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茶语人生
导读茶,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然,人之所以喝茶,除解渴以外,并不会因为它对人本身有益,才故意地喝茶,而是去享受喝茶的那个过程。
(一)
吸烟、喝酒、饮茶,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内容。爷爷只爱喝茶,却一辈子与烟、酒无缘,这在那段洪荒的历史时期,能够做到如此的“洁身自好”,也算非常难得。
家境贫困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听父辈们说过,爷爷年轻的时候加入了“青红帮”,这是一个自由组合起来的民间组织,“青红帮”的出现,与上个世纪初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在那个兵荒马乱、贫困潦倒的年代,枯瘦如柴的“烟鬼”和烂醉如泥的“酒鬼”,就像一只只乱飞的苍蝇,随处可见,他们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拖累着妻儿老小,被人们所不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理性的青年,因看不惯那些没有骨气的人,就自发地成立了一个“青红帮”的团体,这个“帮”的所谓宗旨是:不粘烟酒,强壮身体,尽孝长辈。不过,当时的‘烟’,指的是“大烟”,延续下来,也就连同当时其它的烟一块禁了。
烟、酒曾经使出它们迷幻般的魔力,百般地诱惑过爷爷,但都被他理智地被拒之于人生的家门外,是因为入“帮”的诺言?还是因为爷爷那洞察的眼力?反正,烟、酒对于他来说,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
(二)
萝卜咸菜各有所爱。当日子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出困境后,喝茶,便成了爷爷生活中的唯一嗜好;说到喝茶,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很讲究的,首先,讲究时间——爷爷喝茶是在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也就是在下午饭前,其它时间不喝;其次,讲究水质。当时,离家十余米有一口井;一百米以外还有一口井,爷爷泡茶都是二伯去一百米外的那口井去打水,烧开后专给爷爷泡茶用,因为,这口井里的水比较好喝,我们都称之为“甜水”,“甜水”其实并不甜,只是没有其它的井水那般涩,水碱少而已。从理论上讲,泡茶——泉水为上;江(河)水为中;井水为下。生活在平原地带,既没有泉水,更没有饮用河水的习惯,只有喝这脚下的井水了,而井水也有好歹和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呢,“瘸子里拔将军”,选用“甜水”来泡茶就成为了爷爷的首选。
再次,讲究喝茶的方式;爷爷每次喝茶,都是他亲自洗刷好茶具——一把小茶壶,外带两到三个细瓷的茶碗,一张小圆桌子;一个竹制的躺椅。如是夏天,手里还要拿一把芭蕉扇……在等待浸泡的过程中,爷爷会一边挥着扇子,一边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子,那悠闲的神态,显露出的是生活的满足和幸福!
等茶泡好了,先倒半碗,放在一边;再将茶壶注满,然后,爷爷就把自己那花白的山羊胡子,浸泡在那半碗茶水里,滋润一会儿,就把茶水倒掉,再把另一个茶碗倒满,随后就一边喝着茶,一边用手梳理着他的山羊胡子……
爷爷不让儿女们给他买什么吃的,只要每天能按时喝茶就行。所以,爷爷的茶叶不断,并且都是很好的,不过呢,时常有邻居家的老爷子,来我们家串门,说是找爷爷聊天拉呱,其实,他们是奔着爷爷那上好的茶水来的,有时,爷爷还分一些茶叶给他们,他们会乐得合不上嘴。如此般的境遇,对于那些老爷子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爷爷的茶桌前经常有几个人不等,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一幅风景。
那时,处在童年的我,正是疯狂地贪玩的时候,累了或渴了就跑到爷爷那里歇息一会儿,或讨一碗茶喝;喝爷爷的茶,必须喝了,不能有剩下,否则,他会不乐意的,不过,根本剩不下,有时候一碗两碗都不够呢!
其实,爷爷喝茶,并不是单纯地解渴,一壶茶只喝三涝,之后,就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或哼唱小曲,如果人多,就另冲一壶新茶,继续不断地嘴嚼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们时而神秘地交头接耳;时而爆发爽朗的大笑或比手画脚……那副神态,犹如几个老小孩。
当时,我们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三十多口人,爷爷有三个儿子在城里工作,生活的富足,彻底摆脱了艰难的日子,才让爷爷有了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好心境。
受爷爷的影响,父亲以及三个伯伯,都对茶情有独钟,甚至嗜茶如命,喝茶,也成了他们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
茶,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然,人之所以喝茶,除解渴以外,并不会因为它对人本身有益,才故意地喝茶,而是去享受喝茶的那个过程。
喝茶是讲究情趣或情致的,因为,喝茶能营造一个好的心情,或者,因为有一个好的心情,才去喝茶,二者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心境,怀揣如此的心境;沐浴在如此的氛围里的人,就会得到一种身心的享受!
茶,还是一面镜子,它不仅可以透出生活的情景,还能品出生活的滋味。
爷爷去世多年了,每到祭日或逢年过节,家里面都会给爷爷泡上一壶好茶。而每当我回想起爷爷那长长的山羊胡子、那把飘逸般的芭蕉扇、以及那一碗碗香喷喷的茶……我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快意,这快意,不正是爷爷喝茶时的那种享受吗?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