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低到尘埃开出花的爱情

低到尘埃开出花的爱情

2013-10-19 15:47 作者:乐凯云 阅读量:27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大凡喜欢文字的女子,对民国旷世才女张爱玲总有一份别样的感触。对她传奇和浪漫两者结合的人生的惋惜,“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可以用这样尖锐形象地用服饰来恰到好处地诠释和隐喻生命,非张爱玲莫属。

“碧波荡漾得差点溢出来”,这是张迷们对她旷世才情的赞叹。以前读张爱玲,似乎总有一丝惊鸿一瞥的感怀,看她穿着美丽的旗袍,仰着高贵的脖颈,眉眼里透着淡淡的寂寥和优雅。在民国的烟雨里飘摇和穿梭。

当然说到张爱玲,自然要引出一个她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胡兰成。之前,对于嵊州老乡胡兰成,一介风流才子,还带着一顶汪伪政府汉奸的帽子。自然是有些偏激的,至少是没有理由去赞赏他的。最近看了老乡文友小白的关于写胡兰成的文章,又仔细地去看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似乎看法会改变不少。至少不好随意地去“因人废文”。乱世浮华,历史的云烟扑朔迷离。对于历史人物,也许政治的选择也有他的不得已。客观看待不如直观地去阅读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文字里毕竟也有真情实感的坦率流露。张爱玲,当然是胡兰成生命里浓墨重彩的一个女人。一个孤傲的才女,出身高贵,却在胡兰成那里生生地“低到了尘埃,开出了花”。可以说胡兰成能够轻易地获得张爱玲的芳心,不是别的,就是他的斐然文采的高度,而让张爱玲欲罢不能。

我们可以把时间退回到1944年的春天,南京一座庭院的草坪上,一个男子悠闲地躺在藤椅上翻看杂志,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开始看了个头,不由他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当时汪伪政府的宣传部要人胡兰成,而他此刻专注阅读的就是张爱玲的小说“封锁”。文人与文人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张爱玲充满了好奇。先是胡兰成去上海拜访张爱玲,受到了张的拒绝,后来倒是张主动去见了胡兰成。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真是相见恨晚。后来张爱玲还把照片送给胡兰成,在照片背面写着“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从尘埃里开出了花”。于是他们很快就恋爱了,那一年,胡兰成已经38岁,张爱玲24岁。不能否认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出身的高贵和优雅,懂她从骨子里散发出的绝世才情。当才和情有了完美的统一,似乎世俗的东西都可以不屑一顾而置之度外。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个世俗的女子,当然也不以世俗的阳光去看待一个男人,她只把胡兰成真切地看作一个可以读懂她的文人才子。她可以完全不在意胡兰成已有妻室,她甚至对胡说“我想过,你将来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也可以”。也许那时候,她只在乎当下的爱,不在乎天长地久。她也不在意胡兰成的政治面目,到了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了离婚,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才有了个升华的机会——结婚。没有法律程序,因为胡兰成怕日后时局动荡,自己的汉奸身份会拖累张爱玲。这也许是胡曾经深爱过张爱玲的最好诠释,爱一个人,就不要拖累她。“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曾经,胡兰成是向往和张爱玲平静相爱一生的,如果不是时局,如果不是他的汉奸身份。也许,他们真会这么静静地牵手一辈子的,一起写文说字,一起站在四十年代的江南,看上海的暮色,或许还会带着张爱玲来他浙江嵊州的乡下,看烟雨笼罩的美丽风景。

然而现实里的胡兰成,终究还是要对张爱玲说的:将来日本战败,我还是能逃脱那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在一起的。张爱玲听了笑道:到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招或张牵,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就是这样一段曾经真实美好的感情,后来以胡兰成的负情而告终,胡兰成毕竟是个风流才子,即使是他在亡命天涯的时候,他的身边总也不缺少女人。后来张爱玲对胡兰成说过“我终将是萎谢了”。哀怨里的失落,心酸里的怅惋。低到尘埃开出花的爱情,只是这朵爱情之花太短暂,也许是因为太美艳了才短暂,犹如昙花一现。而落幕的何止是爱情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低到尘埃开出花的爱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