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拜谒西楚霸王灵祠

拜谒西楚霸王灵祠

2013-10-25 03:34 作者:张金平 阅读量:3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霸王祠又名项亭、项王亭、英惠庙、西楚霸王灵祠,始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无从稽考。史书载:霸王祠最盛时有厅、殿、厢、室99间半之多。自唐而降,官民依时祭祀,千年香火不断。

2000年3月,我应邀去安徽省和县参加一个全省性的会议,住在陋室宾馆,会议期间安排我们会议代表游览了陋室公园,拜谒了霸王祠。今年12月2日下午又一次前往和县,故地重游,颇有感触。

两千多年前,震惊史册的楚汉相争最后殊死搏斗在和县乌江悲壮结束,历史上那位“重瞳戟髯”的“盖世英雄”项羽在驻马河畔壮烈自刎,人们为纪念这位千秋俊杰,在这里筑庙祭祀,于是,霸王祠便成了蜚声遐迩、饮誉海内外的历史名胜。

霸王祠位于和县乌江镇东南侧的凤凰山上,左濒滔滔长江,右倚雄伟的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四周阡陌纵横,平畴万顷,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祠又名项亭、项王亭、英惠庙、西楚霸王灵祠,始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无从稽考。史书载:霸王祠最盛时有厅、殿、厢、室99间半之多。自唐而降,官民依时祭祀,千年香火不断。上世纪50年代初,霸王祠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式的庙宇,门联红底黑字:“山襟水带,虎啸龙吟。”门首高悬“拔山盖世”金字横匾,大殿内供有霸王和虞姬的神像,两旁木柱挂着清朝贡生范琴波的对联:“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是豪士灵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后有衣冠冢,苍松摇曳,落地有声,游人至此,莫不肃然起敬。十年浩劫,霸王祠几乎夷为平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县政府斥资重修扩建。

当你踏入新兴的乌江镇,过明代书家董其昌手书的“霸王祠”牌坊,扑入视野的是巍峨壮观的青玉石汉阙门楼,沿两旁插有各色“楚”字战旗的水泥大道,可直达凤凰山下。拾级而上,棂星门赫然在目。一对石狮炯炯有神,韩美林手书的“西楚霸王灵祠”六个镏金大字灼灼耀眼。门内两旁是东西侧殿,雕梁画栋,油漆一新。正中为享殿,朱楹白壁,亮?绮窗,轩敞明丽,庄重肃穆。殿中竖仿青铜霸王立像一尊,高2.6米,重瞳戟髯,双目怒视,眉宇间透出一股杀机的项羽,显得骄矜刚愎、神武彪悍,虽不无懊丧失意之情,但神态十分执着,似乎正重述着他的失败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项羽原名项籍,公元前232年出生于今江苏宿迁,祖辈世代为楚将,祖父项燕为秦将所杀,他少年时就怀有灭秦复楚之心。公元前209年陈胜于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于吴中起兵响应,前后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无一败北。在消灭秦军主力、推翻暴秦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虽未成帝业,但仍不失为业绩辉煌的英雄。

享殿东、西壁镶嵌着唐宋元明清诗文碑刻数方,由名人书写镌刻。其中一方为伟人毛泽东1939年春手书的杜牧《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毛泽东手书之诗将首句“败”写成“负”、“不期”写成“有之”,次句“耻”写成“辱”,三句“才”写成“材”,虽字有别,其意未变。此墨宝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收集珍藏,在灵祠重建期间献赠勒碑,以供世人一睹毛泽东此书风采。

享殿后是墓区,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为古松掩映,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栏杆,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冢”碑石一方。墓成椭圆状,墓后的墙壁上书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七个大字。左侧有地下墓道,长60米、宽3米、高2米,两壁刻有水泥汉画。借神灯之幽光,看汉画之神奇,把人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棂星门脚下有一条澄澈见底的驻马河,系当年乌江亭长等待项羽渡江之津口。河心一土墩上有老柳树两棵,相传为项羽的系马桩。河对岸有乌江亭,是江东父老期盼项羽平安渡江的一座怀念性建筑,亭之西立一象征项羽自刎的抛首石。游人常在这里伫立良久,脑际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女词人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霸王祠西侧,建有一钟亭名“三十一响钟亭”,此乃纪念项羽只活31岁的警世钟。游人过亭可敲31响,声传数里,余音缭绕,从中即可追思项羽这位叱诧风云的英雄一生功绩缅怀英名,也可总结胜败得失受教益获启迪。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拜谒西楚霸王灵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