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插队苏家塬

插队苏家塬

2013-10-19 01:09 作者:刘德惠 阅读量:2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们插队的村名叫苏家塬。顾名思义它位于黄土高坡的顶端。站在村头往远看是绵延不断的丘陵沟壑,近处却是几百亩绿油油的麦田。说起来好像很美,其实生活在那里的人,有着外乡人不知道的苦涩。俗话说“水是农业的命脉”。这里没有水浇田,种不了蔬菜,就连人喝水都非常困难。所以它很穷。如果要知道它穷到什么程度,告诉你几个数据也许就可以知道个大概。小麦亩产100斤上下;玉米亩产150斤左右。男劳力一天按10工分计算一个工少则8分多则1角六分。吃的水主要是下雨时收集到窖里的雨水。村里虽有一口32丈深的井,但这口井出水量很少,打不了几桶水就见底了。记得有几次我们早早的就去井口打水,经过一夜的蓄积虽然没有空桶上来,打上来的却是半桶泥巴半桶水。那里的农民除了朴实和吃苦之外他们没有更多的想法,听天由命而已。

插队时我带去几本书有《高等数学》《机械制造原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多的还是医学方面的书籍。在那个年代读马列毛泽东思想之外的书是被批判的。好在村子偏远加之当地农民连饭都吃不上没人管那个闲事,这到给我提供了个读书学习的机会,还当了村里的赤脚医生。面对这个没水的穷地方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1971年借回家之际,我在前门大街路东的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关于《玉米双行密植法》的书,翻看了几眼觉得还不错,便买了下来。当时新华书店除了政治书籍外,像这种被归为“唯生产力论”的书是不允许卖的。旧书店政府管得松些,所以那儿就成了买书的好去处。回到村后我把采用玉米双行密植法试种的想法和队长说了一下,没想到竟然同意拨给我二亩好地和种子去试。因为那会我是赤脚医生有固定的工分,因此种试验田不会因工分问题给对里带来麻烦。结果还是不错,产量是常规种法的一倍多。次年我招工离开了这个村。

1994年7月我曾到村里看看,除了在塬上盖了几排砖窑外,村子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吃水依然困难,电还没有通。有的村民看我坐着小车去的还有县里人的陪同,借机提出帮助他们通电的要求,我也笑着和陪我前去的宜君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说,那就请县老爷通融通融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插队苏家塬》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