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沉思《2012》

沉思《2012》

2013-10-23 06:09 作者:阿元 阅读量:27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2012》应为《后天》的姊妹篇或升级版,却不得不承认这背后对人类命运的深层次忧虑。人类出现前和进化过程中曾有过多次结构再造,每一次都难免会有巨大的毁灭性。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到来时,我们的主人翁如何挣扎求生。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个文化、种族,全球的科学家、政府,都无法预知这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

演片讲述的是主人翁杰克逊•柯蒂斯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就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

观完全片,我陷入久久地沉思……

《2012》应为《后天》的姊妹篇或升级版,却不得不承认这背后对人类命运的深层次忧虑。人类出现前和进化过程中曾有过多次结构再造,每一次都难免会有巨大的毁灭性。我忍不住想,为何只有美国人总是再三预测人类的未来并给予如此惨烈的想象?是否存在乐极生悲的前瞻性呢?比如你让贫困国家的人去做这种想象,可能性肯定不大。只有美国这个地球的“全能冠军”,对眼下优越处境才敢于做如此前瞻的推测,才有精力有财力有才华,甚至有闲情,来做这样看似荒诞离奇的想象。因为,他们怕失去。

换了伊拉克,换了非洲大陆,他们或许每天都在祈祷地球尽快“重组”,只要没了战火,不敢奢望美国这片乐土,哪怕让他们换到一个相对贫穷但却安宁平静的地方,他们才不在乎什么“后天”和“2012”呢。

或许在美国人的想象中,2012年12月21日的地球,就像厨师手中的一个面团,厨师给予力量,于是面团被立体揉搓,只是揉搓地球的不是两只筋骨血肉成份的手,而是自然界无以想象的力,这种力一旦发作,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鳄也只有绝望的毁灭。肉身的人类更像面团纹理中的一分子,顷刻间被碾成齑粉。这样推测和想象的背后,是否折射着生活优裕的美国人灵魂最深处的脆弱和绝望?

当然,他们在极尽渲染地球毁灭的惊心动魄的同时,也不忘给人类留点希望的微光。影片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内容,他们把摆脱毁灭的希望放在了中国,这与现实中美国对中国的“兴趣”与他们的种种作为有着天然的契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折射着美国深远的国家战略意图,就是中国这颗棋子在他们的棋盘上的份量。曾作为军人的我,经常关注被西方国家称为“鹰派”的一位军事学家戴旭的文章,他把美国对中国的图谋做了深入分析,即,美国对中国周边的战略包围,连外蒙都不放过,已经完成对中国的“C”型包抄。

虽然影片中他们把人类生存的希望放在了中国,却并未把中国当作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而是放在了非洲大陆,这又与美中一直在非洲暗自较力的现实不谋而合。影片最后说由于地球“重组”喜马拉雅山不再是世界最高,人们乘着方舟回到史前,连纪年都从0001年开始,颇耐人寻味。

良知,人性,协作,牺牲,无论到何时,美国的影片也不忘推崇他们的总统——总统的大义,高尚,无私。时过多年,内容全新,但手段与形式或多或少的还有些当年“泰坦尼克”的痕迹,无论何时,纵然地球下一分钟消失,美国也念念不忘宣传他们的价值观。

同时,影片还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传闻,美国一直在暗暗做一项研究,即所谓未来的精英世界。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做过预言,在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地球只能容纳少部分人生存,这“少部分人”就是他们所谓的人类的“五分之一”,是进入他们视线的精英,比如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商界天才,像各国首脑这样的政界铁腕,还有文化体育界明星等等。总之,就是类似或接近于获得诺贝尔奖的那部分人,才有资格生存于这个地球。另外的五分之四,大概包括像我以及我身边大部分的人吧,统统都要被地球开除。就像影片中所预演的那样,能够跨上方舟的人,毕竟少数,中国、俄罗斯和日本投票要让更多的人进入方舟,可是,毕竟载重有限,更多的地球人毫无疑问地被拒之“方舟”之外。

这样的时刻,亦真亦幻,看着被反复倒覆的地球,多次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也不由得不思考我们的明天,我们会在哪里?当然,影片也不忘告诉人们在大限之前的珍惜—在那样的时刻到来之前,或许只有和自己至亲的人,在一起。

相关文章关键词

《沉思《2012》》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