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匾额
不经意间,自己喜欢上了匾额。
这里所说的匾额就是指镶嵌、粘贴在门头上作装饰之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一般在大门上方。行走在豫西北小城的背街小巷、乡村里弄,随处可见到这种匾额,犹如走进了书法的殿堂。也许,缘于这座千年古县所历经无数岁月文化沉淀吧,欣赏这一块块内容不一的匾额,有种神情怡然,美不胜收的感觉。
为了探寻这些门头上的匾额,连日来,我带着相机,粗略走访了城郊的三里屯、杨厂、江旁庄、小韩村、西关及小梁庄。所到之处,无不被一块块各式各样的匾额所吸引,也激起了难以言表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去近距离去欣赏它,发现了往日不曾见到的文字,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在走访中,我发现匾额的文字很少,也无复杂的结构款式,主要是讲求适情应境,文辞精粹。况且它们基本上是瓷片制作的,其内容大都是表达了福瑞喜庆、吉祥安康、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憧憬和意愿。据不完全统计,四个字的匾额常见的有:“清雅贤居”、“天道酬勤”、“天赐百福”、“吉星高照”、“祥和家园”、“幸福之家”、“福泽怡园”、“鹏程万里”、“勤俭持家”、“忠厚传家”、“钟灵毓秀”、“吉祥如意”、“紫阁生辉”、“源远流长”、“福寿盈门”、“福寿康宁”、“锦绣前程”、“安居乐业”、“物华天宝”等等,这一类能占90%左右。有五个字的,多为:“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鸿福吉祥居”。其中,“家和万事兴”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一句话,居家过日子夫妻要同心、兄弟要相挺、晚辈要孝顺长辈。古人常说,家不和,受别人欺负;国家不和,一定受邻国的侮辱,可见得“和”非常重要。正因如此,在繁多的匾额中,数“家和万事兴”所占比例最大,版本也最多,看来很多人都倾向于家庭和睦。三个字的则比较少,目前,我所见到的仅仅有三个:“春辉居”、“康乐居”、“福泽园”。在县城西关,见到许多回民住户的门头上书写的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文字,由于不懂,也不知道它们的含义。走访中,还发现有“神爱世人”、“以马内利”内容的匾额,可能是信仰基督教的家户。说真的,刚开始我对“以马内利”这四个字有点奇怪,不知道什么意思,以为是个商标名称呢。后来才知道,它源自《圣经》。基督教认为耶稣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以马内利”,以马内利是音译字,是从希伯来语原文Immanuel这个字翻过来的,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
有的门头上不是匾额,而是图案,姑且叫做画匾,瓷片烧制而成,或镶嵌、或粘贴。一般有:“迎客松”、“一帆风顺”、“万里长城”、“松鹤图”、“江山秀丽”、“喜上梅梢”、“福水长流”、“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内容。或赞美祖国壮丽景色、或喻示良好祝愿。我觉得,最常见的便是“迎客松”了。它不但被高高地粘贴在门额上,也用来装饰照壁,以示欢迎客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了。如今,这类题材图案不多见了。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有很多城中村的庭院都面临被拆迁,这些匾额也会随之消失,想想看,真有点不舍了。
总的来看,匾额一般以长方形为常见,也有扇形,尺寸规格视门面大小而定,醒目端庄。文字字体有行书、隶书、楷书、草书,有从左往右书写,也有从右往左书写的。除此之外,别的字体很少有了。这里面,行、草书居多。就字体颜色来讲,有:暗红、大红、金色、金黄、黄色、绿色等。样式除了瓷片外,还有石刻、木刻及水泥制匾额等,瓷片较为常见,其次是石刻的,水泥镌刻的多半有些年头了。我见到的水泥做的字,很多都是原色的,没有装饰,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一眼看清他本来的面目。远没有这几年时兴的黑底金(红)字瓷片靓丽、豪华和大气。说真的,用水泥直接在门头上做字的现在越来越少了,因为,人们的审美也是“与时俱进”了,“不好看”是它们被淘汰的原因吧。好像是在江旁庄,我就发现一家用霓虹灯做的“清贤雅居”四个字,很现代,很时尚。
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不屑一顾了。在我看来,这些匾额不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不仅有着很高的书法造诣,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好多的匾额文字都有典故的,像“紫气东来”。关于“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有的是匾额内容反映自然景观的,像“春和景明”、“惠风和畅”等;有的是述志兴怀的,比如“自强不息”、“天道酬勤”、“宁静致远”、“壮志凌云”等;有的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有“耕读传家”、“忠厚传家”、“和睦乡里”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梁庄村一家的匾额,书写的是:“人民功臣”,其右边刻有:“贾春明同志在兰州战役中英勇战斗荣立二等功”,落款是:“修武县人民政府一区后雁门村干群赠一九五二年”。据了解,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为解放全西北而与敌进行的一次决战,也是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该户主人能参加此次战役也是很了不起的,足以引以为荣。悬挂此匾额,我觉得,既是一种荣耀,也是颂扬先辈功绩和铭记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还有在运河桥路西头路北一家,悬挂有“硕德颐寿”,是为主人寿诞志庆制作的,真可谓孝心可嘉。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呵,匾额,沉淀的中国文化,浓缩的书法精华,一道别样的风景,不仅装饰着自己的门面,也彰显了深厚历史文化,但愿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能长久地保存下来,源远流长。
----我棹不停,彼岸可达!
2013.6.5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