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回望:那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奇观
乌江边上的武隆县,是昔日国家级贫困县,崇山峻岭,地瘠民贫,交通不便。重庆直辖后,这些年那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面貌日新,早已今非昔比。渝怀铁路的建成,高速公路的开通,极大地拉近了它和重庆主城区的距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当地大力发掘旅游资源,让多年沉睡于荒山野岭“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芙蓉洞、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仙女山等景区与游人见面,尤其是天生三桥等喀斯特奇观,2007年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后,武隆在国内以至世界声名鹊起,引来游人如织,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占了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
六月初,我们应好友之邀,相约六人,由重庆乘火车抵达武隆,随即转乘旅游中巴,驱车数十里,向仙女山镇进发。
仙女山镇,海拔千余米,夏季凉爽宜人,且离仙女山及天生三桥等景区不远,地理位置优越。近几年,那儿逐渐成了旅游及避暑的中心。昔日的荒山秃岭上开发建设了许许多多的别墅区,多已销售一罄,新的别墅群又在火热建设中,方兴未艾。
从县城到仙女山镇的公路,路面宽敞,沿途满目青翠,有不少农家乐和避暑山庄、酒家饭店。
抵达镇上后,我们客居在好友夫妇的别墅里,那个小区名曰“仙山流云”,景色优美,设施完备。游人欲去各景点参观,都得去镇上的“旅客中心”购票乘车前往。
天生三桥 ,世界地质奇观
天生三桥,距仙女山镇十来公里,这天早晨,天气晴朗,一碧如洗,我们乘车去景区,沿途森林茂密,景色宜人。
天生三桥就是三座天然的大石桥,系典型的世界喀斯特溶岩奇观。到了景区入口,需乘观光电梯下行到巨坑里。观光电梯高80米,出了电梯,还得沿石阶和栈道往下走,粗略估计,到坑底恐有三百多米深。
天生三桥,分别名曰“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取名“×龙桥”,表明三桥的宏伟及人们对龙的崇拜和敬畏。这三座石桥平均高300米以上,桥面跨度500余米,桥面宽从124米至193米不等,真是“桥是一座山,山是一座桥”。其中,青龙桥尤以高大雄伟著称,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除了天生桥群,景区里还有世界第二大天坑群,且桥坑相连,相映生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我们从桥下仰望,桥拱高旷,悬崖百丈,壁立千仞,洞顶及侧壁还有溶孔流痕及崩塌断面,显示了千万年来,在水流的溶蚀下,天生桥漫长的形成演化过程。悬崖洞壁上尚有水流渗出,形成悬泉,飞珠溅玉,像雨像烟又像雾,分外迷人。
景区除了三桥,还有舍身崖、绿茵潭、仙女洞等自然美景,别有天地,引人入胜。
我不禁想,江南的苏州园林,如拙政园、沧浪亭等,历史悠久,美丽精巧,不失为精美的人造景观、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显得纤巧,有如“小家碧玉”。相形之下,天生三桥景致,那么雄浑大气,雄奇幽绝,气势宏伟,无以伦比,“天然去雕饰”,是一种自然的美,令人震撼。它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是大自然给武隆的恩赐,天下无双,真不愧是世界自然遗产。也许,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诚然是一种自然之美;而假山庭苑,小桥流水也不失为一种人文之美,各有所长,不可类比,人各有所爱罢了。听说,三桥景区形成的地质年代,远在50万年至3亿年之间,那漫长的演进历史令人咋舌。试想,那时候连北京猿人等人类的老祖宗,都还远没出现呢!
景区天坑里,悬崖下有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天福官驿,据说那儿曾是唐朝的一处驿站,前些年在其遗址复原修建的。2006年,中国导演一哥张艺谋拍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曾在此拍摄外景。也就是说,它是为拍电影而建的。
曾是唐朝古驿站之说法,实在牵强附会,令人生疑。在这远离通衢,交通闭塞的崇山峻岭中,唐朝时更不知何等荒凉。且上下天坑,极为艰难,怎会在坑里开设驿站?无凭无据,令人匪夷所思。多有为拍电影,造景观,忽悠观众之嫌!
龙水峡地缝,绝美的自然画卷
龙水峡地缝,系四A景区,喀斯特岩溶的浓缩精华版,国家地质公园。据说,它距天生三桥景区仅三、四公里,由仙女山镇前往,亦不过二十来分钟车程。
六月五日清晨,我们正打算出门去龙水峡,孰知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时大时小,时落时停。到了午后,雨住天晴,正是“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我们喜出望外,赶紧动身。
龙水峡地缝,好似地球震开的一道长长的裂缝。地缝峡谷长近6公里,如今对游客开放的旅程约4公里,其谷深200米至500米不等。它是大约几千万年前,经地球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在往后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又经地下水日夜冲刷,切割溶蚀,逐成今日模样。
我们乘坐观光电梯下行近百米,走出电梯,仍在峭壁半山腰,又继续步行往下穿越一条长长的隧道,再沿着数百级的石阶,拾级而下,好不容易才抵达地缝底部。
地缝峡谷中,地貌景致多变,两侧悬崖千仞,怪石峥嵘,藤蔓缠绕,飞瀑流泉,脚下深涧湍急,乱石嶙峋。
地缝集山、水、瀑、峡、洞、壁为一体,多姿多彩,组成了一幅长长的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我们边走边看,又忙着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地缝狭窄,宽不过2-5米,最窄处仅可通一人,仰望天空,只能见一线天光,阳光从狭窄的石缝中倾泻下来。仅有的一宽敞处,有如厅堂,穹顶高过百米,其下石台,能容近百人。
地缝峡谷中,修建有数公里长的栈道,工程极为浩大。栈道依地或处绿潭深涧之上,或筑于峭壁悬崖之下,极为险峻壮观。
地缝中有蛟龙寒窟、九滩十八涧、银河飞瀑等标志性景观。“银河飞瀑”水量丰沛,飞流直下,飞珠溅玉,蔚为壮观,游客多要在此留影。
游龙水峡地缝,当地广告称是“地心之旅”,不无夸张。但进入数百米深的地缝,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原始大气的美,感知千万年来,喀斯特地貌的神奇变化,那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令人大开眼界,真不虚此行。
201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