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阎连科的世外桃源

阎连科的世外桃源

2013-10-17 01:35 作者:古心静典 阅读量:34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阎连科的《我与父辈》写得深沉诚挚,喜欢。这次又读他的《北京,最后的纪念》又让我刮目相看,我以前不太爱读他的小说,即使让他盛名的《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也许通过阅读他的散文以“知人论世”的方式走近他的心灵世界更能了解他写作的丰沛情感。

如果说阿来的《成都物候记》是观察植物,而到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却阎连科是和植物一起呼吸。

农村出身的他对农具是有深情的,尽管他已经“不是农民好多年”,但他依然试图在711号园重建他的乡村生活系统。传统的乡村农具越来越鲜见了,他写了一把铁锨的命运,一张锄的新生命,都让我心有戚戚。我在这样的文字里很快就把我的童年时光拉了回来,锄头刨窝给麦子点化肥,挥镰割麦……我也曾得到爷爷的肯定,他说我是个能弯下腰的人。

耕作与蔬菜里,许是岁月之故,他渐渐找回了那份诗意。我家也是有过菜园的,芹菜、花菜、白菜、茄子、辣椒、芫荽……翻土,晒干,碾碎,平整,撒种,浇水……一幕幕,又如在眼前。尤其是种芹菜,要灌很多水,不是那种洒水,而是在畦头,一桶桶冲下去让水自己往前流。一桶又一桶,从放学可以一直浇到天黑。我曾经笑着给母亲说,我的肩头现在总是疼肯定是那时候担水浇菜累的。母亲看看我就笑了,你说那时候哪家的孩子不是一放学就下地干活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啊!

从花木到林木,从昆虫到禽兽,这是他的真实梦境。一个蓝天、白云、河流、鸟雀和茂盛的植物、繁多的昆虫,再无他人的世界。一个安然的写作与阅读之境,一个喂养猫狗的怡乐,看蝴蝶在花草树木自在安飞的世界。一个种菜,采蘑菇,泛舟湖上的诗意栖居,……

这是陶潜般的“悠然”之境,是梭罗般的“简朴生活”的本心回归,不仅仅是王维孟浩然般的山水田园的写意。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佩索阿做到了,卡夫卡做到了,梭罗做到了,狄金森做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做到了,“山南水北”的韩少功也算做到了吗?倾尽家资的阎连科做到了么?

只是711号园死于强拆,我们可以想象阎连科的愤懑甚至绝望的情绪。“诗意的栖居”在今日之中国,可以么?

幸好他留下了《庭院照相册》,葫芦、西瓜、樱花与茄子、木槿、指甲花、竹、吊兰与鸦鸟,我耐心地读着这些名字,是希望它们也沉淀在我的情怀里。因为大哥二哥都另有住宅,老家父母住着的那一套宅子父母说是给我的,这让我很是心安。也许有一天我会真的回到故乡的园子里,也像阎连科一样“一块自己的土地,几件顺心的农具,种白菜,种丝瓜,种茄子……采摘下来带着露水,做几样可口的小菜”。

最好也种些葡萄,学会自己酿葡萄酒,不再贪恋白酒和啤酒,让自己也“健康和优雅”一回。

老家没有森林,采蘑菇就不太可能,不过几里地外的山上当年可以采“地角皮”,不知今日还有否?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来”会有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也会有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榕树虽然没有,而柳树上的蝉声一样让夏日的午后多一份安静,尤其是晚饭后搬个小凳子坐在小河边听蛙声亦是人间最美的风景之一。

我在阎连科的文字里做着自己的梦。

阎在开篇里说:“我最初踏进那片园子时,一望无际的绿色触目惊心,使我惶惑愕然……”又在结尾里说:“偌大的废墟中,这时只有我和我木呆僵硬的情绪与盯着倒房留下的残垣断壁而似乎不知发生了什么的痴痴的目光,直到有一声温和的猫叫,把我从那木呆中摇拽回来。”

唉,711号园,阎连科的一个奢靡的梦啊!

相关文章关键词

《阎连科的世外桃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