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之门
[导读]:什么决定成败,什么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其它什么决定成败的,以我看,兴趣决定成败,似乎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别的不说,经商的人发财的,有一点是撇不开的,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经商有强烈的兴趣。
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最基本的就是人会思考,而在社会群体中,谁能生活的更有质量,古往今来,或者从人进化到猿那一步起,几百万年来,一般谁思考的能力更强,谁就更有把握赢得这个质量。于是我们就无法绕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思考能力是如何决定的。或说,不知道,但现在有高考了,那些高考精英们个个出了校门都是强者,思考的水平是高考测出来的,所以,从高考制度,我们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
然而我分析了一下高考,发现里面的题背的居多,当然,不会思考,也肯定不行。但是相对来讲,如果你的记忆力不行,你肯定是考不上好的大学的。这说明高考制度的科学性应该受到质疑。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在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会经商的那些人,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却能大把大把的发财的人大有人在,相反,考上大学,或者比较好的大学的,只能做工薪阶层,也是普遍现象。基于此,对于人的思维是怎么个过程,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时下常说,什么决定成败,什么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其它什么决定成败的,以我看,兴趣决定成败,似乎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别的不说,经商的人发财的,有一点是撇不开的,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经商有强烈的兴趣。反过来也论证的了,经商成功人士,不一定智商会有多高。
那么人的思维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是主要因素呢。
不会写作文的人可能都会有感触,不明白作文到底是什么东西,云山雾罩的说了一大通,离题万里,到底想要说什么啊。这话说得不错,写作文时,人就好比在走路,这条路太宽了,想怎么拐都行,只要你维持一条最起码的轨迹,让人看着过得去,就可以了。而求解数学题,则反其道而行之。在论证过程中,是要求绝对严格的,一是一,而决不会是二,一个词用错了一个字,都不可以,都将决定下面的论证全盘发生错误。也许正是数学这种过分的严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在求解数学题的过程中,虽然道路会有几条,十几条,但绝对不会像文章一样,一个人一个样,一个题目能写出万紫千红来。
那么写作文与求解数学题区别到底在哪,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写作文与求解数学题并不是没有关系的。求解数学题,是已经摆在你面前一个问题了,你不需要发现问题,你只需要解决问题。而作文呢,是把你这个求解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说明,并再发现问题,然后交到你的手中,再让你这个数学家来求解。也就是说,写作文的是老板,而解数学题的是打工的。一个布置任务,一个解决任务,一个再继续布置任务。或说,写作文是总结并发现问题,而数学是解决问题。
然而,我们似乎明白,写作文,取决于一个人的兴趣。那么求解数学题,也取决于人的兴趣吗。以我个人而言,我对求解过程中有一定的兴趣,或者说比写作文的兴趣更大。如果求解数学题能挣钱,肯定我会天天求解数学题。但这并不等于说,求解数学题就取决于兴趣。原因很简单,如果是兴趣决定的,你就既可以是数学天才,又是作文天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或者从数学的求解过程千人一面,我们也能看出些线索,这里面没有掺杂有兴趣性格等个人因素。
现在我们对思维的过程了解有些眉目了,一是兴趣,二是逻辑判断,归纳演绎的能力,然而,似乎这两个因素并不全面。
打个比方说,当潘金莲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在年轻帅气的西门庆与老又丑,但有权有钱的皇帝之间做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潘的思考,其恐怕不单是兴趣与逻辑判断了吧。这里涉及到了另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要思考。也就是吸引人关注的问题。这是被动的,人不能自已决定,与前两个因素相比较,这个像是外部因素。那么这个外部因素又是如何作用的呢。你遇到了你不得不思考的,或者其它原因,让你思考的问题,于是你思考了,在这种外力作用下,你的兴趣,逻辑判断能力也被调动了起来。但这种外力作用有多大,又与前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因为前两个因素如果跟不上,很容易使人感到累,并产生厌倦,所以思考照样不能进行下去。
这样,我们弄清楚了,当人站在思维之门面前,他遇到的是三个东西,一是兴趣,二是逻辑判断,三是关注度。是这三种因素合力,让人思考什么,思考到什么深度,广度,以及最后的效果,产生了千差万别。再说一句,这里没有提及到记忆力在思考中的作用。动物的记忆力也比人差得多,而且思考时,记忆力不可或缺,再说,有很多天才都是凭借过目不忘的本事成功的。所以,记忆力在思考的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记忆力,因为人在思考中对它的感知不够明晰,而且目前对它的研究也很浅显,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