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池塘
湖泊被誉为“城市之肺”……一旦失去了这些“肺”的时候,城市还能呼吸吗?——作者
我很宅,喜欢独处。节假日有时能残酷的把自己关在家里几天而不出门,有的时候又喜欢将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山水虽不会说话,可它却有着清新明丽的外表和净化升华的心灵。我喜欢山水,喜欢与它们作伴,喜欢静静地聆听着它们的倾诉。
周末,天阴着,这种天气很难得。我兴致高高的来到了郊外一个没有名字的“湖”边。很久前我到过这里,这是个大约有几千亩水面的湖泊。那个时候,湖光山色,绮丽迷人。而今它却成了仅有几十亩水面的湖叉了,我看称作池塘更为合适。
眼前是成片成片荒芜的农田,池塘的北面堆积着新填的黄土和碎石。另外几面的塘埂上是葱葱郁郁成行的杨柳、槐树、香樟和其他灌木,过腰的青草丛里忽隐忽现的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我沿着这条小路,慢慢地观察、细细地品味着初夏池塘里诱人的美景。
池塘成半月形。月拱形的塘中央撑起的是田田的伞荷,挤挤撞撞、层层叠叠的。缝隙里不经意的点缀着朵朵胖嘟嘟尖尖的红莲,润润、粉粉、嫩嫩的,若孩子的脸。阳光洒来的时候,她们会露出那红扑扑的笑吗?月牙形的塘边铺满了水荇和其他水草,密密翠翠的,是绿的毯。偶尔,也立着些芊芊的香蒲,弱弱的,许不禁风吧?
要说,这个池塘是否太安静了呢?我正纳闷着。突然传来了“喈喈”的几声鸟鸣。我循着叫声,看到一只黄雀立在柳稍。瞬间,池塘里、池塘旁、树林间“嘟嘟,喳喳,啾啾”的鸣叫声,此起彼伏。香樟树上的白头翁,对着树下正不耐烦地“就不理!……就不啦!……”的扯着嗓子呼喊着。一大群如拇指般大小且肚子和腰背间金黄色的小鸟,也“啾叽……啾叽……”的上下左右的乱串。我知道,这种小鸟叫柳莺,大江南北都有它的影子,颜色这么好看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鸟不怎么怕人,很是可爱。这时,就连青蛙也腆着肚皮,鼓起腮帮子“咕咕,哇……咕咕,哇……”的闹个不停了。兴许,是我的到来吓着了它们,它们才暂时停止了鸣唱,感觉我对它们不构成伤害的时候,就一个个又“原型毕露”,一亮歌喉了!池塘里的水草间有好几只状似野鸭的水鸟,没有唱歌,它们排着队有节奏的点着头在水草里搜寻着什么。前后两个块头稍大一些,应该是父母。它们这样做是在保护它们的宝宝吧?瞧这快乐的一家子!多么的悠闲、自在……
刚才还当心不热闹,现在却是多余的了。蝴蝶在草丛和林间穿行,有黄、有白、还有斑斓,煞是好看。蜻蜓巡游在塘的水面,时而也在荷叶、荷花上停留,眨着亮晶晶、水汪汪的大眼睛。对于其他昆虫来说,这对眼睛可不是什么美景!水面上也时有小鱼在欢快的跳跃,风驰电掣的绿色魅影闪过后,不走运的它们被翠鸟逮个正着。呵呵!这狡猾的家伙原来埋伏在荷叶里。
虽然现在,我和鸟儿离得很近,它们也应该看到了我,可这些鸟怎么就不飞走呢?难道它们真的是不惧怕人类了吗?或许,它们已经是没有能去的地方了,不得已而为之吧?除此外,我还能有比这更好的解释吗?
这时,风忽然的拂了过来,感觉湿湿地、凉凉地,好不清爽!鼻子里充盈的是莲的馥郁和初夏池塘里特有的自然体香,来这里的人,谁不想多吸上几口呢?清风阵阵,荡漾起一层层绿波,由远及近,向我迎面扑来,我又好似在绿色里搏击风浪。此时,我倒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那上面的荷、月色描写的是多么的迷人啊,可那是宁静的月夜,而这却是欢快的白天。
看着现在葱葱茏茏的池塘,闻着清新弥漫的芳香,听着各种鸟儿的鸣唱,我的心不由得感觉特别的愉悦。这种境地使我忽然想起了张蕙兰的瑜伽。有一段是这样说的“闭上你的眼睛,垂下你的双手,放松你的全身。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我真想能时时的在这里练着瑜伽,呼吸着自然的气息。
半个月后,我又来到了这里。眼前已不再有那个欢乐的池塘了,一片渣土,一片荒凉。为了建设好我们的城市,用牺牲湖泊作为代价,这个代价是否也太大了点呢?请问那些决策者们,在你们提倡速度和歌颂政绩前,是否也要为子孙们多想那么一丁点呢?
湖泊被誉为“城市之肺”。城市里有了这些欢乐秀美的湖泊,她的呼吸才能匀称舒畅,才会充满勃勃生机。一旦失去了这些“肺”的时候,城市还能呼吸吗?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感到眼眶里有点湿润,心透凉透凉的。此时,我很清楚,我已经永远失去了那个美丽欢乐的池塘……
文清癸巳年四月二十日于江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