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脚尖
导读:朋友,我说那么多的目的是想提醒大家,“踮起脚尖”这四个字不可小看,它虽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更是一句含义丰富的肢体语言。
“吾尝?而望矣,不登高之博见也。”这是先秦时期儒家大学者荀况《劝学》里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我曾经踮起脚尖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在此处荀况用“?而望”和“登高博见”这对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你只要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就会使学习产生显著的效果。在大师的眼里,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踮起脚尖远望(?而望)是他反对和摒弃的,“登高博见”才是他提倡与推崇的。
“你看,那家伙这段时间走路都踮起脚尖了!”在我的家乡常常可听见人们用这句话议论着某人。“踮起脚尖走路”在这里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它主要是用来描述“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的小人的得意与狂妄。如果那人“踮起脚尖行路,衣旮旯扫人”,那么他一定得意忘形、不可一世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句话里“踮起脚尖”成了一种招人嫌弃、鄙夷的的动作,在大伙的眼中,它简直就是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等的代名词。
“小朋友,上面吊着苹果离你们不远,不让你们在脚下垫东西,那么你们怎样才能摘得它?谁要是摘到了就奖给谁。”幼儿园里的阿姨就这样一边给小朋友出题,一边激励着他们。小朋友们不约而同地踮起脚尖就把苹果摘在手里。这个时候,踮起脚尖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来自阿姨的激励与启发,来自小朋友的积极思考与正确选择。
如果你是山区长大的,你一定不会忘记,当你从学校回来,母亲倚在门口,踮起脚尖,尽目力望你归来的情形。你也更不会忘记,当你离开家返回校时,母亲送你走了一段路后,她折回来,站在山坡上,踮起脚尖,手搭凉棚,目送着你走在那条弯弯的山道上,就是你的身影消失在青山翠岭之中了,她还不愿意离去的情景。此情此景,“踮起脚尖”是母亲对儿女一种深情的企盼与爱的呼唤,是母亲对儿女的一种担忧、牵挂和依依不舍,是天下母亲对儿女博大、无私之爱的纯真而具体的表现。
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十年前,大陆和台湾虽仅隔着一条浅浅的、窄窄的台湾海峡,但两岸亲人音信不通,每逢佳节,人们只能站在海岸上,或在家门口,踮起脚尖,遥望着海峡的对面......这时候,“踮起脚尖”不仅是一个动作,而且是一篇篇表达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的文章和一首首抒发人们希望叶落归根,回归桑梓的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感的诗词!。
朋友,我说那么多的目的是想提醒大家,“踮起脚尖”这四个字不可小看,它虽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更是一句含义丰富的肢体语言。人的一生中,踮起脚尖的机会有不少,但我们必须弄清它的意义,把握好尺度,该你踮起的时候,你就踮起;不该你踮起的时候,你就千万别踮起。
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