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中国人为何活得累

中国人为何活得累

2013-10-22 15:50 作者:常葆泉 阅读量:24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生活习惯使然。从一般心里学理解,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累,在于其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反应能力,因消耗过渡,感到难以为继。换言之,当我们因自身条件限制,难以达到预订目标时,就会感受到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或生活负担,觉得活得比较累。

人们通常认为,知识分子群体,要比非知识分子群体更显心里疲劳;社会精英群体,要比非社会精英群体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里疲劳问题。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即使象孔子这样的大只是分子,其大半辈子活得也不轻松。

不仅是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我们中国人大都活得比较累。

生活习惯使然。从一般心里学理解,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累,在于其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反应能力,因消耗过渡,感到难以为继。换言之,当我们因自身条件限制,难以达到预订目标时,就会感受到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或生活负担,觉得活得比较累。

所以,从心里学家告诫我们:要依据自身条件,调整追求目标;要变压力为动力;要量力而行;要快乐地面对生活困难......

事实上,中国人之所以活得比较累,与其说是外在生活压力过大、自身追求目标过高所致,毋宁说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使然。

在当代中国农村,结婚、生娃、做屋,是人们一辈子面临的三件生活大事。为了结婚,当然要赚钱;田里挖不出金元宝,就去城市打工吧;如果生的是女娃,当然,还要生男娃;一个男娃不够,不保险,那就来个二胎、三胎....儿子大了要结婚,当然要做新屋,一层不够,做两层、三层,哪怕拼了老命....

在当代中国城市,人们从念下学开始就瞄准重点中学,考取重点中学后,当然奔着北大、清华去,读了北大、清华,还能不出国?即使上不了北大、清华,出不了国,总要读个研究生、拿个博士学位;还有评职称、成家、买房子、升官、发财....

追求,再追求....再累,也要更上一层楼。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此看来,中国人的生命旅程,似乎注定要面对永远也翻越不完的崇山峻岭,要面对永远也克服不完的艰难险阻。所以,中国人感到活得比较累,不是一时的“累”,而是日积月累的“累”,是一种难以为继的“累”......

过于看重关系。我们知道,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适应性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既然如此,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养成这样一种生活习惯?

难道是中国人自我欲求过高,或是喜欢自我挑战,追求自我实现?难道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存在一种先验的宗教信念,必然坚定地投身于任何艰难的修行中?难道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心怀“大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其实,真正的内在原因在于,我们过于看重人际关系,存在一种过渡的关系不同。

关系不同本是中国人自我认同的一种基本方式,却是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遗憾的是,中国人大都难以保持一个适度的关系认同。过渡的关系认同,即意味着过渡的亲人责任感、过渡的哥们义气、过渡的人情应酬以及过渡的关系平衡,等等。

由此,过渡的关系认同,注定要推动许多中国人,一切行动都是在尽最大努力,去维护、强化、提升各种人际关系,从而不自觉地置身于生活压力中,即使勉为其难、疲于奔命,亦在所不辞,或者欲罢不能。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中国人为何活得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