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户籍变迁

户籍变迁

2013-10-25 04:26 作者:李冬梅 阅读量:28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九十年代,我考取大学时,父亲第一件事,就是帮我把户口从农村迁出来,仿佛户籍迁出农村,就与贫穷划清界限一样。到这时候为止,我们一家五口人,只有母亲的户籍仍然保留在农村。

周末,几个文字朋友相约郊游,在一处依山傍水的景秀之地,朋友们驻足俯视山川景色。由于公路的修建,山坡旁侧的小山村,逐渐迁移至山坡的正面,依稀几座掩映在苍山碧树之间的乡野别墅,虽是雏形,其间富庶与豪华,已是豹窥一斑。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城里的街道,到处弥漫着空调的高温。这里却是如此清凉宜人,轻风徐徐,夹杂着山野的清香。空气也纯正清新,深深一呼吸,竟是爽心润肺的清凉与舒畅。这里无异于一个自然风景区,难怪一位朋友流连忘返,回去的路上,还一直慨叹:“真是家居宝地啊!”

景随车动,无处不风景。于是建议朋友落户于此,修建一座别墅,可久居,也可小住。凭借朋友的经济实力,这只是区区小事。

这时,有人插话:“等下辈子了,他现在想到农村买房子,肯定是不行的了。现在农村人到城里买房子,只要有钱就可以;城镇户籍的人,却不能到乡下购置房产。相比之下,如今是进城容易出城难了!”竟有这样的城乡差别,我倒是头一次听闻。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里有一个城镇户籍,可以享受商品粮供应,简直就相当于拥有皇族血统,是无上的荣耀。城乡差别,是泾渭分明。城镇户籍,就是财富,可以凭借这个资本,享受农村户籍者无法享受的待遇——招工、升学等。拥有城镇户籍,就等于同时拥有了工作、房子。

到八十年代,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城镇户籍不再是“一本难求”了,不过,想要“农转非”,还是需要一定资本的。记得当时购买一个城镇户口,需要一万多元,相当于那时候在城里购买一套两室一厅的商品房。这样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只有为数很少的人,可以拥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去改变当前的户籍状况。

九十年代,我考取大学时,父亲第一件事,就是帮我把户口从农村迁出来,仿佛户籍迁出农村,就与贫穷划清界限一样。到这时候为止,我们一家五口人,只有母亲的户籍仍然保留在农村。户籍问题,一直是父亲的心病。当初母亲作为下放知青,落户于农村,在知青返城潮时,母亲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回城的机会,成为终身农民,父亲一直觉得亏欠于她。母亲50多岁时,她的户口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当她的户口被迁至父亲所在的单位时,母亲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来,正值农村土地的第二次承包,母亲因为没有农村户籍,她原来拥有的几亩田地也被回收了。不种田,本来是件好事,是我们由来已久的向往,母亲为什么不高兴呢?母亲解释说:“现在种田不比以往了,现在种田,不但不需要交纳税费,国家还给补助。早知道政策是这样的,我怎么也不会把户口迁移走的。有几亩田,即便老了,无法耕种了,还可以栽种点树木,这是不花力气的活,一劳永逸,还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你说,我们是不是亏大了!”

如今,不再是城外的人想进来了,而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农村户籍的优势,正逐步彰显出来。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区别会更进一步缩小。难怪母亲后悔,没有把根扎在农村。发表于《巢湖日报》11-30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户籍变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