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网海,那片帆影

网海,那片帆影

2013-10-24 00:30 作者:一帆 阅读量:36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人生犹如大浪淘沙,流走的是沙子,而留下的是金子,众多美丽的风景中,最令我魂牵梦萦的,是你我的相逢。

——一帆痴语

一.书缘

序言:

喜欢文学,喜欢那份飞扬的感觉。感动时如云,飘在半空看风景,那文,那诗是我心底五彩的彩虹,我欣赏,我流连,忘了自己,也忘了感动,只想沉浸其中,做云的伴侣;激动时似雨,或喜极而泣,泪里尽是欢欣;或悲从心来,滴滴总是伤情,滴落一地的都是我的心声;痴迷时觉得自己就是那一片湛蓝的海,任心儿徜徉海边,踩着细沙、踏着波浪,和海边捡拾贝壳的顽童嬉戏,那深幽的海水、那拍天的巨浪为我演奏的是大自然的欢歌........沐风抚云、踏海寻浪、静观天地之苍苍,俯视大地之茫茫,我是人间快乐的一片帆影。

一帆家贫,毕业后债台高筑,十年单身。当时唯一的忠实伴侣是书,天天沉浸在书海里,无牵无挂,倒也自在快乐。工作之余,或捧书静读,或流连书摊,每发现好书,不问价钱,必购之而后快,十几年间,虽依然清贫,温饱足、书籍累积几千册矣,精神富足可喜,少吃几顿饭可,却不可一日无书,书籍是我当时最大的心理慰藉。一帆秉性内向,平常鲜于人语,不善交际,爱书、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奢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信奉不疑。

读的书多了,那些与心灵契合、引起共鸣的文字已和一帆一体,常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前生定为作者,不然怎么如此熟悉,那鲜活的文字象从自己口中说出,古人的喜怒哀乐渐融于心,分不清彼此:"明明记得/文曲星是我的故乡/三生石上/前生/今世/来生/字迹历历在行/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颠狂/前不见古人的幽伤/影子依然/羽扇纶巾风流倜傥........"。也养成了一帆多愁善感,敏感易怒的性格,只有一书在手,那颗易动的心才安静下来。每购得好书,常废寝忘食,欲尽早通读完,如久旱的焦土期盼雨水的滋润,对书中的精华必精读再三,遇到比较喜欢的文章,常陈驻案头,稍有空闲,必捧之而后快,惟愿留住精彩,留住感动,不敢稍废光阴,匆匆近四十年矣。

读红心得:

一帆读红楼,读出了人生世态的悲凉,于人物言语的字里行间,在人物细微的言谈举止中,总是微觑端倪,每在日常生活中和自身对照,夜深人静时品味,犹添心酸。满部小说人物几百人,总能在细处察觉人情孰远孰近,那屑小的不同,足以给一颗敏感的心造成伤害,那页页铅纸,承载了太多的苦难,泪水盈眶,不知是书中人滴,还是读书人流。人总是在权衡利弊,总是呵护最亲近的,忽落的谁怜:飘落的是一地的残花。即便贾母,当贾宝玉成亲时,可曾想到那垂死的林黛玉的声声呼唤;又有谁怜惜晴雯的哭喊!本为红颜,生之何艰,黛玉随泪飘零,晴雯含悲谢世:在你驱逐她时,却在她的难日,其心何其毒也。此时,谁又是谁的亲人,那雀金裘的残丝犹在,手帕空存,人儿却不知魂归何方?她的恩,她的情,已如过眼烟云。只因你设计的路线上,无她的踪迹,管她黛玉晴雯,必欲除之,人的心啊?!

一部红楼,一帆独赏晴雯与黛玉!虽有时恨其小气,但处于恋爱中的儿女,谁能免俗呢?正因有缺点,才觉其真,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了女人爱的河流,一片痴情,却献给了世上最无用的人—宝玉,痛!其虽痴情,奈何抗不过封建家族,且自己废物一个,结局可想而知:无果而终,各自飘零,最终落得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叹!

红学成立很久了,成果已蔚然大观。一帆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从这部红楼里看到了一部人生的缩影,今日想来,当初最难读下去的第一卷恰是本文的精华,那太虚幻境的痴言痴语、那光怪陆离的幻梦、那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图文,已清晰展现于一帆脑海中,它是全书的魂,人物的一生已隐喻其中,当我们通读完全书,回头看时,遮蔽心灵的那块阴影已去,那些脉络清晰的透露出来,惊叹作者的独具匠心,感慨作者的笔墨功夫,每一言、任一语,看似平平,却蕴含无穷余意。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把心裸露,虽如皮毛,可心中那片帆还在,当心海涌动时,留住帆影吧,寂寞时,给自己慰籍,也宽慰别人,给有缘者!!!

茫茫人海,谁与我同行呢?

好相处

相关文章关键词

《网海,那片帆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