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委身落地
导读:终于,庞大的唐朝也被震动了。安禄山等叛军,逼近了国都。迷梦中的唐明皇和杨玉环似乎也害怕了。有人说安禄山之所以反叛是为了杨贵妃,“冲冠一怒为红颜”,可是事实上安禄山没有那么钟情。
唐朝的印记,已经淹没在茫茫长长的路途中,我们在不断地行走,并没有忘记。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璀璨在那短暂的韶光之中。于是,我们明白,爱情与年龄无关,与伦理无关,它只与它自己有关,在自己的内在意识之中浅吟低唱。然而,受世俗种种捆绑着的我们,带着厚厚的瓶底,染上五颜六色,从镜边看着这一对老夫少妻,引来了所谓的红颜祸水,所谓的薄情寡义。其实,用明澈的眼睛,看着他们,他们的爱是可以穿越红尘的,尽管她有着绝美的容颜,尽管他有着绝高的地位。他们许多无声的眼神,许多别人不能懂得的态度,获得了一种别人不能拥有的释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只是白居易的一时判词。我想他们并不介意白居易这样来为他们的爱情做一个总结,因为他们早已超脱一切。他们所拥有的就是那种静然的舍弃,超然的解脱,与释怀的拥有,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了。
初相逢,他是公公,她是儿媳。仿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般的人,对于这样的局面,即便心里有什么隐隐的感受,也会莫名其妙地打压。然而,他们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层关系。其实,想想也是,关系总是人定的。那种关系,如纸一样薄,一捅也就破了。如果是真的爱了,大概是什么关系也阻挡不了得,所谓的伦理纲常也就如虚无缥缈的云烟,风一吹也就散了。开始的时候,唐明皇看见杨玉环大概是被她的风韵吸引,或者说与精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为了自己的欲望抛却了可怕的后果。久而久之,也许精神上的也就占了上风,依恋便也因此深了。精神上的依恋,大概也就是彼此活下去的支柱。
然而,世上难有双全法,如跷跷板一样,这边升起来了,那边便落下去了。所以,感情的因素占了上风的时候,政治的因素便被压到了地皮上。国政就在霓裳羽衣舞种荒废了。盛世难再,国难中的爱情更是增添了几分凄美。唐明皇,一个老者,一个国君,眉毛紧缩。人生挣扎在矛盾之中,选择也接踵而至。“爱江山更爱美人”,似乎是一句至理名言,让人无法反驳。他沉迷于她的国中,迷失了曾经许多的雄心抱负,宁愿在这歌声种舞蹈中逍遥老去。
终于,庞大的唐朝也被震动了。安禄山等叛军,逼近了国都。迷梦中的唐明皇和杨玉环似乎也害怕了。有人说安禄山之所以反叛是为了杨贵妃,“冲冠一怒为红颜”,可是事实上安禄山没有那么钟情,否则贵妃缢死马嵬坡后,他怎么不停止兵戈。虚伪的历史的声音,曲解着红颜,也伪造了一些多情的种子。那多情的风流,与我来说,似乎只有杨玉环与唐明皇。他们没有一厢情愿,也没有埋怨对方,一切都是那么的风轻云淡。也许,当将士们要求缢死贵妃的时候,唐明皇落泪了,那泪里面掺杂着血丝。可是,他知道她救不了她,所以他选择了安然接受,因为他懂得她会理解的。素白的丝绸,缠绕在她玉白的颈脖上,她没有反抗,只有一双清澈的眼睛,满含着依恋,看着唐明皇。如一颗清尘一样委身落地,洁白的裙赏沾染几颗尘埃。
如果,不离开国都,也许会多一些幸福,也许他们可以一起安静的离开人世。可是对于生的留念,谁能说那不正是因为他们无尽的爱共赴黄泉。他要活着。泰坦尼克号的那种无尽的爱,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够拥有,我想玄宗与贵妃是懂的。所以,当杨贵妃离开的时候,唐明皇没有那么决绝地离开人世,与她共赴黄泉。他要为她而幸福地活着,若能活得足够长,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将那一曲霓裳羽衣舞舞得更加凌厉,伴着她的灵魂。如海洋之心的再次呈现时那样的柔和与平淡。爱原本就是平平淡淡的,不平淡的只是人心。他们的相逢,相恋,相惜也是那么的平平淡淡,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语,不需要太多的撕心裂肺,一记眼神便可以消陨了所有的不甘心。她没有大骂他的绝情,而是如一缕清尘委身落地。他也没有,仰望苍天,大声嚎啕。他们很安静很安静,安静的只听得到彼此的灵魂,灵魂的深处,响动着的是永不凋零的时光与幸福。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