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曾经的拥有
随时间推移,条件变化,曾经拥有的某些方面,很可能会有丢失危险,不时找找丢失的东西,人生会渐入佳境。
比如:自己曾经熟练做饭,婚后,做饭技艺逊于妻子,做饭日渐荒废,慢慢把应怎做的细节也淡忘了。当初,学做饭经历刻苦铭心。小时,吃奶奶做得现成饭,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年,曾参加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吃派饭,一日三餐,日交1.2市斤粮票,0.45元钱,到饭点,有位老者领入户用餐,到户,饭菜摆好,用不着我们操心做饭。忽然,1976年那场大地震,村民受灾,学大寨工作队成抗震救灾工作队,改派饭为轮流自做,商量轮流做饭时,自己出一身冷汗,心里没底,压根没做过饭,忽然,一组7人要吃自己做的饭,学也得过程,太突然了,做不好,岂不出丑?没办法,战战兢兢也得干。记得第一次蒸窝头,一下子倒凉水,怎么往一起攥,和着的面也不成型,是邻居指点,和蒸窝头面要用开水烫面,才使自己逐渐掌握技艺。经过实践,又出过几身冷汗,再谈到做饭,不是精通,起码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了,没有了当初根本不会时的胆颤心惊。会做饭得来不易,称之人生一宝不为过。但这些年,自己脑海里,有别人做,或自己工作忙,或家庭分工使然,或懒惰,做饭好像对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了,谁也离不开的成了被自己忽视淡忘的了,没有了当初重要感觉。前几天,妻子去了亲戚家,她说,我走了你能行么?怎么不能,小瞧人,我会做饭。没问题的。我说。她真的走了。
自己做饭了。放多少米?加多少水?真的不知所措了。看着米袋,呆呆的痴状,蒸米饭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是妻子不在家的时候偶尔为之,更深的记忆在三十多年的唐山大地震后,工作组里的轮流做。头脑好像马上竖起无线搜索装置,寻找十年、几十年前关于做饭的记忆,我一边舀米,一边加水,把眼下自己的动作和十多年乃至几十年前做饭的动作对比,考验我还有多少能对得上号。能全部找会吗?米加多少,想起来了,水加多少,也想起来了,但这多少米里加多少水才能做到饭的不软不硬,味道幽香。我思考良久,锅里的水,加了又倒,倒了又加,折腾得咕噜噜乱想。终于,想起来了,那时做饭,水加到用嘴朝锅里的水面,吹一口气,能见到米粒的容颜的程度为最佳。按照找回的几十年前的做法动作了,效果还不错。
这次做饭经历,找回了做饭的部分技艺,找回了自己曾经拥有、极为宝贵又近乎失去的东西,是绝好的自我完善。多亏这次经历,若再过几年,还不知能否找回。有了些年岁的人,曾经的旅途有不少财富,曾经的自己,曾经具备的良好品性也像技艺一样,随着时间、条件变化是会流失的,经常找找自己,就是不断自我完善。有人把完善自我寄托在对新事物接纳上,这是一方面,诸不知,找回许多曾经优良的东西,在完善自我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