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以南
导读:就是这个地方。没有流着奶,没有流着蜜。流着我们上一代所有的希望和所有的汗水,流着我们这一代所有感动和所有的记忆
南岭以南,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地理概念。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我们说的“岭南”。以前历史课上,每次讲到“南蛮之地”,老师总是会轻描淡写的加上一句“喏,就你们这儿,知道了吧。”第一次听的时候,大眼瞪小眼。南蛮?不知所谓!你从乡下刚来特区的吧?是的,那时我们都觉得身在特区很自豪,虽然都不知道特区是什么,也不清楚这里和外面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法听多了,也就信了。你说是就是吧,反正都千年前的事了。还有一个说法是“祖国的南大门”。这个听的也很多,可能因为有家人在海关工作的原因吧。这就是童年对这里的印象了。别人问起来,就用这两个短语。
然后不知不觉,搞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身边的外省人多了起来。“你是哪里人啊?”以前从来没人这么问的,就好像在别人家里坐着你不会去问主人“其实你住哪一栋啊?”一样的道理。突然之间要一遍又一遍莫名其妙地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不自在。更匪夷所思的是,回问对方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和自己的永远不会相同。那时候想不明白。在家里呆的好好的跑这里来干啥。又突然以自己生于兹长于兹没出去见过啥世面而反感到些许自豪。
现在开始有点明白。人总是要失去后才开始珍惜。突然开始怀念家乡的天气,家乡的食物,家乡的语言,家乡的风俗,家乡的人行道,家乡的茶餐厅,家乡的地铁站,家乡的扑克局,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路,家乡的家。看着自己现在待的地方,总是有什么地方不顺眼。开始抱怨这里的路灯太暗,阴天太多,稀饭太咸,车站太远。其实怎么改善都是于事无补,翻转整座城市照样找不到代替品。没有解决的方法,因为令我们感到不对劲的,是这里和家里不一样。模仿得再地道,也模仿不出家里空气的味道。
很多人不明白。杭州都算北方?你丫个没文化的。他们不知道。我们心中的南北分界,不是秦岭,是南岭。网上流传过这么一张地图,第一眼看到就笑出了声,心里油然升起一种被理解的欣慰。对我来说,过了南岭,就要到家了。北上南岭无故人。现在自己也开始喜欢问“你是哪里人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同声同气,如获至宝。他们不会嘲笑你没见过雪,不会看不起你吃不起辣。因为我们都一样。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有些歌,每一次听,都有不同的思索。I'mluckyIknow/ButIwannagohome/I’vegottogohome.洛夫当年边界望乡,尤能抓着一掌冷雾。现在隔一座山千万里,还能望见我们的甘蔗林吗?
就是这个地方。没有流着奶,没有流着蜜。流着我们上一代所有的希望和所有的汗水,流着我们这一代所有感动和所有的记忆。
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