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国古典园林之乐趣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当以江南为最,北方的杂合式当然可以体现皇族的权威却相应地减弱了静幽的雅致。稍作留心,避暑山庄与苏州留园、拙政园等是有区别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游园即是游心,是不容半点浮燥才能明白的道理。
江南园林,因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是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终究面积狭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苏州、扬州、杭州、南京、无锡、上海等地,其中尤以苏州、扬州为代表;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帝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岭南园林,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四座古典园林。也有园林学家认为岭南类型风格与传统园林不类,称之为庭院。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你怎样才能享受到园林美景之妙境呢?
首先,要了解造园要素和一定造园知识。园要由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构成,各要素相互辉映,而又自得风流。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语)此为山的形色之美,山有脉而显息息相通之形。具连绵不绝之势,故虽假犹真,此为山的神态之美。石为山之风骨,水为山之血液,花木为山之毛发。石以“瘦、漏、透、绉”为美;水贵藏,不见首尾方显源远流长,其亦静亦动,为园林增添了几分活泼与无限生机,不论碧水一泓或是瘦水几带,亦都赏心悦目;无花无木,枯燥无味,而翠袖沾香、绿盈衣带令人如痴如醉。“山外青山楼外楼”、“小虹桥外小虹亭”,楼台亭阁不仅为园林之胜景也是休息、观景的好去处。桥为水上美景,曲桥凌波、虹桥若飞,其形色、其倒影无不风流动人。廓与路具有导游功能,而墙不仅形色优美还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
其次,掌握观景的方法。园林造景有其理,按其理观其景方得其妙。如游苏州《拙政园》(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若从梧竹幽居二道圆拱门望池中景物,如入环中,而从扇面亭中望景却如一扇面画,别致优美,此二者为造景中之框景;至留园,登冠云楼,但见虎丘塔影,远山郊野如在窗前,秋日主此园中部,云墙之上西部枫叶如醉,灿若云霞,而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味,此二者为造景中之借景;沿沧浪亭复廊,园处景致从漏窗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此为造景中之引景;除此以外还有对景等。如不通造景之理怎能享此美景呢?
“园以景胜,景随园弄”,景不同观景之法亦不同。小园宜静观,大园宜动观。小园精致,小中见大,一丘一壑,细细观赏才觉其山虽小却有冠云之势,其涧虽浅而有深幽之感;大园丰富,一步一美景,一方一洞天,唯动观方能领略其妙。高处可眺可俯,眺则见远景,俯则见园林概貌;低处宜仰。仰可觉视野开阔,能见不意之胜景。
园林也好、名山大川也好,须“知其然”,才能享受“所以然”。不然就像北方人听苏州评弹,味同嚼蜡,还会呼呼入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者只有把握适当的方位和距离才能进入佳境。
(一)释园名,激游兴
古典私家园林之名颇有讲,或言志或抒情,其意高雅,若虚实结合,激其思古之幽情,便能令其游兴倍增,为进入胜境做了铺垫。
拙政园之“拙政”二字取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拙者之为政也”,盖托旧隐之情,苏州《网师园》之名不但与所在巷“王思”谐音而且有渔隐之意,并点出此园以水为主的特色,可谓一石三鸟,令人拍案叫绝。《沧浪亭》取《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洒脱之情与园景融汇一体,令人如脱尘俗。无锡《寄畅园》取王羲之诗:“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此情此景确能令人生出无限向往。
(二)描绘画境,引人人胜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以山水画为蓝本,其造园之理与画理相通,且许多造园师本为画家,故园中楼台亭阁、山水花木无不宛然如画。我们只有通晓其中画意才能享得园林画境之美,并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
环秀山庄有亭名海棠,亭角舒展如瓣,娇柔美艳,一如海棠,且又立于绿茵之中,犹如一幅《海棠春睡图》。《拙政园》有小亭如笠,亭亭而朴素,其色淡雅古朴如出画中。“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独倚西楼”,园中之楼以高耸之势,轩昂之气令人倾倒,倚楼而俯,见水中倒影历历,楼台流水,相依相偎,如诗如画。留园曲溪楼,翘角飞檐,素墙墨瓦,楼前假山峥嵘峻峭。流水温宛曲折,更胜却妙手丹青。
环秀山庄之山水得真山水妙谛,深涧幽谷,小桥飞渡,峰回路转;山之高峻之雄浑秀丽淋漓尽致,千岩万壑,几带流水恰似一幅《高山流水图》(清代梅清。水墨画圆柱形险峰兀立于群峰之中,山壁陡峭,气势雄伟。山下苍松掩映,一人席地而坐,观赏奔流不息的瀑布,情景交融,意境高古空旷)。《塞碧山庄》之松铁杆虬枝,《梅园》之梅疏影横斜,《个园》之竹幽幽而立,无不令人如入画境。园林之中,桥若美人,尤醉游客,添碧波画舫,游人不禁会坠入“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画境中。
(三)解说意境,妙景横生
园中之景,大多寓意丰富,稍加思索、联想,定会自生“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妄言”之感,令园景更具魅力。
到《拙政园》扇面亭,如将其额“与谁同坐轩”指与同游人,令人不由生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我与谁同坐之情,普通一亭因此令人流连。至《远香堂》,如说“远香”二字来于周敦颐《爱莲说》“香远溢清”,立于亭中便有出尘脱俗之感了。《留听阁》中吟“留得残荷听雨声”,而眼前虽无雨但觉秋雨沥沥,风霜残荷却在心头。《待霜亭》中吟“洞庭须待满林霜”,《得真亭》上思“竹柏得其真”不由悠然神往。盈盈碧波旁,徐徐微风中,略抬头有亭曰“荷风四面”、曰“风到月来”;入松林,有亭名“雪香之蔚”、“一庭秋月啸松风”,此情此景岂不醉人?如见玉兰;海棠、牡丹、桂树种在一起,可谓“玉堂富贵”;而路上小石嵌有渔鼓、花篮、荷花、笛子、剑、云板、拐杖、朝笏,说是“隐八仙”,你定会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得园林寓意之美才得其神髓,游者只有将园林之内涵美弄清楚明白,才能得以精神的享受,才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之人,并饱尝园中之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