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心路历程,以生活诠释成语(一)

心路历程,以生活诠释成语(一)

2013-10-12 17:44 作者:静静守候你 阅读量:36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学生时代学到很多成语,那时的学习就是先背诵这些成语,然后背诵他们的解释,作文中合理选择运用就可以了,那时候阅历不丰富,对成语基本上都没有深刻体会。长大后慢慢历经生活磨练,人生阅历丰富起来,饱经沧桑,受尽苦难,对很多成语或者一些圣贤的话终于理解深刻,没齿难忘。

工作时期,生活经历不丰富,整天就在学校里给学生打交道,很简单,很快乐,回家就是和家人打交道,什么事都有老公顶着,我根本不去接触社会,感觉一切都很美好,不知道社会的复杂多变。老公曾经开玩笑说:“小伙子,你除了教书之外,什么都不会!”我笑着说:“对,我只会教书,还会吃饭。”当老公叫我帮忙找一个电笔或者启子等工具,我找不到。他就开玩笑说:“你知道以后你会怎么死吗?”我说:“不知道哦,可能是老死或者病死的。”老公就说:“不对。”当我再问时他就会笑着说:“笨死的!”我就更笑了,说:“你更笨,因为你找到一个这么笨的人,还心甘情愿地为她做事。谁更笨呢?哈哈!”那段时期,我过的日子很幸福,心情舒畅,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我体会到成语无忧无虑的深刻含义。

读研究生期间,川师大中国近现代史的导师们个个都很优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观念,他们教育子女的理念,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他们的言行都令我很佩服,感觉那几年的书没有白读,导师以他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影响着我们,我深刻体会到成语以身作则的含义。这是我人生的一大笔财富。

他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很好。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包括精神、思想以及心理疏导等等,让人感觉到老师就是父母就是兄长,读完研究生之后我对我的学生真正称得上关爱有加,这都是得益于导师的影响。

他们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学问做得好。他们做学问的精神是一丝不苟的,我的导师就是榜样,他在北大当访问学者一年,写了很多文章,在北京图书馆查很多资料,到革命老区调查,为了做学问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曾经走路都有点困难,不过我的导师喜欢锻炼,他用自己的方法吊门框锻炼,现在已经完全好了,老师的意志很坚定,这点对我也有影响。

第三,对家庭很重视,他们都有很幸福的家庭。他们不仅学问做得好,饭菜也做得可口美味。我的导师在家的时候,每天都要做饭,饭做好了,就让她的女儿去叫她的妈妈吃饭,而且做饭的时候还要照顾每个人的口味,我们的导师有时间还会让我们跟他学习做菜,他特别交代男士一定要学习做菜,“学会了就可以让自己的爱人品尝了。”导师自豪地说。除了对妻子好之外,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也非常关爱,每家子女都非常出色。像我导师他假期到北京去开会都带着她的女儿去,去深圳也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儿,既体现了父爱又让女儿见多识广,就是常人所说的富养女儿。我也渴望有幸福的家,我知道要穷养儿子。

老公生病期间,我对无能为力这个成语的理解很深刻。当所患疾病严重到恶性肿瘤转移的时候,就只有无能为力了。就算是权威医院的权威专家医生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劝说病人家属早点出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或者尽力开一些最新、最有效的止痛药。就算是病人本身努力挣扎着要活下去,意志很坚定,忍痛能力超强也没有办法,终究难逃死亡的结局。就算病人的家属愿意倾其所有为他治疗,其真诚的心能够感天地、泣鬼神也没有办法,只能哭着为死者送终,纵然心有不甘,甚至万千不舍!

相关文章关键词

《心路历程,以生活诠释成语(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