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不朽的萧红

不朽的萧红

2013-10-19 20:24 作者:屈绍龙 阅读量:3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早闻你的才气,为其多舛的命运感伤,读其小说,更为其横溢的才华,厚重的情感所折服。

读你的小说,如读一首永恒的诗。愚昧落后的乡民悲惨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人像猪狗一样的活者”,挣扎着二里半、麻面婆等芸芸众生,“像鬼一样”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原本美貌的金枝,被愚昧、野蛮、饥饿、寒冷、病痛、漂泊、孤独、丧子、失夫……折腾至死的永远笑着的小团圆媳妇……这幅幅惨烈的图景,在你如诗样的语言中别有一番如泣如诉的韵味,令人泪光潸然。

读你的小说,似赏一幅幅色彩凝重的油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富有东北特色的风土人情,在人们心中镌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恍若置身于那临近年关的忙乱的气氛中,又看到了卖豆腐包子老人推车在冰雪中踯躅地挣扎着的姿态,冷嘲那大街上淹死许多骡马,而人们宁愿艰难地绕道,却永远想不到去填平的大水坑,读来使人心情沉重,而溃烂后再去包扎的伤口,孝顺儿子头上肿起的大包,则又令人忍俊不禁,一系列的生活细节,无不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呼兰河是寂寞的,《呼兰河传》也是寂寞的。因为你本身就是寂寞的,你的生,你的情感,你的生活,甚至你的死。你出生在黑龙江,十一年的漂泊,呼兰河是你的起点,香港是你的终点。你去世时,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真是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孤独地离去。在弥留之际,从守护在你身边的东北作家骆宾基手里拿过笔,写下了你一生中的最后两行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心不甘,不甘”。

读你,感受你,更倾心其兼有女性的细腻,男性的豪迈的文风。那种忧郁的热情,深沉的怨哀,常使我不得不“手不释卷”,陷入更深沉的思虑中。

《呼兰河传》实在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是正如茅盾所说的那样:“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她用如此浓郁抒情的笔调来描绘呼兰河的地理气候、风俗人情。你家的后花园长满蒿草,有蝴蝶、蜻蜓飞过梢头,有荒凉的烟雨声。你在小说中流露出故园之恋。但熟知你的人都知道你童年的不幸及苍凉,故园并没有给你美好的过去,你只是在虚拟一个梦境,想在梦中重返童年,再度过一回真实的人生。

用心去感受你,我会发现,因阅读现代小说所带来的浮躁、不安都在无形间被荡去。

用心去感受你,我会对生活有更深层的感悟,更多地去留意真实的生活,无奈的人生,痛苦的人生,会以纤细的感觉末梢敏感地触摸着生活的更深层面,更广泛的空间。

感受你,感受你南国的墓地。你的墓地先在香港浅水湾,后来迁至广州。当年戴望舒曾在浅水湾——你的墓前留下诗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2年1月22日11时,31岁的你,结束了你寂寞而孤独的生命。

你现代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女作家之一,你是苦寒的梅花,苦寒之中透着顽强的生命力,而花所固有的敏感和脆弱也是摆脱不了的。

《呼兰河传》寂寞,你寂寞而孤独,像一朵傲霜的寒梅,绽放在枝头,送来丝丝香气。你也是不朽的,在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眼里,你的才华也是公认的,今天的读者再读你的却不太多,也很少能见到

《呼兰河传》的新版和单行本,这也许与你的早逝有关,也许与这个充满金钱铜臭味的时代有关。不再需要这种寂寞情感,也忽视了你——不朽的萧红。

不朽的萧红,其精神魅力在时间的磨损下会放射出更为璀璨的光彩。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不朽的萧红》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