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导读: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无可辩驳地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水的风格,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很多启示。
“上善若水”。语见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大意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样。老子在这一章中接着要求人们学习水的精神,要像水一样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像水一样处于低洼之处而虚怀若谷;像水一样处于深潭之中而宁静致远;行事如水般威力无穷而无所不能,行动善于顺天应人以适时而动等。
水的精神与自主创新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你看水,它随时在创新,其流动从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总是随着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迁,不断地调整着进行的路线、行动的缓急、行进的力度、行进的方式。它不停地寻求同行者、合作者,行进中只要遇到同类,立即融为一体,以更强的实力,更大的气势奋勇向前。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无可辩驳地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水的风格,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很多启示。
上善若水,最根本的原因是水抚育、包容万物。水为什么能哺育、包容万物?首先是水具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奔向博大无垠的大海。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江河小溪雨滴,统统包容,一同前进。也从不拒绝任何加盟的沙石,总是挟裹前行,壮大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这告诉我们,创新需要确定一个远大的,能鼓舞、凝聚人心的目标。
水能流到大海,还因为水的眼睛永远向着陆地,向着低层。这启示我们,创新,既要有远大的战略目标,还要找到正确的实现形式。你看,水无论在高山之巅还是在云层中,一有机会总是眼睛向下、向下——与大地紧紧贴在一起。“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水能成为“百谷王”,因为它的胸怀宽广,不计较恩怨,不分清浊香臭,因而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水还告诉我们,创新要善于审时度势。水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地位,既不高大自傲,又不低三下四,春雨夏雹,秋霜冬雪,它从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具体形式,永远存在,永远有活力。它巧于渗透,可化整为零穿透厚厚的土石层,聚集于地下深处,渗入包括人在内的各类生物中。水在遇到阻力无法超越时,就寻找薄弱环节,绕道穿越,或者不停地聚集力量,一旦时机来临,则毫不犹豫地以浩浩荡荡、惊涛拍岸、摧枯拉朽的气势斩关夺隘。
水告诉我们,创新要充满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论小溪还是江河,在生命中总是不停地向前、向前、直到大海。水流日夜奔走,遇坑灌满,遇山拐弯,遇阻倒流,从不会停止自己的步伐。水没有年老之说,总是奋前不止。大海也并不是它的终点,到大海后,又“凤凰涅?”,遇热成汽,冲天变雨,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水做到了宁静致远。据航海家说,别看大海表面时常波涛汹涌,巨浪滔天,那深深的海底却是宁静的。一个宁静的人,才有可能成就自己。
上善若水,大道若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在创新中多多学习水的精神,我们就可以创新出更多更伟大的成果,这些成果就可以像水一样,奔流于长江黄河之间,奔流于中华民族永恒不息的历史长河之间,浩浩荡荡奔向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