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笔架山寻梦(一---四)

笔架山寻梦(一---四)

2013-10-23 13:31 作者:剑夫子 阅读量:33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笔架山,远在天边:站在校园里望去,山巅与蓝天相接;雨后初晴,白云为她披上面纱。有时,她是清晰的:在绵延的山岭上,两座青峰突兀而起,像一个倒放的马鞍。

笔架山寻梦之一

笔架山,近在咫尺:似乎就在北大门的外面,许多校园风光照里都有她清晰的背景。笔架山,远在天边:站在校园里望去,山巅与蓝天相接;雨后初晴,白云为她披上面纱。有时,她是清晰的:在绵延的山岭上,两座青峰突兀而起,像一个倒放的马鞍。有时,她又是朦胧的:早晨,它在晨曦里脉脉含情;黄昏,她在夕阳里静静伫立。在朦胧的烟雨中,最是别有一番韵味,就如同披上了一袭轻纱,成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奔腾蜿蜒的澧水,在她的脚下调皮地拐了一个弯儿,滔滔东去,流淌着一部传奇;从历史烟云中走来的名字,透露出我们的先人对文化的向往,就如同隔河遥望的饭甄山,寄托了饥饿年代的人们对饭食的渴望一样。她远离大海,却时有海军战士进出,是否还隐藏着一些神秘?

记得学校曾经几次组织前往参观,也有朋友假日相邀踏青,但都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与机会擦肩而过,不知是我缺乏诚意,还是好事多磨的再一次证明……

笔架山寻梦之二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灿烂,是难得的好天气。

立即与李平老师(昔日弟子、今天的同事)通电话,竟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就搭乘他的坐骑出发了。出校门左拐,飞过零溪河大桥,驶进工业园,三弯两绕,来到笔架山村委会,刚好路边有个小商店,存好摩托车,老板热心地为我们指路。已经看得到海军营房外面的持枪哨兵,但我们只能远远地向他行注目礼,然后顺着水泥公路左转,沿着营房围墙边的小路,绕了一个u形的弯儿,才又拐上了公路。公路顺着山势蜿蜒,路上山岗,满是苍翠的松树;路下梯田,除了少量的油菜,只剩下收割后的稻兜,透露出一派冬日的休闲味道。对面望过去,仍然是一片青松葱茏,树缝里隐约可见白色的墙,猜测也是营房。路两边清一色的玉兰树,就把脚下这条路称为“玉兰路”,你看好吗?

踩着“玉兰路”,脚下生风,马上就有房子冒出来——果然又是军营。但门口没有哨兵,只有和平的宁静。从几栋房子中穿过,也无人盘问,偶尔有士兵出来,在小菜园里忙活,白色衬衣,海蓝军裤,照例是小平头,青春得很厉害!公路已经快到尽头,从哪里登山呢?在一片葱茏的草木中,硬是要找出一条路来——难啊!

笔架山寻梦之三

师徒二人,在这盘山路上徘徊,探寻上山的路径。

李平拨开树丛,似有小径可寻。大叔我——当然还有李平,一起大胆地往前走。躬行数十步,小径消失在草木丛中,遂无功而返。再朝前,又有小路向我们招手,迫不及待地向上,路随山转,人随路转,像是曲径通幽的境界,向左,向右,向上……有峭壁当道,似是绝境,感叹无轻功飞跃,也没带绳索助力攀登,只好知难而退。

已经是第三次了。俗话说,“三到圆满”,希望之路看样子就在前边,它充满了神秘,诱惑着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话: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于是,沿着草木稀薄的地方,或低头躲开芭茅,或鞠躬避过刺藤,百步左右,忽见苍柏数株如塔,在灌木丛中特别显眼,那里面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大步向上,登上山岗,眼前豁然一亮,原来是一座墓碑;走近细看,红色的楷书字眼告诉我们:四个平凡的名字,自然无法知道他们的身份,也不知道来自五湖四海的哪一个角落;但我们知道,为了共和国的建设,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共和国的土地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四周一片静谧,似乎连小鸟也停止了歌唱,默默地,在烈士墓前肃立,献上我们——后来者的敬意!

笔架山寻梦之四

站在烈士墓边,放眼远眺,尽管四周树木葱茏,但山下的田园,还是隐约可见,但要拍照片,并非最佳地点,视野不开阔啊。把矿泉水放在墓碑底座侧面,给烈士们留一个纪念吧。向上吧,踩着小径上。两边几乎全是栗树、黄桷树,还有丛生的芭茅,一律的高过人头,不好意思啊,不是我们太矮,而是它们的个头太高,也难怪,享受的全是环保产品吗?调皮地树枝常常横栏在路上,要跨栏么?我们可不是刘翔啊,那就礼貌一下,弯弯腰,九十度的鞠躬礼;实在不行的话,就和他们亲切握手吧,不过,当心芭茅,你要特别小心呐,叶子两边锋利如锯子的牙齿,一不小心,就会让你的手出点儿血,那可不是好玩的,我们不是鲁班,想来一个什么发明?不过,也别失望啊,光是路边的小黄花儿,就足以勾住你的脚步,很有诱惑力吧?

只能放下一只脚的小径上,满是枯黄的落叶,最多的是松树的针叶,踩上去,绵绵的,软软的,几乎听不到声音。偶尔有几只小鸟的啁啾,是为了表示对我们两位稀客的欢迎,或者是因为我们打扰了他们的宁静,竟然连招呼也没打,就贸然闯入了它们的王国而抗议呢?——这里的下午静悄悄。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铁架,比身高,它当然是山岗上的巨人,站在那里,真是顶天立地,有照片为证呢。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还是“刺破青天锷未残”?那样的鹤立鸡群,是否有一点孤独的感觉呢?放眼望去,眼睛里装满了松树。可是,一律的都不高,可能正在发育的年龄吧,我想,下次再来,一定是挺拔的青年吧?多想放开嗓门吼一声“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要知道,这里可是驻有海军的啊!不,还是改成“绿色”的好。最可惜的是没有一丝风,连树叶也静如处子一动也不动,满眼的绿色,是平静的海,想松涛阵阵吗?——下次来欣赏吧,只要有心,机会多得是……

相关文章关键词

《笔架山寻梦(一---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