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春笋”之歌

“春笋”之歌

2013-10-24 00:11 作者:剑夫子 阅读量:64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我十分欣赏鲁迅先生的话:“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虽知尚不能至,但仰慕之,谨录于此以作为对《春笋》的祝愿。

在如烟的春雨中破土,在夏日的骄阳下拔节,在金色的秋风中摇曳,她——生长着,美丽的“春笋”;

和着澧水的涛声,伴着笔架的墨香,用张家界的美丽风景编织,凭五雷山的悠久神韵发酵,她——成长着,我们的《春笋》!

我们的《春笋》,自93年于羊角山麓呱呱坠地,像一个刚落地的娃娃,幸有卓兴民、张新良、姜公元、杨万怀、卓剑平等语文老师呕心浇灌,李浩浩、王艺璇等几位社长持续努力,成百上千的社员和文学发烧友激情参与,她蹒跚学步,一路走来,历经艰难坎坷,沐浴风雨阳光,在现实的夹缝中生存,在贫瘠的土壤里发展。

多年来,不变的是《春笋》的名字,涛声依旧;不仅是外在名号上的坚守,更是一种内在的守望和传承。她,一如其母体,平凡而朴实无华,深厚且蕴涵丰富——

春笋是属于家乡的。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里,房前屋后,山麓溪畔,在如丝的烟雨中,她争先恐后地钻出来,带着泥土的芳香,大地是她的母亲,朴实是她的品格;

春笋源自竹鞭,竹鞭多节,“未出土时便有节”,气节,是她的风骨;春笋拔节,破土而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

天天向上,“向上”是她的天性;向上的竹子却是空心,“及凌云处尚虚心”,谦逊,是她的品格;

小小春笋,挺拔而成翠竹,汪洋蔚为竹林乃至竹海,她发展着,充满希望!从春笋到《春笋》,从地下到地上,从物质到精神(当然并非绝对),“春笋”天天向上,我们的《春笋》自然也是一样。

羊角扶摇,澧水奔腾;学校整体搬迁,《春笋》持续发展。16年的艰辛耕耘,领导始终不渝支持,孙书记亲自题写刊名,语文组同仁长期关爱。8K油印小报,蜕变成16K彩页杂志;钢板刻写升级为激光照排。原本只想培育一根“春笋”,不曾想却拥抱了整个春天!《春笋》在校园里生长,校园和共和国同步。丑小鸭摇身一变,终于飞上了蓝天!

《春笋》的追求,始终不渝;《春笋》的栏目,丰富多彩。“红烛漫笔”,是老师们展示文采的平台;“议论生风”,是学子们激扬文字的天地;而“面面观”哩,则供同学们畅谈对同一话题的多角度探讨。“一角蔷薇”吐芳,那是小说;“澧水渔歌”悠扬,那是散文;清脆的“青春风铃”,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芬芳的“丝路花雨”,是来自肺腑的诗歌;而朗照的“五雷明月”,则是在心灵的的田园里漫步……另将新辟“八面来风”,那是校友佳作的玫瑰园;封二和封三,有“笔架墨香”,刊发书法和美术作品,是“墨宝们”的芳草地;有“光影视界”,专登摄影作品,用镜头定格美丽,拟有一中风景线、家乡如此多娇等主题专栏,。诚请老师们拨冗赐稿,欢迎同学们热情参与!

我十分欣赏鲁迅先生的话:“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虽知尚不能至,但仰慕之,谨录于此以作为对《春笋》的祝愿。

国庆将至,中秋既望;佳节联袂,双喜临门。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九月号即将付梓。有领导的支持,有校园文联老师们的鼓励指导,还有一中老师的倾心浇灌,同学们的热情呵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春笋》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春笋”之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