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情系盘龙山

情系盘龙山

2013-10-12 23:47 作者:生命如歌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和我一样,从小在小山村长大的故乡人,无论出外闯荡,或者重归故里,总会情不由己地凝视矗立在面前这座山。看着,看着,便有一种异样的情感从心中涌出。顷刻间,一幅朦胧而清晰的画图就展现在眼前。顿时,一种格外亲切、格外温馨地感觉便溢满心怀,也催生了对它产生诚挚的情愫。

家乡的这座山,有一个响响亮亮的名字,盘龙山。单从字面上理解,是由于山上盘踞着龙而得名,但有龙无龙,无人考证过,长辈从没有给我提及过。家乡人为何起这么富有神秘色彩,也没有人说得上来。有时,每当有外人问起:“盘龙山在哪里呀?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下可把家乡人问个大张嘴,其实谁都知道它就在家乡,只是没有名气,不为外人熟知罢了。

盘龙山,虽然不为外人所熟知,但它在当地人心中却是一个响当当名字。盘龙山,在当地人看来,不但代表一座山,更代表生意兴旺的象征。当地的商铺,饭店都以它命名,似乎盘龙山这名字,能给他们带来财运。

盘龙山,比起我这些年来走过的名山,不可同日而语。她没有名山所具有的魁梧,更没有名山所具有的险奇、秀逸、峻峭、挺拔、巍峨的个性,但它以绿树成荫、树木葱茏、满山苍翠、山涧泉水流淌、淙淙潺潺、终年生生不息同样成为人们视野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她的博大而宽阔地胸怀,总让人想到它的亲和万物的气度。

盘龙山,它的沉默、不张扬的个性,也造就这里人们的淳朴善良的本性;它的恬静、安闲,犹如在人们心灵上注入了一份闲适的清泉,冲淡了生活琐事与烦恼;让人们平静对待他们的平淡的生活,淡定的人生。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足印,几度山花红,几度绿水清……难忘我童年一寸心……”每当听到歌手程琳演唱《故乡情》这首亲切而甜纯的歌曲,我的思绪又飞向遥远而可爱的故乡,飞向那让我魂牵梦绕的盘龙山。

盘龙山,家乡人心中的骄傲。它曾经和家乡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割草、砍柴、放牧、挖药,都在这座山里,或许人们过于看重她带给人诸多好处,反而让人忽视它原来固有的风采。

盘龙山,它承载着童年的几多记忆,也承载着童年的几多忧愁!

和盘龙山有过接触,还要追忆到七十年代在盘龙山放牛,割草,割柴,摘野桃的日子。追忆起八十年代初,在这里植树造林的那次经历。

现在想起似乎有些艰辛和忧伤。那时候十二三,正是玩耍的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毫无顾忌的时候。但家里人多,劳力又少,一些人的活计,不得不由我们这些孩子完成。每天天没亮,家里的牛羊却已叫个不停,母亲便叫起睡梦中的我。我便揉着惺忪睡眼,极不情愿爬起来背起背篼,拿上镰刀,带上干粮,提上准备好的凉开水;赶着因为饥饿而叫个不停的牛羊,向着那晨曦微露的盘龙山进发,去度过枯燥无趣的一天。

也许心里有着些许的不愿。总之,面对满山翠绿,满山满洼的花香鸟语;以及太阳出山前,山峦上云蒸霞蔚,雾气萦绕激不起我的好奇心。脑子只想着怎样将牛羊吃饱,赶在中午前把割草背篼填满,然后坐下来吃点干粮,喝点凉水,躺在伴着花草味与牛粪味夹杂的山洼里,舒舒服服地躺一觉,借此慰籍心中的委屈与不甘。

晌午,日头的光照射着大地。牛吃饱了,躺在树荫下,悠闲地反刍着吃下去的青草,尾巴不停摔打着骚扰它的苍蝇蚊子,并四处张望。羊儿也头对着头,扎在一起乘凉,显得很听话。这时的我,背篼里已经割满了青草,离回家还有段时间,便寻思着在满山满洼寻找野草莓,当地人都叫它“瓢儿”。红中带绿,甜中带点酸味儿,一直是放羊娃心中最美的食物,也是放羊娃唯一抚平心中不快调节剂。没有了“瓢儿”,放羊娃便会把目光投向靠近山下沟?附近的庄稼地里的绿豆角,那吊在豆蔓上豆荚的绿绿的,嫩嫩的。轻轻地嚼一口,满嘴汁液,真可谓生津止渴。常常因贪吃招致在山沟?干农活的乡亲的责骂与追赶。

等满足了自己的肚子,赶到原先牛羊静卧的地方,却发现牛羊全跑到别人的麦地里吃庄稼,趁人没发现赶快赶到田埂上,然后满山满洼寻找割满草的背篼。

有时记不起放在什么地方,就杵在那儿,不知所措。也许,早被别的放牛娃背走了。犹豫再三,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赶着牛羊回家,等着家里人的数落和责骂,还要让牛儿经受晚上没草料的饥饿。

比起在盘龙山砍柴,拾粪,放牛。割青草这活计,倒是轻松了不少。家附近的田埂边,沟洼边,都长叫不上名,香味四溢的青草。不知不觉,一背兜青草没费不了多大工夫,便割满了。这活计大多数小伙伴也干着,心中也不是那样特别的不甘。只是缺少了在家时那种酣畅淋漓的嬉笑玩闹,缺少了一种在家的温馨,更缺少了一种大人的溺爱与呵护。

那时侯,贫困像一座大山一般,不但重重地压在大人的心头,也压着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心头。似乎家里大人顾不过来的活,都有我们这些孩子承担。像上盘龙山山拾粪,割柴,这些活计,大多数由年龄大的人来完成的活计,由于生活所迫,便理所当然由我们这些孩子来完成。我也因此懂得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蕴意。

有时想,这没有乐趣童年生活,是不是因为这盘龙山造成的。假如没有盘龙山,或许不会有风餐露宿的日子;没有盘龙山,就不会割草,放牛、放羊、拾粪、割草、挖柴禾这些苦活;或许我们这些孩子的日子好过的多,心情也会好很多。其实大人在下田干活时,牛羊赶在田埂上,利用干活的间隙割草。农闲了拾粪,割柴也是一种劳作。我知道有些家庭里的大人就这么做,家里也有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因此,我特羡慕那些家里的孩子,也特眼热那些把孩子看作宝贝似的家长,宁愿自己苦着,累着,也不让孩子受苦。当然,这样的家庭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家庭同我家一样。想着,想着,就不怎么归罪这盘龙山了。

看到和我一般大的孩子,肩负着家里或多或少的寄托。每天一放学,不得不背起背篼,拿起锹,提上绳子,拿起镰刀,走向那连绵起伏的盘龙山,去寻找家里所需要柴火,去寻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我想,这或许是一种身心的磨砺,意志考验吧。

现在想,大人们将盘龙山看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盘龙山,踏遍满山遍野,割长高的柴草,挖蓄根的柴草,拾牛拉下的粪便,一捆捆柴草,一背兜蓄根柴火,一背兜干裂的牛粪,日日月月,周而复始。一年下来,一个生机勃勃,满山碧绿的盘龙山,一年下来被蹂躏的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农村的孩子假期和周末没有玩的时间,下雨天也不会闲着。大多数孩子顶着斗笠草帽放牛,披着蓑衣冒着雨割草,风雨无阻。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灰蒙蒙的一片,把村庄,把盘龙山,上上下下裹了个严严实实。心中委屈地泪水,伴随着这雨凄然而下,有时竟分不清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

唯一让我对盘龙山感到有些慰籍的,是学校搞勤工俭学。这时,挖药,摘野桃便成了唯一与家里无关。与学校有关,与自己有关的事。

能为学校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觉得也是一件荣幸的事。说明自己幼小的心灵深处,逐渐有了融入学校集体大家庭的强烈愿望。这种发自内心的意愿,我觉得比起在家做任何事觉得有趣的多,有意义的多。想到能拿到那16K的作业本,想到自己第一次不用向父母要钱就能拿到那作业本,难掩兴奋的心情。

借着周六周日,第一次不放牛不放羊,不割草,不拾粪。两天的时间,全部由自己和伙伴支配,那个喜那个乐,无法用语言描述,突然觉得此时放任自由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想要的童年。

在一个晴朗的周六早晨,便和伙伴怀着少有好心情,迈着轻盈的步子熟悉向着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地方的前行。这时的盘龙山,山腰间还围绕着一层薄雾。这层薄雾为盘龙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随着太阳的露脸,那层薄雾才慢慢散去。盘龙山顿时展现出那原先醇厚朴实的本性,容纳着我们对它肆意妄为地践踏与蹂躏。

或许伙伴多,心情好的缘故,顿时觉得原先那坎坷不平的上山路,此时却不再那么难走;茂密的植被不再渗人,即使有野生动物出入,也不再那么可怕。只觉得此时盘龙山是那么秀逸、挺拔,也感到它如此的亲切,好像一位温顺慈祥的母亲包容着孩子对她的任性而顽皮。

穿梭在盘龙山的松柏、沙棘、野桃树及其它树种之间,追赶打闹,遮荫蔽日的林间,树梢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响声。郁郁葱葱的树林,被如纱般云雾笼罩着,显得神秘而幽静。

伙伴们一个个猴子般地爬上了树,忙碌采摘着野桃,摘下一颗在衣服上擦擦,放在嘴里尝尝,那捡呲牙咧嘴的怪相,惹得树下面的伙伴一阵狂笑,笑声随着风声传得很远很远。

树上摘着,地上捡着,不知不觉篮子满了;手提的布袋子也装不下了,没办法,只得装在上衣兜里。裤子兜里,致使走起路来,一摇一甩,样子十分滑稽可笑。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等走下盘龙山时已是日落西山。临近村口分道时,才觉得肚子叽叽咕咕,才知道装了一天的干粮还没动。母亲装的玉米面豌饽饽全成了馍渣渣,没法吃了。只好厚着脸皮吃其他伙伴的干粮。

看看伙伴们篮子提的,口袋背的,个个灰头土脸的模样,大家相互看着禁不住笑了;笑里饱含着无拘无束的满足,也包含着能为学校勤工俭学出力的光荣感。

摘回来的野桃,宝贝似的,放在屋檐下的袋子里搁着,等天晴晒过后收起来,交给学校。当然,也有的家里嫌交给学校多了,竟当着孩子的面留下一部分,拿到街上交给收山货的,换得油盐钱的情况,惹得孩子哭哭啼啼,孩子发誓再也不去摘野桃了。

比起在盘龙山深处放牛,拾粪,割柴,以及为勤工俭学而摘野桃的劳动。在靠近公路近处的盘龙山植树,则就是另外一种劳动,另外一种情趣。

一个学校的几百号学生挤在山上,人头攒动,有说有笑,挖树坑、栽树苗,其它诸如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查植树质量的情况不记得了。只记得这次植树是走出这个小山村,走出那所中学时所参加最后一次集体劳动。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如果成活的话,现在恐怕也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

我知道,在那个生存是第一需求的年代,是盘龙山给我了人们生活必需的一切,也是盘龙山,教会了我如何对待生活,教会我什么叫坚强,锲而不舍。因此,总觉得,是盘龙山给了我童年,少年时代的欢乐与忧愁。

有时想,盘龙山像一位任劳任怨的母亲,为她的子女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论放牧、拾粪、砍柴、割柴、挖药、还是拾野菜,她都是仁慈接受着。她虚怀若谷,往往将她丰富的宝藏无私地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

近些年,随着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战略性迁移,封山禁牧,乱砍乱伐得到彻底杜绝。盘龙山千疮百孔肤体,经过“医治”,渐渐愈合,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满山翠绿、花草馨香、云蒸雾绕、景色宜人的盘龙山又展现在家乡人面前。

家乡的盘龙山,我没有华丽的词藻去讴歌你、赞颂你;我没有天生的音乐细胞去为你谱写光辉的乐章,为你歌唱;也没有优美文笔去为你抒写壮丽的诗篇,但我仍然要把你如刀凿,石刻般深深记忆在我的脑海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情系盘龙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