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的笔墨更是诗
导读:诗词作品,似乎很神秘,又似乎很现实。真正的艺术作品可谓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去体验、去寻找艺术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
11月29日上午,在平阳县规划建设局三楼会议厅,座无虚席。由杭州西溪知名人士,当代诗侠钱明锵先生为平阳诗友暨诗词爱好者200多人,带来了一场以中国古典诗词人文素质为主题的讲座。钱老师的讲座生动、形象、风趣,受到了与会同仁们的热烈欢迎。
讲痤首先从如何面对诗词文学谈起,关于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层次进行论述,旁证博引,结合鲜活的例子,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感知力,对当今的一些诗作“八病”进行深刻的剖析与如何防止,把与会者带入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钱老师用风趣幽默的口才,深入浅出,有理论有实践,引经据典,贴近实际。引导与会同仁们展开思路,热爱诗词的感怀。报告中充分阐述了古典诗词是长于言志抒情的文学;诗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形象思维,富有情感、意境、韵律相协的特点,实为祖国的国粹与精华,她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
讲座获得了同仁们的一致好评,普遍认为作为一个文化的承受者,一定要懂得审美,要善于吸收文化遗产的营养而不让它失传,以更高的热情,以更大的写作激情,要大大地动力,弘扬祖国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与领会诗词艺术的精髓。希望今后能经常有机会参加这类讲座。在座的大家对钱老师的讲座从形式到内容的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古典诗词的美景、美文、美曲、美情巧妙地融合一起,对大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大家的人文素质起到了很好的熏陶。
在此,我由衷而发,心有感慨。钱老师此次“平阳之行”,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大家更进一步对祖国文化艺术的奇葩---诗词艺术的更进一步的认识。使人们体味到在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诗词艺术的重要地位。没有艺术,人类可以生存吗?我认为:
如果没有艺术,人类只能生活在毫无生趣、死气沉沉的环境中;
如果没有艺术,人类就不可能有高度的文明和发达;
如果没有艺术,人类生活的精神面貌简直无法想象……
有人说,自己不懂得欣赏艺术;有人甚至说,自己是“艺盲”。这种看来很谦虚而有“自卑”的。试问:你听过音乐吗?看过电影、电视吗?喜欢欣赏画画和书法吗?你的服饰讲究吗?喜欢漂亮吗?几乎所有的人回答应该都是肯定的。其实,每个人对艺术都有一种艺术感悟的天性。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揭开艺术的所谓“神秘”面纱,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之中处处有艺术。只要你留心的话,每个人周围都有艺术作品。一句话,我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是:神而不秘,奇而不怪,柔而不媚,美而不俗。当然诗词来自每人日常的感受中。
诗词作品,似乎很神秘,又似乎很现实。真正的艺术作品可谓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去体验、去寻找艺术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所谓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就是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并非原始生活的“生搬硬套”。如果艺术舞台的表现与生活的所谓“真”等同在一起,那艺术就不叫“艺术”了。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称自己很懂得艺术。而面对着一些高层次的艺术品,却不知所措,甚至“胡话连篇”,乱加指责。其结果,只能更加说明自己的无知与愚昧的了。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人们去欣赏诗词文艺作品,提高大众的整体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对诗词文艺作品的高层次地欣赏,一定要具备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的体验。正如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对文学作品感悟是,在语言文字上可以尽情地抒发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感。尤其是文学题材作品,像散文、诗词、诗歌、小说、报告文学……一系列文学作品,因表现形式和风格上的不同,所体现的思想层面和情感深度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诗词作品,可以借物、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君不见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吗?有气势、有豪情万丈、有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充满神往的一种情感升华。岳飞的《满江红》中“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所抒发的一种对敌人无比仇恨,英勇顽强,爱憎分明的斗志。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是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兴亡充满担忧,正体现出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诗词作品,可谓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充满浪漫,可以抒发情怀,这正是其魅力为什么这么持久的原因所在。不仅古代诗词如此,现代诗歌、国内外的诗歌也是如此的。另外,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在塑造人物的个性、渲染气氛、揭示思想内涵等方面,可以说都是非常深刻的。如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典型的人物个性塑造、精彩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刻画等,让人们在欣赏作品情节的同时,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则从最底层的老百姓写起,塑造阿Q这个典型而富有人物个性的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俗话说:“有心的话儿就是诗,有情的笔墨更是诗。”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