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天使心――吴佩孚
导读吴佩孚将军之死,经各方面调查,得悉吴非因病致死,确系经威胁利诱,迫其发表新政权宣言,经吴拒绝,乘吴牙疾就医致死。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顷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竟致不起,噩耗传来,殊深怆悼。溯自寇患凭陵,于兹八载。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除请政府优颁饰终令典,以彰明德外,务希善体遗志,节哀顺变,藉襄大事。是所企盼。中正谕。
这是当时重庆蒋介石政府发给吴佩孚家属的唁电。此外国民政府和国防委员会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是什么让蒋介石放弃与吴佩孚的恩怨并给与这位昔日政敌那么高的评价呢!
晚年的吴佩孚过着闲居的生活,但过的并不是“寓公”式的生活:衣无华贵,食无珍馐;中外银行无存款,家无金银、珠宝、古玩;既无三妻四妾,又无成群奴仆;没有商行店铺,没有公司股票,除住宅外也没有其它的房地产。
他平时不大步出庭院,也很少与家人亲眷一堂同聚。每天的正餐,总是与旧部及幕僚们共进,或接待来访的宾客。仅在一年一度的除夕,才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夜饭,继而领导阖家进行祭祖、辞岁、拜年等例行的一套传统的节日礼仪。全家人依次行过拜礼之后,再与家人一起观看一会儿庭院中燃放的烟花爆竹。子时之后,远近亲族、宾朋、幕僚、部下等即络绎而至前来拜年,此时吴佩孚便被奉劝安歇去了。于是这短暂的家庭团聚即告结束。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书画。听得书画造诣很高。在他家客厅里悬挂着他亲笔绘画的大幅墨竹与梅花,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晚年的生活也算是其乐融融。然而风欲静而树不止。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清华战争。之后不久平津沦陷。和大多数人样在北平的吴佩孚的日子越发难熬。日本人看重了他过去的“威望”,和“常胜将军”这块招牌。想拉他下水,据说为此花费了三千多万日币,但仍无所获。
于是大特务土肥原亲自出马与吴佩孚交涉,土肥原开门见山要求吴佩孚重新出山,调停中日和平。
“好哇,我也希望中日和平,但我说话不算数,你打个电话给你们的天皇和蒋委员长,弄一份全权委托书,我一定照办。”吴佩孚打着哈哈说。
“凭玉帅以往的威望,振臂一呼,肯定对时局大有好处。”土肥原给吴佩孚戴起了高帽。
“我在中国确有威望。”吴佩孚有点得意洋洋了,但话锋一转,“就是你们日本人不买账,现在我让你们退出中国,退出东三省,行吗?”
土肥原决定来硬的了。不多久,他让报界披露,吴佩孚将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对时局的看法,并事先拟好讲话稿散了出去。与此同时,什锦花园门口也站上了日本宪兵,摆明了含意,姓吴的不识时务就没好果子吃。吴佩孚满不在乎:“本帅什么没见过,跟我玩这种小儿科?”他决定招待会照常出席无妨。就在这次招待会上,吴佩孚当着中外记者坚定宣布,他本人虽然赞成和平,但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全面撤兵;二、“中华民国”须保持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议和的交涉对象。他一转身,大声对秘书道:“你给我逐字译成日文,一字一句,断乎不能有片言更改。”
汪精卫也曾亲到北平,约吴佩孚前往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的官邸,商谈合作。吴佩孚断然拒绝,说:“我们是中国人,谈的是中国事,到日本人那里去谈什么东西?”日本人在拉吴佩孚下水之事上,可谓投资巨大,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恼羞成怒之下,终于要下毒手了。
1939年11月24日,吴佩孚吃饭时,饺子馅里的骨头碴儿嵌入牙缝中,顿时疼痛难忍。听说吴佩孚患了牙疾,日本方面表现了过于热情的关注,驻扎在北平的川本少将、华北汉奸组织“治安总部部长”齐燮元等人,带着牙医前来探视。
吴佩孚的夫人知道来人不善,想要阻止却被开人带出了,病房。随后只听见室内传出一声惨叫。第二天各大媒体传出了吴佩孚病逝的消息。日本多方散布谣言,企图掩盖事实。但是时隔不久中央社、路透社等就公布了事件的真相。如中央社香港12月17日电指出:
吴佩孚将军之死,经各方面调查,得悉吴非因病致死,确系经威胁利诱,迫其发表新政权宣言,经吴拒绝,乘吴牙疾就医致死。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4年北伐开始后成为北伐的主要对象。后来为蒋介石领导的新军阀所败。
我党的高级领导董必武曾这样评价吴佩孚。董必武曾评价如下: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他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平生崇拜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这和当年吴佩孚生前为自己写的一幅对联是如此的相似:“得意时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更让在下佩服的是,他能在民族危难面前,一个人利益为重,放下自己与蒋介石的是人恩怨。不为日本人的金钱和权力诱惑所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岳飞和戚继光的影子。试想一下当日寇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坐在总统位子上的是吴佩孚而不是蒋介石,那么也许东北不会沦陷,平津不会失守,至少不会一枪不放。但这就是一种假设而已。历史不会改变。但历史会记住这样一个人,他威武不能屈,他富贵不能淫。他身上有中国人的脊梁。虽然他曾经是一个军阀,他也曾经镇压过工人运动,但他在死之前所做的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忘记他前半生所做的一切。为他而骄傲。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种爱国的精神。
所以在他死后,北平万人空巷,从东口大街一直到神路街口。密密层层,排满了人群,都是自愿为吴佩孚送行的老百姓,脸上净是悲愤的表情。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