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故乡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尽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浓情蜜意。
在外漂泊久了,思念更亲、感触更浓、体会更深。
亲情更浓了
二十年前,我离开家乡,老家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也就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手中并没有多少余钱,这我是知道的。
那个时候,大多数老百姓家吃的是粗粮淡饭,房子住的还大多数是平房,行则是自行车。而现在,一排排楼房替代了过去的平房,高楼大厦更是随处可见,电瓶车、摩托车、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吃的,没有一户人家犯愁,几乎可以说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刚从保定回来的时候,母亲很是担心:家里没有一粒粮,一滴油,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
我是因为孩子还在保定上学,母亲和媳妇都在保定陪读,所以,我是一个人踏上回乡的路,开始了自己的孤独之旅。算是为全家回故乡,打了一个前站。
开始我自己也是担心,后来邻居大娘说:“你就在我家吃饭吧,有我们吃的就有你吃的,粗茶淡饭管饱。”话朴实好懂,人心诚实在。
可是,对于我来说,出去了二十年,又没给人家任何好处,凭什么给你一日三餐的照料?
不是亲人胜过亲人,这种感觉是我回到阔别二十年故乡后感触最深的印象!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一边跑着落实工作,一边在家里等消息,一边在看,军队转业干部,地方上到底如何安置?
钱没送一分,礼没送一盒,甚至是,领导不认识一个。毕竟离开家乡二十年了,对于地方人事真是一点也不了解。
经过层层把关,档案打分,个人选择,政府安排,到了十月初,终于,等到了结果:我被分在市政府行政中心工作。
不管怎么说工作单位落实了,心中沉闷的巨石终于可以放下了,八个月漫长的等待,也终于在这一刻达成了一种默契和理解。
政府廉洁了
小平同志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也深深地热爱着我的家乡和人民。可以说:没有小平同志的富民政策,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可是,光有热爱,光有一腔报国的热忱,行吗?
我一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二没有金钱作保障,三没有多少才能,凭着自己个人的努力,在部队考了军校,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命运,现在,对我而言,又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考验。
回来之前不少人劝我,回去花点钱找一个好点的工作,不花钱肯定找不到好工作。我当时没有表态,因为我不知道老家对转业干部是个什么样的政策?
是不是像其他有的地方一样,不花钱就等着吧,拖你个一年半载。要么,唬弄你一下,随便安排个工作?要么,不见兔子不撒鹰,等银子上足了,安排一个说得过去工作?
打电话问过去转业的老乡,他说:“老家不用花钱,阳光安置,阳光工资。”我的心才稍微放宽了些。
从二月份宣布转业命令,到十月份安置,八个月的时间,从保定我来回跑了四趟。其中,有两趟是为了房子的事情。保定的房子要处理,如皋要预定一套房子,来回折腾,光路费就花了一万多元,这给本不富裕的我又增加负担,没办法,谁让自己命运不济赶上转业了呢!
不能怪任何人,只怪自己命运不济,能力不强!否则,在为什么有人能够调职,而我,则要面临转业?!
世上没有后悔药,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人总得面对新的未来,不能沉迷在过去的!我们总是要有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闯劲和豪情!
如皋这几年来大踏步的发展,大规模地建设就足以说明:个人要发展,企业要发展,政府也要发展,否则,政府不作为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犯罪,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党委政府有作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我最终选择回老家最主要的原因。本来我是可以选择留在保定的,那里毕竟还是地级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北京的南大门。我的好多战友,他们也希望我能留在保定,但我依然决然地选择了回来。
党委政府在想事、谋事,做成事;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府,难道不是我愿意发挥我人生热量的地方吗?
再说,军营,毕竟是年轻人的世界。年龄大了,就得给年轻人让位。新鲜的血液不输进来,军队怎么保证有生机与活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成了一句空话。
不管怎么说,回来了!
阔别二十年,我又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才是我应该待的地方,俗话说:香不香故乡土,亲不亲故乡人!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叶落归根。早点回来总比晚回来强,年龄大了,转业已经晚了。眼前,只能这样了,走一步看一步,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人民总会越来越富裕,我这样自嘲!
家乡变美了
家乡的变化真是大,二十年的沧桑巨变,许多地方我已经陌生了,我努力在记忆中寻找,但搜索的结果里没有。
路修多了,也修宽了。环境整治、绿化、小区建设、家乡的发展,无不令人感到振奋!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走到长江经济开发区和长青沙,那里的变化已经让我彻底认不出来了,简直可以说惊天巨变!
一排排大楼拔地而起,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一座座厂房矗立眼前,原来小渔村的影子一点也看不到了。
我有时候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
农保、医保人人可以享受,再也不用担心有病看不起;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手里有了钱,生活精神面貌自然焕然一新。
政府也在着力打造如皋品牌,努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如皋”城市发展规划。
“世界长寿之乡”已经获得联合国批准,成为国内仅有的三个长寿之乡之一。
如皋,江海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位处长江下游;
这里人杰地灵,物产富饶;
这里风景美丽,人寿年丰;
这里民风纯朴,尊师重教;
这里政府廉洁,诉求畅通;
这里到政通人和,百姓富足。
“腾江越海,登高致远”成为这个城市的城市精神,也是这个城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新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软件园均先后投入使用,规划一流、标准一流、设施一流、建设理念一流,为如皋的经济腾飞,注入的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我相信,有了朴实、勤劳的人民,有了廉洁的政府,有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好客的纯朴民风,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家乡的明天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