里我突然感冒发烧,起来叫父母的门找药,门怎么也叫不开,我又回到房间,静静地聆听着对面门的暗锁,什么时候会响......
那个夜里只有我们家门口自来水管哗哗地流水的声音,那时候是担心水管会被凝住,就把水管开着让它长淌。心里烧得发慌,我就走到水管旁边,喝了很多冰水,真的,是很多冰水,等到我再回到房间时,整个身子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上牙不听使唤地创击下牙,被子裹在身上仿佛一点温暖也不能生出。在没有药可吃的情况下,完全没有了时间的概念,穿上衣服出了门,迎着呼啸的北风,在寒风中全身犹如撕去一层皮,甚至更为强烈的刺痛!我强忍着,别无选择地迈开步子奔跑起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歇斯底里的狂跑,犹如一头发疯的狮子从下半夜一直跑到天亮,直跑到身上出汗,心里的寒意渐渐消失,忘记了先前疼痛的一切症状。这次挣扎意外地消除了病魔带来的疼痛。由此,我好像明白了许多事一样,对体育锻炼有了偏爱,也从此对体育锻炼有了另一种深情!看得出吴有才听后也受到了打动!他说我来谈谈我当父亲的事。
吴有一个智障的孩子,从一岁多开始,他听说可以通过按摩能够恢复生活能力,于是,他整整的为这个康复按摩计划坚持了十二年。十二年他没有空缺一天,无论刮风下雨,有雪有雾,他为了节省开支,从未坐过一次车,孩子是他背上的希望,他就是这样铆足劲的把孩子背在背上坚持在六点钟出发,半个小时一分不差地敲开按摩老人的门。十二年的坚持,他不仅收获了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喊他一声:爸——爸。还震撼了那个给孩子按摩的白发老人,他在十二年漫长的生活经历中,为这个智障孩子的守时到来改变了按摩人的生活的跑道,从这个年轻父亲投放的舔犊之情,真真切切地嘴嚼到天地的大爱无疆。以至让这个白发老人打心眼里,为他这样一个持之以恒的父爱精神所打动,从而心甘情愿地几次改变对他的收费,直到最后不再收取他为孩子按摩的费用。愿意以自己的手艺转换成一份爱心,一起和孩子的父亲圆满为一个百般地呵护,共同献给着这个来到人间不幸的孩子。
吴有才能够把一份父亲的责任做到感动别人,除了他身上有着一份滴水穿石的力量以外,更为打动人的是他身上的舔犊之爱融化了白发老人的心。他在护送孩子就医的途中,他不间断地给孩子讲述的童话故事,以及让孩子学着一字一句的读出诗句,孩子尽管无法把完整的一句话连起来表达,但是却在童谣中无比的丰富了对美好生活、对人情关爱有了真实完整的理解。以至后来等到孩子上小学时,在学校得到的哪怕是一份小小的奖励,孩子都会珍贵地转赠给自己的父亲,要把赠给自己的铅笔和本子赠给父亲,要把自己佩戴的红领巾系在父亲的脖子上,他认为这是他取得的荣耀,是老师给他的奖励,他也要把荣耀奖励给他的父亲,然后才接受父亲的脊背。
多数知道吴有才的人,每每不会淡然走开,总是为他们父子的背影留下一行注目,注目礼其实就是崇高的发自内心尊敬。碰到熟人的时候就对着远去的吴有才父子,议论他与孩子的亲昵,好像他们父子就是天底下急急忙忙赶来体会亲情和缘分的一对至亲至爱的人。看他戴着儿子红领巾的从容,看他与儿子亲切交流的语言仅只是吴有才一个人才懂的昵昵脓脓糊涂开心的语汇时,才猛然感到做父母应该是像他这样做的!
十二年他不仅一点点等来孩子的学步、等来孩子的呼唤,他还等到了孩子一次次衰竭、挣扎,等到了孩子的人生终点。当然他一刻不放弃的等待,要的不是这个结果,可是他的确再无回天之力挽救住自己的宝贝。他说,就是到了最后一刻到时候,他任然怀抱着孩子感受他体温一点点减退,感受生命一点点离开,替孩子轻轻闭上无力闭上的眼睛,真的,他内心里的确是不舍孩子的离去!他告诉我们,他就是为了安埋这个陪伴自己十二年的孩子,才推迟了上学报道的。
听了吴有才的讲述,我们立马明白了他没有第一天来学校的真实原因,心里久久难平。上学一周后,吴有才又提出请假,又当我们完全了解他请假的真实原因时,更让我们从内心里钦佩这位无愧好父亲的同学,还是一位十分敬业,十分细心的宣传科长,产生了无比的敬重。
就是在他照顾孩子的十二年中,他的孩子两岁时,一位新任的领导走进了他的工作环境,就在他的孩子去世的那段时间,这位局长卸任离职到新的岗位,吴有才做了一件局领导意想不到的事,他把平时工作的点滴积累,精心收集整理了局长在他身边的十年工作历程,作为纪念画册赠给这位局领导。当这位局领导拿过沉甸甸十年之路时,自己犹如隔世之感,根本就没想到十年来,自己的一份甘苦还有清晰的脚印被吴有才丝丝相扣完整保留,这个即将离别的领导感动了,流着泪水说:十年来的答卷,在你手里,真的不敢想!你做的事感天动地的事呀!就是这个吴有才一个宣传科长,他平平凡凡地生活在我身边,是我的党校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