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脸面何其尊贵
自上世纪80年以来教育界最盛行的词汇当属“改革”一词了,要说这些年改革的成就也只是盖了些漂亮的楼房,多了些与时俱进的令人耳晕目眩的变着法儿捉弄人的空理论罢了。若从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少地方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不止是倒退,而简直就是糟糕透顶!学校成了学优生的炼狱,学困生的监狱。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漫长的唯分是论的求学生涯,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精神生活之单调、心理负担之沉重,他们负重而行距离终点之遥远堪比20世纪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真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
然而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就在唯分是论的教育评价体系,其实我们众多家长并不刻意要求孩子的分数,他们更多的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健康发展,能够学有所长,能够快乐成长!培养未来亿万高素质的国民是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国民的整体素质高了,各方面的人才自然就多了。为什么我们的局长、校长们还是要以分定教呢?似乎分数是目前最直观最容易判定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最能彰显自己业绩的核心指标,似乎分数就是领导的脸面。于是我们每位教师都不得不为分数而操劳忙碌起来:以考定教需记牢,课堂训练做实了,课下作业布置好,课外补差添小灶,周末过关人人到,表扬激励哄孩子,只为期末分数高!三更未眠五更起,春夏秋冬终焦虑。考好了阳光灿烂笑容满面,考砸了阴雨连绵灰土灰脸。苦了教师无所谓,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是春蚕,无死奉献天经地义!可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呢?整天背诗文,记单词,做练习,忙考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错是积累了不少理论知识,那么看看他们付出的代价吧:驼了背,瞎了眼,伤了心!一个个病恹恹的哪有什么阳刚之气?况且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学来的那些理论、知识,一旦面对现实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而在我看来不少地方大力倡导的寄宿制封闭式学校对学生的毒害最深。不记得哪位专家说过一个学生的发展百分之八十取决于父母取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对此我深信不疑。寄宿制学校留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太少了,教学内容仅限于考试科目,课外活动也少的可怜,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些背单词,背作文的比赛而已。进入21世纪,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的专业体育、音乐、美术老师便集体消失了,运动会、音乐会、美术展更不消说了。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改革发展的成果啊。
领导的业绩该怎样评价?难道就只有上学率一条吗?教师的工作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而老师、主任、校长……等一切教育工作的从业人员都是孩子成长的促进者、服务者。故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评价教师主要看学生的评价,评价学校关键在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必须是没有外部干涉的真实的评价。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民主。笔者以为教育首先应满足孩子作为一个人健康成长应该具备的与时代相适应的生存环境,而现在我们不少学校不少领导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好多领导为官动机根本就不在做事,而是为了继续升官谋财!“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唯分是论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全打破的今天,他们必然选择分数第一的工作策略,于是乎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甚至违法的提分手段就无所不用其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最大程度的延伸,师生的周末节假日可以随意剥夺,有提高学生成绩的捷径那更是求之不得大力推广……只要成绩上去了,我就不会挨批了,我就可以晋升了!
当然三十年来我们的教育理论也是空前繁荣,教育评价体系也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上级的各种突击检查频频来袭。于是教育界又滋生出另一种恶习,就是铺张浪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原本就异常艰辛劳累的教师、学子又平添了许多毫无意义的应上苦差,抄笔记、抄课件案例、写读书心得、写日志、写育人心得,上级听课必须是洋思、杜郎口新模式,上级提问如何应答……等等。教师作假也罢,成人了可以理解;教孩子作假,那可是贻害终生,后患无穷!这一切又是为啥?还不是为了领导的脸面吗?
教育界如此,其他行业又何尝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