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气味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生命里的许多时光,就交给了他脚下那片土地。小时候,我们家里比较清贫。当我和兄弟几乎同时跨进学堂念书后,虽然那时的上学费用不高,可我们兄弟俩的书学费,却无疑让原本困窘的家庭经济雪上加霜。父亲除了努力地干活以贴补家需,还常常教导我们说:“孩子啊,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力争将来有个出息!”我谨遵父命,用心念书。从小学到初中,我将一张又一张的奖状捧回家,这令父亲很是欣慰。
随着我和兄弟学业的不断升级,念书费用也日渐膨胀。父亲对我们说:“看来,仅靠土地上辛苦,是不能支撑的了。我还得另找活干。不过,孩子们,你们得安心读书!”
于是,父亲就着手另寻出路。但寻来寻去,却始终寻不到一种比较合适的路子。有一天,一位叔叔来我家做客。当父亲问及叔叔有没有活儿干时,叔叔就说:“有啊,只是怕你嫌苦!”父亲淡然一笑:“哪里话!你尽管告诉我啥活儿吧!”叔叔说:“跟我去采石场打石头。这活儿,还挣钱,只是挺磨人的。”父亲把双掌一拍,:“成!咱就跟你打石头。”父亲说干就干。几天后,父亲准备了一套打石头的工具,去了叔叔所在的采石场。这一年,父亲已过不惑。这一年,我和兄弟同时初中毕业。由于兄弟学业成绩不尽人意,加上家庭经济的入不敷出,兄弟主动放弃了继续念书的机会,在家干了两年农活,而后外出学艺去了。我则升入城里一所重点高中。父亲当时眼含热泪对我说:“儿啊,你只管发奋读书,考上大学,也求个好前途!念书的费用,你甭担心,爸打石头供你。”
打石之苦,何堪言喻。不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冷之冬,父亲总是起早贪黑,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耗在了采石场。而且一干就是十年——直至后来查出有病,才让他的打石生涯画上句话!
我是怀揣了一颗奋发之心,一口气念完艰苦而充实的高中三年的。我在学校拼命,父亲则在采石场拼命。我们父子同心。天道酬勤。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成了当时我们村里屈指可数的“鲤鱼跳龙门”的读书人之一。当我们从邮差手里接到那一张录取通知书时,我和父亲禁不住相拥而泣——为了这一天,我们可是一起共同奋斗了一千多个日子呵!
大学的旅程,续写着我人生的光荣,也续写着父亲打石的艰辛。大学几年里,父亲依然一如既往地打他的石头,以供给我念书的费用。当父亲那一次次汇款,每月雷打不动地按时打到我卡上的时候,我总暗暗在心底发誓:父亲啊,等我有了工作之后,我一定不会让您打石头了。
时光流转。一晃又过了三年。我终于顺利地大学毕业。为落实工作,父亲携我奔波好一段时间。最终进入了外乡一所中学教书。当我走上工作岗位之时,我便劝父亲不再打石头了。可他不肯:“我还有的是精力,还可以干上几年;再说,干惯了这行当,我还真舍不得丢了它。”面对父亲的坚持,我无话可说。
这年暑假,我回到老家。一下车,我便直奔父亲干活的采石场。
那一天,骄阳似火。大地有如一个硕大的蒸笼。当我一边不停地喝着随身携带的矿泉水,一边不住地摇着折扇,汗水淋漓地赶到那里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已两嬖斑白的父亲,只戴了顶草帽,胸前搭了条汗巾,光着上身,正专注地敲打着他面前那块被日光照晒得格外眩目的大石头,汗水象断线的珠子般,滴落在石头上——我这些年来念书所花的钞票,就是由这样的汗水,一点一点凝结而成的!
我赶紧跑上前去,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对父亲说:“爸,这是啥天气啊,您就不怕中暑吗,快喝水。”我将手中的矿泉水塞到父亲嘴边。父亲张开干涩的嘴唇,“咕嘟嘟”一口气喝下一大半……
当晚,我们一家子围坐在桌边吃饭。我再次郑重地劝说父亲:“爸,您都快‘奔六’的人了,就别再打石头了吧。”父亲说:“不行啊,你看兄弟又没有固定职业,我还得为他张罗着盖新房娶媳妇的事哩。家里指望我这打石头的钱呵。”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兄弟,在一旁低着头,默默地吃他的饭。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又去了采石场。
我在老家惴惴不安地呆了一些时日。其实我这次回家,本想让家里人给我想点儿法子,帮衬一下我在单位的住房集资。因为我那点儿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可又怎么忍心向他们开口呢?
而后来,细心的父亲还是知道了我的心思。父亲嗔怪地说:“孩子,有啥事别瞒着,你还把你爸当外人啊?”当头发斑白的父亲把一叠饱蘸了汗水的钞票,用那粗糙有力的手掌,递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嗅到了一股浓浓的父爱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