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后记)
写完最后一个字,总算完成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整个人稍稍放松了一些。
我不习惯于危襟正坐地呆在屋子里写作,那样子我或许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这样手机就成了我的最爱。其实,将手机和写作联系起来纯属偶然。那一年在成都学习时和自贡的一位老师住在同一个屋子里,每天晚上都看到在手机上摆弄着文字。受他的影响,逐渐就习惯于在手机上写作了。才开始是用键盘输入,然后再敲进电脑里。后来文章越写越长,觉得手机上写一道,电脑里再打一道,既麻烦又浪费时间。智能手机的出现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写在手机里的文字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转存在电脑里。
用手机写作是我最喜欢的形式,有时候打开电脑,斜靠在床边,边看电视边写;有时候带着手机出门,边散步边思考,既看风景,又锻炼身体,一有感悟摸出手机信“手”就来……这样娱乐、锻炼、写作几不误,我的那近二十万字的散文和这部小说全部都是用这种方式完成的。
有的文友问,平时工作已经非常忙了,还要花时间写作,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跟苦行僧一样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是绝对不会做的。对我来说,写作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这倒不是我自命清高,故作高雅。长期养成的习惯,有时不动动笔反倒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我觉得这和时下流行的打麻将,斗地主一样,各有各的爱好,自得其乐罢了。原本也想苦练麻将技艺,以免被视为不合群的异类。但或许在这方面确实没有天分,始终没有什么起色,终竟只是抱撼放弃了,至于斗地主也是在节假日陪老父和几姊妹偶尔为之。
一放暑假,人便清闲了许多。平常最怕空虚无聊,于是就与文字为伴。暑假期间多数时间在早晨太阳没出来之前我已经走出家门,因为这个时候还算凉快,在安昌河堤和青年广场的树阴边,不时还有一丝丝凉爽的夏风。就这样走走停停,?垩一圈下来几千字差不多就装进了手机。一个暑假下来,便有了这十多万字的东西。至于它有多少价值,有什么社会意义,我倒没进行过深入地思考。
说实话,当初自己也是挺矛盾的,准确地讲能否写成也并没多少信心。随意地把自己想写这部小说的意图在QQ群里一透露,几个文友很是热心,甚至说要给我提供素材。一个文友说,写文章就像女人生孩子,只有生出来才晓得是什么样子。这无形中给了我不少动力,看来同伴的互助鼓励也是极其重要的。
不管好坏,我最终写完了这部小说,又反复看了好几遍,作了许多删改。就算它是丑媳妇,但终竟也有见公婆的那一天,我倒是非常诚恳地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以宽容之心待之,我就不胜感激了。
我周围有很多文友都出版了文集,每每聚会之时,未免相互询问一番。而我却默然,言谈之间不免有些失落,今天的这个集子也算是对大家的一个交待吧。至于以后还写不写,能写多少,这或许都是个未知数。但有一条,写了高兴就成;另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让自己的学生读读也成;作为父亲,让孩子看看也好。
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是远在重庆的表弟王静思、在北京的表哥王军、舅舅步松林、涪城区教研室谢翔远先生、谢云先生,还有我的妻子,我无法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现一并感谢!
二0一三年六月十九日夜十点三十六分于涪城南河坝安昌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