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博物馆参观记
去航空博物馆看看是最近才有的想法。北京绝大多数博物馆我都去过了,航空博物馆是没有去过的几个博物馆之一。想去的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填补参观空白,看看自己国家航空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是为将来带孙子参观先了解点情况。据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坐落在北京昌平小汤山脚下。1986年建馆,198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70余万平方米,馆藏270余架飞机、99架国家文物飞机、近万件航空文物,也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跻身世界前5位的航空博物馆。
送孙子上学后还不到八点,我和爱人便驾车从北大出发,沿八达岭高速一路北上。由于不是双休日跑起来还顺畅,基本上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前行。下高速后又沿顺沙公路跑了十余公里。一条笔直的水泥专用路直通博物馆大门。从车窗望去,一座乳白色的支柱斜托着一架通体洁白、正在紧急上升的单座轻型歼击机的大型石雕矗立在门前左侧;中国航空博物馆几个大字镶嵌在大门右侧墙面特别醒目。
秋天的北京天空湛蓝,山上的植被茂密而翠绿,如果不是驻足这里,谁会想到它的下面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呢。
沿着馆内道路向前行走不远,一排排飞机便出现在眼前。在浏览各种不同的飞机之时,不经意就来到一个山洞跟前。这里就是航空博物馆两座规模宏伟的展厅之一的“洞库展厅”。洞库展厅是利用七十年代开凿的储机库改造的,宏伟开阔,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要陈列着我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珍贵飞机。初教-5,结束了中国不能造飞机的历史:歼-12,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的新式歼击机;运-5,曾将总理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等等。在众多的展品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只有十几个小时训练经历的志愿军空军,凭借他们高度的政治责任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败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空军的数据。虽然我没有把它记录下来,但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志愿军空军战胜了。
当我驱车离开航空博物馆时,前来参观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身穿迷彩成班成排的军训大学生;更多的是和大人一起前来的青少年。
一个月后的十月三日,带着孙子去了航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