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萨满文化遗迹――跳神(1)

萨满文化遗迹――跳神(1)

2013-10-12 20:37 作者:玉树仙人 阅读量:25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东北是满族发祥地,满族在东北留下很多文化遗迹,其中跳神便是满族文化活动之一。跳神原是萨满在向祖先或诸神祭祀,祈求丰收,驱邪治病的活动。后来,逐渐传到汉族民众中,又逐渐演变成神鬼附体,专为病人治病赚钱的迷信活动。但那继承下来的跳神过程、曲调、动作、配乐、以及唱词仍不失萨满文化的原味,看了仍有欣赏萨满文化的乐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既没有电视收音机,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广大农村人生活极其枯燥,冬天的长夜里,有人到邻居家串串门,大多在自己家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守着火盆,说闲话,炒苞米花,烧豆包或土豆。听说哪家有跳神的,便蜂拥而去看热闹。

我小时候就没少看跳神,因为西屋大伯就是附近三里五屯都知道的好二神,院里东下屋住的唐连喜便是出色的大神。

跳神是有套路的,谁家有病人得去请先生,先生再推荐二神。多半是冬春农闲季节的晚上。在堂屋面向北,一只大方凳,对面的柜盖上摆上供品、香炉、酒壶,香炉下压上钱。点着香,大神坐凳上,二神或依或靠,拿着串着铜钱的手鼓,在大神边伺候。

大神若是女的,须披散开头发。大神手里拿着燃着的香,二神开始请神。大伯虽不识几个字,但平时愿看线装唱本,嗓子唱出来还是很好听。

二神唱道: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上了锁栓,大路断了行车辆,小路断了少人烟,喜鹊老聒奔大树,家雀蒲鸽奔了房檐,十家上了九家锁,只有一家门未关,扬鞭打鼓请神仙啊哎呀。随即用鼓做了一个间奏。大神头摇晃着,腿哆嗦着。

二神手里拿着鼓和鞭继续唱:脚踩着地来头顶着天,身穿衲袍手拎着鞭,老君炉前走一番,金翅能跑十万里,银翅能跑万万千,帮兵我左手拿着文王鼓,右手拿着二郎鞭,扬鞭打马请神仙哎哎嗨呀。鼓间奏,大神哆嗦的剧烈了。

二神继续唱:帮兵我迎接仙家呀,头门挂彩,二门挂红,三门挂上红灯笼啊,不知老仙路多远,我七里接,八里迎,九里接到迎仙亭,迎仙亭里歇歇帮兵吧。手鼓响起。

这事大神手中燃香一扔,大声哈欠一声,意思神仙来到,仙已附体。

二神接着唱,老仙来了,不要吵不要闹,不要喊不要叫,老仙来了我知道,我站着腿脚也不地道。

大神身体剧烈地摇晃,唱道,叫声帮兵哎,鼓靠着鼓啊,锣靠着锣,新娶的媳妇靠公婆啊,月亮紧靠?椤树啊,牛郎织女靠天河啊哎哎嗨呀。这般客气不用说,你我同走一个辙呀哎。鼓响间奏。

二神唱,我拦住马头问国号,拽住丝局问家园啊,你或是姓胡(狐仙)啊,或是姓黄(黄皮子),或是冤魂(鬼仙)屈死亡啊哎。

大神:大雁南飞向北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不留名不知张三和李四,雁不留声不知春夏和秋冬啊哎哎呀。鼓响。我家住在往东往东大往东,大松树下有门庭,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下练道行啊哎哎呀,我本姓胡就叫胡天龙啊哎哎呀。这时看众窃窃私语,东边七八里的八垄村确有一颗百年大松树,听说常有狐狸出没,大家神秘感油然而生,便看得更加认真。

接着,二神用白话的形式向大神叙述有病人情况,成年妇女称珠罗,未婚女子称花荣,成年男子称罗汉,未婚男子称童生。大神浑身哆嗦着问病人的岁数生日时辰,报上来后,大神便用右手掐算,稍后便说出病人在什么地方冲着什么鬼、什么仙,谁谁堵了黄皮子洞,谁谁牵狗撵了胡仙。并说道得这么治,无非是烧纸,扎替身等迷信活动,不赘述。也看见过大神当场为病人取药,手往空中一杨,取来丸药,满屋药味,看众有的啧啧称奇,我是没信,感到他只是耍个杂技罢了。

病看完了,二神开始送神,唱到,我一步担两,两步担三,三三见九九连环,我送老仙回营盘啊哎哎呀。这时大神只是浑身哆嗦晃头,不言语。二神继续唱,老仙来时如闪电啊,老仙走时快如风,扬鞭打马转回程吧哎,轻轻松松往回走啊,千万把第子(指大神肉身)来放松啊哎,根呷呕吐一旁扔啊。

这时只见大神一伸懒腰,打了一个哈欠,神走了,还原成本人,东家连忙伺候洗脸喝水,饭菜已预备好了,四菜一汤,酒壶端上

病人倘要好了或病情减轻,过三天要给老仙送礼,称“回香”。

众人散去,已是夜里十点多了,在漆黑寂静的夜里往家走,孩子们紧紧拉着大人手,不时环顾前后左右,有些发?。

在现代社会,文化活动如此广泛发达,存在某些角落的巫医跳神还有谁会去看呢,要想看,看看翟波唱的二人转《神调》就可以了,甚至比那精彩得多。

[上次修改时间:2013年6月4日(星期二)晚上9:27]

相关文章关键词

《萨满文化遗迹――跳神(1)》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