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停留是为了不错过

停留是为了不错过

2013-10-20 00:09 作者:雨叶 阅读量:50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一、回家才是回

在朋友的建议下,买了9月26号的火车票提前回家,为的是避开双节购票及客流高峰期。返程票更是一票难求,由于自己对网上放票时间的判断失误,折腾了好几天,最终X帮我订到了一张10月4号晚上十点多的火车票。对于这张票其实心里不太满意,一是,票是四号的,有些早,往后推一两天便合我意;二是,票是晚上十点多的,有些晚,到时去车站不方便。但没有办法,要是不买恐怕七号之前的票就真的一张都买不到了,于是先买了,想着若后面还有合适的再改签。

回家的当天去理发,顺路在就近的一个代售点取票。我把身份证递给售票员,说:“取其中的一张,到西安的。”但售票员好像没有听清,问:“取去的票,还是回的票。”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回的,到西安。”“西安,应该是去的;苏州,才是回的。”售票员好心地解释道。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搞错了,而之所以搞错,是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概念——回家才是回。

二、我们都曾是小白兔

与以往不同,我带着两岁的小侄女一起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原以为小家伙在车上看不见妈妈会大哭大闹一场,没想到她一路上都很乖,玩的很开心,未曾哭闹。和同行的几个女孩熟悉起来后,还不时的问东问西,很晚才入睡。只是在凌晨四点的时候,小家伙从睡梦中惊醒,喊了几句:“妈妈呢?我的妈妈呢?”我轻声地告诉她妈妈已经回到老家了,在车站等着接我们,她这才又安静地睡去。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放学后,我们兄妹三人总会跑到邻居家门前空地上放的拖拉机车厢上。车厢与地面呈四五十度夹角倾斜而放,我们使出浑身力气飞快地跑上去,有时要跑好几次才能到达最高处,然后我们双手抓住车帮。只要隐约地听见熟悉的说笑声,我们便会对着远处的马路高呼:“妈,妈,妈......”,仿佛我们三人在比赛谁的声音最洪亮,估计那时大半个村子都能听见我们的喊声。对母亲的声音我们太熟悉了,听见她的说话声,我们就知道母亲和村里的邻居从田地里干活回来了,这时母亲也会向我们应和道:“哎,哎,回来了......”。有时,就算我们没有听见母亲的声音,我们也会在那破旧的车厢里喊着“妈,妈,妈......”,虽然没有回应,但我们依旧喊着,不知道为什么要喊,但我知道那时的我们很开心。

我望着窗外,小侄女问:“姑姑,你干嘛呢?”我说:“我在看风景呢。”她显出一副认真的神情,说:“我也看风景。”然后眼睛直直地望着窗外,我不知道她眼里的风景是什么样的,但我想一定很美,很纯洁。

小侄女在车厢过道上蹦来蹦去的,简直就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而童年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在悠扬的旋律中,我们每个人也曾是一只小白兔。

三、随心所欲是一种不负责任

总觉得奔三而未婚的年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年龄。这个年龄带着一个小孩子出行,自然会有人误会,开始我还不厌其烦的解释,说我是小孩的姑姑,不是妈妈。后来也就懒得解释了,觉得彼此只是过客而已,误会也罢。

静下心,想想周围同龄的同学、朋友,他们也几乎都结婚了,一些也已为人母,或为人父。原以为还有一个和我一起长大的同村伙伴没有结婚,后来听母亲说人家已于今年四五月份结婚了。听后,竟有一种凄凉感,觉得世界这么大,仿佛就我一个人还在游荡似的。虽然自己也将于明年结婚,可一想到结婚内心除了欣喜,便是一种莫名的惶恐感,那种惶恐感伴随着一种不成熟、一种脆弱的力量,敲打着我的心房。

有时会想,或许我们不是真正的长大了,而是被时间逼的长大了,成熟了。反过来思考,这种成长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起码我们是在进步。再想想,这个年龄的我们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时间再也不容许我们任性、无知、懦弱,而我又有什么理由踟蹰不前呢?!

这个年龄,我们做一个决定总会顾及很多,但这并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如今的随心所欲对于我们来讲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我想,不管未婚、已婚,或是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我们,凡事都应该深思熟虑,只为肩上的那份负责,只为自己明天比今天活的更好,因为我们已过了一意孤行的年龄,即使我们还年轻。

四、青丝背后是忧愁

路,总有尽头;旅途,总有终点。只是有时我们无法掌控时间的长短。

火车最终晚点1小时40分到达目的地——西安。我背着双肩包,挎着斜挎包,双手抱着小侄女,几个手指还勾着装有零食的塑料袋下了车,向出站口走去。刚出站口,老爸就迎了上来,从我手里抱起小侄女,并喊老妈过来,说他找到我了。老妈从人群里挤了过来,说:“你从这边出来了啊,我还在那个出口等你呢!”看到老妈的第一眼,我的心里就有一种熟悉的伤感,是的,母亲又老了,脸上的皱纹明显深了许多,也瘦了好多。

对于母亲,其实很多时候我不敢直视,因为我总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我怕我会忍不住哭出来。记得大学时某个寒假我回家的那天,父亲正好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病,说看完病顺便去车站接我。我所乘坐的汽车在西汉高速上颠簸了四个小时后,终于驶出了大山,那时我一眼就认出了那轮落日,那轮家乡的落日,圆且大,格外红润,却一点也不张扬。车到站后,我换乘了另一辆车,副驾驶坐着父亲,我的身边坐着母亲。我问候了他们一声,然后目光自然地落在了母亲的脸上,看着她那张满是皱纹的脸,和那分明流过泪的眼睛,我扭过头去,继续看着窗外的落日,只是这时的落日已没有之前那样完整,竟显得那般暗淡,越发模糊。看着它渐渐消失,透明的液滴顺着脸颊滑向我的嘴角。车依旧向前行驶着,母亲偶尔问我几句话,我仍旧望着窗外,回答着她的问话。天渐渐地黑了,车子驶进一座村庄。打开车门,我用衣袖抹了抹眼睛,扶母亲回家。

每次想起这些,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被针尖扎刺的疼痛感,或许唯有这样我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这么多年了始终没有送过母亲一样像样的礼物,却还时时让母亲操心。那会我做手术的时候是母亲在身边陪伴着我,当我从手术室被推出来的时候,我看见母亲哭了,跟着我也哭了。后来问母亲为什么哭,母亲说看我在手术室待得时间比手术预期时间长了好多,很担心。

父亲抱着小侄女在前面走着,我和母亲走在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影,忽然我觉得我一直认为挺年轻的父亲也老了,步伐没有以前那么矫健,个子似乎也比以前矮了些。他还穿着几年前买的那件衣服,说实话我觉得很不好看,但我知道他舍不得买新的。

唯一让我觉得他们还年轻的是他们那头乌黑的头发,但谁又晓得那是他们染得黑色。我知道,在岁月的洗礼下,他们的那头青丝下藏了太多的忧愁。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注定是今生欠他们最多的人,因为我们正是那些忧愁的制造者。

五、一座城市一段故事

其实,我一直都不喜欢西安这座城市,不喜欢西安的环境,不喜欢西安的交通,直到现在依旧不喜欢。可能是因为它在我的生活中只是一个中转站,与我并无多深的情感,而我也只是一个过客罢了。但我又必须承认,或许不久的一天我又不得不在这座城市生活,然后逐渐喜欢上这座城市,这座我曾讨厌的城市。就像对一个人的情感,或许那个你越讨厌的人最终越可能成为你内心喜欢的人。

假如将感情与城市联系起来,或许你会因为喜欢上某个人而喜欢上某座城市,于是这个人便成了你与这座城市情感连接的桥梁,而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真情实感。

我们总会向往去某座城市,或生活,或旅游,我们说自己喜欢这座城市,但这种喜欢往往只是来源于对这座城市华丽外表的喜爱,或者被某种情结所吸引。或许当你亲身体验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美好。我曾也幻想过,有一天我可以隐居于一座深林里,盖一座简单的小木屋,和我爱的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简单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世事的纷繁复杂,但这也只能是一种幻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因为人毕竟是有情感的,有责任的,那种所谓的幻想何尝又不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人终归与城市脱离不了干系。

对于一座城市的情感,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过,但我相信,我们永远最爱自己的家乡,那个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家乡。那里永远镌刻着我们的曾经,记录着我们的故事。

六、因为遇见所以相爱

茫茫人海,我们终归会找到自己的天使,自己的太阳的王。

早知你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会早点与你相识、相知、相爱,这样我们便会拥有更多的时间相守,直到不能再相守。但生活始终讲究一个过程,否则会索然无味,爱情同样如此。我的一生就是为了遇见你,与你相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好信念。

害怕错过,于是学会了珍惜。即使曾心痛过,但为了内心那丝不舍的情怀,竟也可以放下顾虑,破镜重圆,当然这需要勇气,需要一种平和的姿态,更需要“爱”在心间。

可能是应了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于是你在天南,我在海北,后来便有了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仿佛言语、文字已无法表达彼此的情感。越是想念,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思念,抑或更多的误会,毕竟彼此在传达感情时表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些所谓的约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近,一些却渐行渐远。而正是时间的奔跑,造就了一场久别重逢的喜悦,我想这种喜悦大抵还与“距离产生美”有关。

即使三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即使晕车,也阻挡不了两颗心的碰撞,这应该算是一种幸福。不必有太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便可以传达彼此的情感,与关切。似乎曾经所有的误会会在那一瞬间烟消云散,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而这一切只因遇见了你。

两颗心在古老而漆黑的电影播放大厅看着《白鹿原》,故事在炫目起伏的麦浪中展开,那熟悉的乡音,阐述着一种淳厚的民风,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散着秦人的纯朴与坚韧。风起云落,春来冬去,我们应该铭记这片土地的沉厚与富有。而你我的感情是否也应该如此,天老地荒。

七、小村庄也文艺

不知何时村子里建起了一个不算大的广场,早就听老妈说一到晚上广场上就会聚集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健身的,聊天的,十分热闹。这次回家有幸见识了一下那热闹的场面。

吃罢晚饭,我和老哥骑着自行车带着侄女来到了广场。夜晚的月亮很圆,月光皎洁,广场上只亮了一盏灯,但却很明亮。广场旁边盖着几间房子,放在房子外面的音箱里传出一首一首的老歌。我们刚去的时候广场上的人并不多,过了一会才渐渐多了起来,有的打篮球,有的利用运动器械健身,还有一些三五成群地拉着家常,小孩们在广场上你追我赶,欢笑声不断。无意间的一瞥,我看见一个秃顶的男子拿着话筒在广场上走来走去,很深情地唱着歌,我这才意识到原来音箱里传出的正是他的歌声。

我问老哥他是谁,歌唱的这么好,以至于我之前都没有察觉音箱中的歌声不是原唱。老哥告诉我,他是邻村的一位村民,大概四十多岁,专门负责广场上的一些事务。他很喜欢唱歌,跳舞,平时会教村子里的一些阿姨,大妈跳舞,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比如锣鼓比赛、秦腔比赛等等。听后,我对眼前这位大叔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村子里第一个能带动村民搞文艺的人,并且这么的热爱文艺事业。

隔了一天,村子里组织“庆双节文艺演出”,我们又来到了广场观看。这天晚上的人比以往要多的多,表演的场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广场上没有搭建舞台,演出者是在广场的地面上表演的,由于人群的围观,许多人无法完整的看到节目,无奈之下一些人站在三轮车车厢或自行车上观看,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站在低矮的墙头上踮着脚张望。整个广场,异常热闹,很像小时候村子里放电影时的壮观场面。

看到村子里弥漫着文艺的气息,我的内心充满喜悦,这应该就是一个村子的进步吧。

八、离别也是一种期待

在家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每天都在两座到三座城市间穿梭。而最终还是未能改签到合适的票,不得不于4号返苏。

害怕离别,又不得不说再见。两颗心的碰撞也就此暂时划上了句号,虽然明知你感冒、头痛,但情感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残忍、无情,它将你我划分于两个不同的空间,然后继续前行,于是我也就必须狠下心扬长而去,做自己的事。

返苏的当天,去找两个大学的好姐妹玩。一是,多年不见聚一聚;二是,距离车票上的时间还早,消磨一下时间。将行李寄存在火车站后,三人便去逛街。说是逛街,其实就是闲聊,仿佛积攒了好几年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一路上我们就说个没停,在公交车里也一样,也许身旁的乘客都觉得厌烦了。

在夜色里,我们在钟楼附近转悠着,后来干脆找到一张长凳坐下,彼此畅谈。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或许我们也是在上演着一出戏吧,关于生活,关于未来,关于人生。

我们分别吃了土豆粉、酸辣粉、冒菜,但味道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除了辣,就是麻,对于我这个不怎么吃辣椒的人来说,实在招架不住。还好有老酸奶和“牵人饼”为我冲淡那满嘴的辣味与麻味。说到“牵人饼”,实际上就是荷叶饼夹那种特制的酱拌肉。令我惊讶的是,它的味道竟与我在高中上学时吃的“肉??”的味道一模一样,十分美味。

吃完饭我们边走边聊,直到时间差不多了才去了火车站。到火车站的时间还是早了些,然后三个人又坐在城墙下的石凳上继续着之前的话题,闲聊起来,聊到感情、聊到家庭、聊到生活。聊到开车前二十几分钟,我才和她们匆匆的告了别,进了候车室。

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聚,虽然相聚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但我们彼此倾诉着自己内心的情感,诉说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宣泄,更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是一种成长。

火车还是晚点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西安站,我上了车静静地望着窗外,斑驳的灯光拉长了站台上为数不多的行人的影子,天空是那样的漆黑。随着火车的启动,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说再见,同时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或许,离别本身就是一种期待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停留是为了不错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