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微忽略的几桩?事
二十岁那年,刚步入社会,像蹒跚学步的孩子,处处小心,还是出现了些微忽略的几桩?事,至今难以忘怀。
高中毕业后,回村参加劳动,哪样农活都觉新鲜,想试试,队长派我跟车,前面有赶车的,跟车任务是帮助装好要拉的东西,与车把式套近乎,教我学赶车,赶车是驾驭牲畜的活计,比之跟车,具有挑战性。车把式高兴,我们岁数大了,以后赶车的活计是年轻人的事了,递我缰绳,交我皮鞭,车上东西卸空,车把式调转方向,让我把车赶到大路,然后去地里,拉庄稼秸秆。打谷场通向大路有挺陡坡道,车把式告诉,赶到坡中间位置,甩一鞭子,让马跑起来,乘着速度上坡,千万不要半截倒回来,那样危险。这点小技巧,能领悟,小菜一碟。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信誓旦旦,勇往直前,车子到了坡道一半地方,一个陡峭的坎上,忘记甩鞭子了,马还是按照原来速度行进,但坡度增加,车马被车子后坠力往回拽,眼看车子往沟里退,此时,一个响鞭抽响,马四蹄腾飞,然而,此时,后坠力形成惯性,用力已难以挽回,眼看车子往回退,我靠着车辕,不知所措,一退不可收拾,车马退到沟里,好在沟里只有些淤泥,弄得浑身是泥,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车把式脸都没了血色。万幸,万幸,伤了人是车把式责任。车子推上来,车把式说:你别学了,太悬了。
那年九月,抽调我到一个村里协助做中心工作,村支书非常高兴的在大队部门口等我们,村支书远远地笑着,伸出右手要与我握,我刚从学校毕业,第一次享受握手礼遇,一时不知所措,村支书右手伸出的一霎那,我以为,握手也应该是与他相对的左边,实际上,握手是相交的,自己只有伸出右手,才能与对方右手相握。情急中,我的一个错念,伸出了左手,握住的是村支书右手的手背,那一刻,知道错了,忙换右手,刚做了伸右手的初始动作,可此时不容等待,书记手瞬间自握空拳,他表情淡淡的不高兴,忙松开手,把手伸向身旁同事的右手,正确的握手与我擦肩而过,流向身旁的人。一瞬间,我脸红得像块红布,浑身血都涌上来,后背湿了。胆怯得躲在同事身后,偷了东西一样难堪。书记安慰我,小同志,刚参加工作,有些事不熟悉,慢慢就懂了,不管怎么说,我总是低着头,沉思,反省,这么点小事,竟会这样,好几天,打不起精神。
同去的有比我岁数大的,与他们相处时,曾发生了一件说不清又不可原谅的事。我们几个人住在生产队房子里,那天,其他同志不在,只有我和一个比我年龄大的老李同住一屋。正置盛夏,天忽然阴下来,看什么东西都模糊,午睡后,我突然醒了,看看表,不早了,忙锁上门,到队里工作去了,回来时,同事朝我吹胡子瞪眼,气势汹汹,怎么回事,惹他了?原来,他被锁在屋里一下午,是我锁门时候没有看见他,他说:有什么事我做得不对,直说,可不要开这样玩笑,下午,他想跳窗户走出,但窗户实在太高,外面没有窗台可登,旁边又没有人,没能出去。那时,没有电话和手机那样的通讯设备。定好会议也被耽误,一下午,他闷闷抽了一盒烟,什么滋味?我说实在对不起,反复解释一时起得很猛,朦胧状态,再加上屋里光线不好,同事睡炕头,我睡炕尾,眼光回望只顾炕尾,往左多做哪怕是半米远的扫描,就不会铸就此种情景。不管怎么解释,同事仍是不理解,直至活动结束,此结未解。
几十年过去了,几桩?事时常在脑海萦回。一个响鞭,没有打在坎山,前进就变成了后退;一伸手,没有辨清方向,热情的握手与我擦肩而过;一回眸,未囊括我的同事,铸成解不开的结,些微的疏忽,成了终身遗憾的悔。有时,成功与失败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旅途中,多一分就是成功,少一分就是失败,界限就在一隙之间,把握命运之神,在于细节的不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