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关中印象――袁家村

关中印象――袁家村

2013-10-13 19:42 作者:刘德惠 阅读量:34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是第三次踏入袁家村的土地。昔日代表辉煌成就的标志性建筑,“袁家村水泥厂”在工程机械作业下倒塌了,轰轰烈烈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袁家村可以说是张陕西的“老名片”。第一次参观袁家村是一九七五年前后。当时去“烽火大队”学习人家“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事迹,顺便到袁家村看看.那时的袁家村已经迈开摆脱贫穷的步伐。这在今天的袁家村村史馆中已有介绍。第二次到袁家村正值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袁家村走了一条工农携手,横向联合的路子,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袁家村变了。统一规划的村寨让城里人羡慕;让村里人幸福。今天人们看到的袁家村正街,就是那时辉煌的见证。

再次来到袁家村,感触最深的不是那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院。而是几十年来他们那种永不停顿的脚步。“水泥厂”倒下了,崛起的是环保、生态、绿色的“无烟工业”。

夏日的阳光穿透茂密的树冠,给带有喜气的村寨覆盖了许多斑斓。漫步在整齐的街道,察看着点滴的变化,朋友间没有交流,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看。不经意已经走到村子的尽头。在朋友的引导下,出西门向北拐不远便来到热闹非凡的,“关中印象体验村”。这条街不长,却有着浓浓的关中味。街里面有各种老式作坊,纺线织布的,磨面做馍的,甚至还有茶楼,酸奶坊,酒吧,豆腐坊。每个作坊都起了些好听的名字。屋内的陈设保持关中农家的原有风格。

这里的人非常淳朴和热情,也很会做生意。站在外面不仅可以看见各种食物的制作过程,而且还能看见原原本本的制作材料。闻着扑鼻的香味,又能免费品尝。尝了、买了;走了、来了。游人食客络绎不绝,票子银子源源不断。

我可能是游玩人群中少有的看客。三次拜访袁家村,相隔近四十年。在“关中客栈”前,找了个座位坐下想看个够。刚刚落座,一位老先生操着浓重的"秦腔"和我搭讪起来。这是一位八旬的本村老人,退休返乡居住。自家也开了农家院。交谈中他对我原来供职单位还略知一二,自然就多了一份亲近感。从老人的嘴中能听出来,他的知足和快乐。说到房客在他看来,年轻人讲卫生,一些上岁数的人不注意小节。痰吐在地板上也不擦,有的还用枕巾擦鼻涕诸如此类。挺烦人的。东拉西扯我们聊了许多村里的或他家里的往事,就像旧友重逢。

一行四人,在我闲聊之际。她们已经买了不少??、面皮、搅团之类的地方小吃回来。在街上找了一家稍清静的农家乐,记得是8号院。走近这家农家乐,主人很热情,看座、上茶。他们并不在意从外面带吃的进来。到了这里自然要点一些像凉拌山野菜、水煮老豆腐、土鸡蛋、辣子夹馍等特色食品品尝一下。这里的东西有多好吃到说不上,但却是正宗的。来这不就是找关中的原汁原味吗?

相关文章关键词

《关中印象――袁家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