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一个女人一重天

一个女人一重天

2013-10-19 23:29 作者:如意宝贝 阅读量:19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05年,同学去找她的好友,顺道把我也带了去,进了这家人的院子,第一感觉以为是一个荒芜了很久的院落,好像是最近主人才搬进来,所以还没来得及收拾停当的样子,整个小院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满院子泥泞的很(刚下过雨),为了方便走路,主人随便的在院子里扔了几块砖头,用来方便走路,砖头的间隙或大或小,有的一小步就迈过去了,有的得费好大劲儿才能踩到,小院子里只有四条小路可以通行,去厕所有一条,去厨房有一条,去东屋有一条,去正房有一条,其余大片的空地均是杂草丛生,高矮丛生的草丛里不是散落着废纸张就是方便袋子,还有小孩子喝完扔的奶盒子、破布条子、腐朽的木头棍子、扫帚头子,破砖头、破瓦块、甚至还有孩子早已不穿了的烂鞋子,等等等等,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破落脏乱、穷困潦倒的人家。

再抬头看去,几间房子的屋门也都是不堪入目,其中厨房还没有门,有门的也均是油漆脱落的几乎看不出它本来的颜色,东屋的两扇木门,底部贴近地面的木头都已散落下来,风一吹那块木头条也跟着来回,摩擦在地面上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整个院落的凄凉和孤独。院里还有几棵香椿,都长成了参天大树,高的地方即便长出了诱人的香椿芽也是够不着的,太高了,可以看出没有人每年来打理这几棵香椿树,否则它是不会长到这么高的程度的,正房的东侧,还有一棵石榴树,枝子蔓延,也是长得没规没距,如果进正房的门,势必会被石榴的枝子打到脸上,人进屋总是要用手遮挡一下的,东屋和正房都还安装有风门,农村盖房通常在门上装有里外两套门,其中外侧的就是风门,风门上有纱网,夏天关着门,风能进来,蚊子苍蝇什么的却进不去,可是如今看去,老人家的这两套风门也失去了它的意义,纱网都已破烂不堪,别说是苍蝇蚊子,就是麻雀蝙蝠都能飞进去。

后来进了屋子,见到了一位老人,一位有着四个孩子的老妇人。

老人的穿着和这破落的院子挺般配,上下里外,凡是裸露在外面能让人看见的衣服都是旧的,脏的,样式都是过去式的,好多人都不穿了的,领口、袖口上发着黑发着亮,头发显然是早上起来就没梳理过的样子,很凌乱,也透露着一股脏气,脸上倒是有些光泽,足以让人看出老人还是挺健康的。屋子里的一切更是不能言表,几组布满污渍、油渍、脏乎乎的角橱、柜子在东侧一边放着,上面陈列着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新鲜的,都是很陈旧的样子,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是脏的不得了,一眼看去到处都不敢沾手,似乎身子倚靠在哪里,手碰到屋里任何一样东西都能把人蹭脏了的感觉,屋里的地面上到处凌乱着小孩子的玩具,那些玩具也无一幸免,都乌突突的,小鸟的翅膀有的断了一根,小车的轮子或者少了三个......,墙角里,桌子底下到处扔的是这些破烂玩意儿,还有吃饭散落的饭渣,或者菜叶什么的,这个家,从外面到里面,目前我还没看到一样现代化的器具,或者像样的家用电器什么的,完全与潮流隔绝的样子,这个家好像又穿越回到了解放前,解放前是穷!但因为穷就非得脏吗?毕竟这里是有人居住的啊。

写到这里,我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有些不解(也夹杂着部分酸楚):这院子、这屋子、加上住在这里的这老太太,那时候已经是20世纪,当普遍家庭都已经呈现出小康水平的时候,这个家,这个院,这位老人,依然在一个布局和陈设很落后的环境里,就连外面院里绳子上晾的衣服都没有一样是鲜亮的,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这位老人显然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但她的孩子们呢?他们怎么能,为什么——能容忍这样一个环境让老人去居住?是什么让这里的家人无视这脏和乱?能忍受这脏和乱?也或许他们都是一个标准和观念,认为这个样子还不算另类!已经习惯了母亲从小就给他们铺就的这样的一个环境。很可怕,这样的观念!如果代代延续下去这种思想岂不是葬送小辈儿的前程!穷!不怕!可以慢慢去拼搏,别人活的如何可以不去比,但不能不往好上去奔,俗语说有孩子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但这家人活的让人看不到未来,这个院子死气沉沉,没有一丝丝生机,所以也看不见一点点希望,似乎他们很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似乎这样很正常,似乎他们只活在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外人看不到的世界里。

后来知道,老人有四个儿女,一对女儿,一对儿子,上面的三个都已婚嫁,只有小儿子还没有着落,又后来我还知道了,那天我那位朋友其实不是什么找好友,而是相亲去了,去那样一家相亲去了,我很不解:朋友有着书香门第的家庭,她本人也很范儿,一家子人看起来都很潮,她家一尘不染的小院子显然与这家人家极其的不搭调,尽管诧异,但我这个人不喜好多事,也就没问。

眨眼三年过去了,原本都还联系的好多同学友人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家庭,随着东西南北的迁居,我们各自失去了联络,有一次,我幸遇朋友在回乡的车上,才知道她已经结婚了,而她的婆婆竟然就是那次我陪她去那家见到的那位老人。

朋友是如何嫁给这位老人的小儿子的,我距今不是特别理解,但想到命运,似乎又有些能理解,这位仁兄后来我见过了,貌似很憨实的样子,长得还过得去,只是说话拘谨,举止也不流畅,好像见人见得少似的,里外都透着一股不自信和怯场的样子,朋友介绍完了我便礼节性的和他搭讪了几句,他的脸居然都红了。

再一次去到那个家里,是朋友邀请的,她说自从她结婚后我还从来没去过她们家,于是,我又去了一趟那里,又一次见到了老人,截然不同的是:还是那个家、还是那个院、还是那些陈设,还是那几棵树,给人的感觉却是焕然一新,院子的地面上都已经铺好了,无数的条石有规有矩的依次排列在院子里,凭添了几分田园风情,没有铺条石的地面也干干净净,院子的每个角落里看不见任何废品垃圾,不碍事的地方整理出了四四方方的一小块地,看样子是等着合适的时候要种点什么的,凡是人必经的地方,都铺有条石,院子里洁净利落,农具倚墙靠边,都有各自码放的地方,风门子上的纱网都已经换过了,终于起到了遮挡蚊虫的作用,门上几乎要掉下来的木头框,也都已经各就各位,钉的结结实实,几道门显然都用红漆刷过了,也立显新气,我从这次看到的情景里感受到了一股家的味道,似乎这才是个家,温暖的,有着人气的家,虽然屋里的角橱柜子仍然是三年前我看到的那几组,没有被油漆过,但却刷的干干净净,擦得一尘不染,屋里地面上没有乱七八糟的垃圾,各样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地方,不再是不堪入目,唯一最大的变化就是电视换成了大彩电,再瞥了一眼里屋,还看见了几样像样的家用电器,而朋友住的屋子里,也收拾的温暖温馨。这个家没有太多的收入,因为这里添置的东西依然有限,只是,只是干净了许多,整洁了许多,规矩了许多,我从现在这个家里看见了温馨和希望,这个家在新主人的到来后,焕发了它理应绽放的光彩,而居住在这里的人用她的辛勤,用她对家的爱,让所有人抹除了他人对自己的怜悯和叹息,这里有了未来,有了人气。

朋友用自己的努力和辛勤换回了这个家已经久违了的尊严。

那位老人的出场也比上次有了更加灿烂的笑容,脸上的光泽依然存在,似乎身体又发福了许多,她胖了,只是还是把自己弄得很乱套,邋里邋遢。老人很有福气,也很幸运,把小儿子准备婚娶,长期居住的家收拾成那样仍然没有阻碍一个优秀女人的到来。

同样的一个家,同样是在坚守,一个让家逐渐变成了垃圾场,一个让家成为了温暖洁净而又舒适的窝,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家的味道。我想这两个女人的男人所感受的也一定会是大不同的,一个曾经也是在外马不停蹄的为这个家奔波耕作,但年复一年,或许他到终老都没能在这个家里感受到过舒适和希望,无论挣回多少血汗钱,仍是几十年如一日,树还是那颗树,院子还是那个院子,看不到任何新气象,只是垃圾却一年比一年多,物件一天比一天烂,还好,孩子倒是一天比一天大了。

想起一句话,一个女人一重天,我相信这个家的男主人,现在的这位,每逢回到家里他所感受到的,他头顶上的那片天一定是蓝的透彻,也定会是祥云朵朵。

持家必然要辛勤,如果把家或者把家里的一切当成一次性的东西对待,不修不补,不打理,显然就如老人,日子也过不起来,家也越发陈旧不堪,活在这里的人也就更加的没有底气,女人若没什么大的本事和志向,不须多虑,守好家,持好家,辛勤一些就做到了,把给男人的这半边天收拾透亮也就什么都有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一个女人一重天》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